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巴里·沙普利斯
卡尔·巴里·沙普利斯(英语:K. Barry Sharpless,1941年4月28日—),美国化学家,前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正教授,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01年和2022年)[1],以其在立体选择性合成和点击化学方面的工作而闻名。
卡尔·巴里·沙普利斯 Karl Barry Sharpless | |
---|---|
出生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 1941年4月28日
国籍 | 美国 |
母校 | 达特茅斯学院 史丹佛大学 |
知名于 | 不对称合成、点击化学 |
奖项 | Scheele Award(1991年) Harvey Prize(1998年) 沃尔夫化学奖(2001年) 诺贝尔化学奖(2001年) 富兰克林研究所奖项(2001年) 诺贝尔化学奖(2022年)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化学 |
机构 | 麻省理工学院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
沙普利斯因“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方面的工作”而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并“因为点击化学的发展和生物正交化学”,与卡罗琳·贝尔托西 (Carolyn R. Bertozzi) 和莫滕·梅尔达尔 (Morten P. Meldal) 共同获得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分之一[2][3] 。 沙普利斯是第五个人(除了两个组织),与玛丽·居礼、约翰·巴丁、莱纳斯·鲍林和弗雷德里克·桑格一起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并且是第三个在同一学科获得两个奖项的人( 在巴丁和桑格之后)。
早年生活和教育
沙普利斯于1941年4月28日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4]。 在他位于新泽西州马纳斯泉河的家庭小屋里,他的童年充满了夏天。 沙普利斯就是在这里培养了他对钓鱼的热爱,并在他的一生中继续这种热爱,他在大学度过了暑假,在渔船上工作[5]。 他于 1959 年从 Friends' Central School 毕业[6], 并在达特茅斯学院继续学习,于1963年获得文学学士(B.A.)学位。沙普利斯最初计划在获得本科学位后进入医学院,但他的研究教授说服他继续接受化学教育[7]。他获得了博士学位。1968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师从 Eugene van Tamelen [8]。他继续在斯坦福大学 (1968年–1969年) 与 James P. Collman 一起从事有机金属化学的博士后研究。沙普利斯然后搬到哈佛大学(1969年-1970年),在康拉德·布洛赫 (Konrad E. Bloch) 的实验室研究酶学[7]。
学术生涯
沙普利斯是麻省理工学院(1970年-1977年、1980年-1990年)和斯坦福大学(1977年-1980年)的教授[9]。 在斯坦福大学期间,沙普利斯发现了'夏普莱斯不对称环氧化反应'(Sharpless epoxidation),它被用来制造 (+)-disparlure。
成就
对不对称合成的研究广为人知,较有名的化学反应包括夏普莱斯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和夏普莱斯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等。
2001年,他因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夏普莱斯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夏普莱斯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夏普莱斯不对称氨羟基化反应)方面的工作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 另一半奖金由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 (William S. Knowles) 和野依良治 (Ryōji Noyori) 分享(因表彰他们在立体选择性氢化方面的工作)[10]。
“点击化学”一词由沙普利斯于1998年创造,并于2001年由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沙普利斯、Hartmuth Kolb和M.G. Finn首次完整描述[11][12]。 这涉及一系列在温和条件下发生的高度选择性放热反应; 最成功的例子是叠氮化物炔烃 Huisgen 环加成反应形成 1,2,3-三唑[13]。
奖项与荣誉
沙普利斯是两届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因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和“点击化学”方面的工作分别获得了2001年和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3][14]。
2019年,沙普利斯因在“催化不对称氧化方法的发明、点击化学的概念和铜催化版本的叠氮化物-乙炔环加成反应的开发”而被授予美国化学会最高荣誉普利斯特里奖[6][7]。
他是九州大学的杰出大学教授。他拥有KTH 皇家理工学院 (1995年)、慕尼黑工业大学 (1995年)、鲁汶天主教大学 (1996年) 和卫斯理大学 (1999年) 的荣誉学位。
个人生活
沙普利斯于1965年与扬·迪泽(Jan Dueser)结婚,他们育有三个孩子。1970年,他以助理教授的身份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后不久,在一场核磁共振管爆炸的实验室事故中,他一只眼睛失明了。 在这次事故之后,沙普利斯强调“在实验室里没有任何时候不戴安全眼镜的充分借口。”[15]
参考资料
- ^ 【2001諾貝爾化學獎】催化性的不對稱合成 – 諾貝爾化學獎專題系列.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中文(台湾)).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1. Nobel Foundation. [5 Octo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 ^ 3.0 3.1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22. Nobel Foundation. [5 Octo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1).
- ^