和尚鹦鹉
和尚鹦鹉(学名:Myiopsitta monachus),又称塔楼鹦鹉,是一种中小型的鹦鹉,在许多分类系统中都是和尚鹦鹉属的唯一物种,这种鹦鹉原产于南美洲阿根廷与邻近国家亚热带至温带的区域,不过现在是常见的饲养鹦鹉,被人移入饲养后,可逃脱再野生化形成野生族群,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在许多国家造成外来种问题[2]。
和尚鹦鹉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鹦鹉目 Psittaciformes |
科: | 金刚鹦鹉科 Psittacidae |
属: | 和尚鹦鹉属 Myiopsitta |
种: | 和尚鹦鹉 M. monachus
|
二名法 | |
Myiopsitta monachus (Boddaert, 1783)
| |
亚种 | |
2–4种(详见内文) | |
异名 | |
Psittacus monachus Boddaert, 1783 |
形态
和尚鹦鹉的胸部与前额为淡灰色,腹部为淡黄绿色,翅上飞羽呈深蓝色,尾巴细长,喙为淡橘肤色,鸣叫声大且沙哑。其大小身长平均为29公分、张翼时可达48公分,体重约100公克,雌鸟只有雄鸟的八、九成大小,但仍要靠羽毛或DNA鉴定才能准确判断性别[3][4]。
被人饲养的和尚鹦鹉品种,原本为绿色的部分可能变成白色、蓝色或黄色等其他颜色,因为缺乏保护色,这类颜色改变的品种,容易在自然环境下被捕食,所以再野生化的个体群中,不容易看见这类颜色不同之品种,大多还是与野生种相同之绿色。
亚种
- M. m. monachus (Boddaert, 1783):分布范围从阿根廷北部的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东南部起,沿萨拉多河流域、巴拉那盆地、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与乌拉圭的区域。为体型最大的亚种。
- M. m. calita (Boddaert, 1783):分布范围包括安地斯山脉海拔1000公尺以下山地、玻利维亚东南部的塔里哈省与圣克鲁斯省、巴拉圭、阿根廷西北部沿著M. m. monachus分布范围的西缘至内格罗河省,甚至可能到丘布特省。体型较M. m. monachus小,翅膀上的蓝色较明显,且头部的灰色较深。
- M. m. cotorra (Finsch, 1868):分布范围包括巴西西南部的马托格罗索州、南马托格罗索州与南大河州,沿著巴拉圭河流域、巴拉那盆地中部至大厦谷的区域。外形与M. m. calita十分相似,只是腹部的黄色较浅,整体颜色较亮。
- 悬崖鹦鹉(M. m. luchsi):玻利维亚中部之孤立群,分布于安地斯山海拔1000至3000公尺的山地,大约是拉巴斯省东南部至丘基萨卡省北部。美国鸟类学会等多数分类系统都将其视为和尚鹦鹉的亚种[5],但也有人将其视为独立物种[6]。虽然本亚种原产于玻利维亚山区,但因人为饲养之故,也在全世界各地出现[3]。
生态与行为
在巴西、阿根廷与乌拉圭,和尚鹦鹉被视为危害农作物的重要害鸟,据估计在阿根廷一年造成向日葵、玉米与其他作物的农损合计超过十亿美元[7]。近期其数量在南美洲的乡村地区大量增加,可能与当地为制作纸浆而扩大种植桉树有关,桉树林为和尚鹦鹉提供筑巢的隐密环境而有助于其族群的拓展。其亚种悬崖鹦鹉有时也会啄食田里的玉米,但因危害程度不大而较不受重视[3]。
和尚鹦鹉是唯一一种使用树枝筑巢,而非直接使用树上的孔洞当巢穴的鹦鹉。且它们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在野外会筑成一个如同公寓般、大小接近一辆小车的大巢,每一对雌雄鹦鹉分别使用巢中一个独立的区域,因为巢的体积很大,有时会吸引其他种类的鸟(例如斑翅花隼与黄嘴鸭)甚至哺乳类来居住。其巢中可产5-12颗白色的蛋,约于24天后孵化。幼鸟的饲育上,除了双亲外,其他的年轻成鸟也会参与,这种亲择现象在鹦鹉中是相当少见的。悬崖鹦鹉则顾名思义,以悬崖的裂缝作巢,它们一般不会筑群居的大巢,但每一对成鸟仍偏好彼此栖息在邻近的地方[3]。和尚鹦鹉的寿命大约有15-20年,好好照顾可以有20年以上[8]或25-30年两种说法[9]。
宠物
和尚鹦鹉的智力很高,作为宠物时甚至能记得一些字串或片语,许多饲养者喜欢教其说话,因而成为很受欢迎的饲养鸟种。然而因为和尚鹦鹉是会造成农损的害鸟,美国加州、乔治亚州、堪萨斯州、肯塔基州、夏威夷州、纽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田纳西州与怀俄明州等九个州份,以及澳大利亚的西澳洲都禁止饲养与输入和尚鹦鹉[7]。美国康乃狄克州允许饲养和尚鹦鹉,但不允许贩卖之,纽约州与维吉尼亚州允许饲主登记之后饲养,俄亥俄州则只允许饲养飞行羽经修剪而无飞到野外之虞的鸟只。[10][11]。
外来种
和尚鹦鹉虽原产于南美洲,但作为宠物引入世界各地后,已在欧洲大陆、英国、塞普勒斯、亚速群岛、海峡群岛、马德拉、巴利亚利群岛、科西嘉岛、萨丁尼亚岛,以及美国、加拿大卑诗省、墨西哥、百慕达、巴哈马、开曼群岛、复活节岛、波多黎各及亚洲的日本、台湾与韩国建立野外族群,而且和尚鹦鹉作为栖息于开放林地的鸟类,对城市的适应力也很好。
和尚鹦鹉在这些地区可能成为破坏农作物的害鸟,其野外族群是否是害鸟仍有争议,许多人也因其外形漂亮而不愿扑杀,但美国许多地方确有扑杀和尚鹦鹉的计画进行。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和尚鹦鹉虽为外来种,但族群规模较小,且多栖息于城市中,较不易对农作物造成伤害。不过英国也开始重视和尚鹦鹉的外来种问题,担心庄稼与原生野生动物受到影响,该国环境、食品暨乡村事务部正计划消灭野外的和尚鹦鹉族群[12]。
1960年至1980年有上千只和尚鹦鹉被引进美国作为宠物[13],许多自行逃离或被饲主野放,逐渐在野外形成族群,1970年代早期和尚鹦鹉已在美国的七个州建立野外族群,1995年增加至八个以上,仅佛罗里达一州就有高达15万至50万只的和尚鹦鹉[14]。2012年有一对和尚鹦鹉准备在纽约州瓦特弗利特筑巢[15],不过因其巢位于变压器附近有造成火灾的危险而被移除[16]。
不同族群的和尚鹦鹉叫声有差别,又和尚鹦鹉的野外族群通常是由少数几只个体开始建立,因此有些族群有创始者效应造成类似基因漂变的现象发生,如果族群的建立者不多,且叫声都带有某种腔调,则之后整个族群的叫声都会有这种腔调,例如美国康州米尔福德市区的野生和尚鹦鹉族群就只有三种鸣叫的腔调[17]。
参考资料
- ^ Myiopsitta monach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 ^ Myiopsitta monach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2006-05-11].
- ^ 3.0 3.1 3.2 3.3 3.4 Collar, Nigel J. del Hoyo, Josep; Elliott, Andrew; Sargatal, Jordi , 编. Handbook of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4: Sandgrouse to Cuckoos. Barcelona.: Lynx Edicions. 1997. ISBN 84-87334-22-9.
- ^ 4.0 4.1 Juniper, Tony; Parr, Mike. Parrots: A Guide to Parrots of the World. Helm Identification Guid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1998: 475–476, plate 62. ISBN 1-873403-40-2.
- ^ South American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bird species of South America (Part 3: Columbiformes to Caprimulgiformes). 2008-01-09 [200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9).
- ^ Myiopsitta luchs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013-11-26].
- ^ 7.0 7.1 Parrot intercept a reminder to check import rules. Western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2010-10-08 [2018-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 a monk parakeet, a prohibited species which is not permitted to be imported into or kept in WA.
- ^ Fasbach, Laura. A squawk in the park. Edgewater Online. 2001-07-23 [200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 ^ Kamuda, Melinda L. Quaker Parrots (a.k.a. Monk Parakeets) Care and Training. 1998-03-19 [200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9-01-28).
- ^ Why are Quaker Parrots Illegal in Some States. [201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3).
- ^ Are Quakers Legal In My State?. Quaker Information Center. 2004-12-31 [200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8).
- ^ Defra to remove problem monk parakeets from wild. BBC News. 2011-04-24 [2011-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5).
- ^ Lund, Nicholas. The Monk Parakeet: A Jailbird Who Made Good. Audubon. Audubon.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 Gorman, James. Birds do it, bees do it .... San Diego Union Tribune. New York Times News Service. 2004-09-08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 Watervliet aflutter over pair of exotic birds. albany times union. [2015-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 ^ Local birds of a feather no longer flock together. Hearst newspapers. Albany times union. 2012-06-30.
- ^ Buhrmann-Deever, Susannah C.; Rappaport, Amy R.; Bradbury, Jack W.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Contact Calls of Feral North American Populations of the Monk Parakeet. Condor. 2007, 109 (2): 389–398. doi:10.1650/0010-5422(2007)109[389:GVICCO]2.0.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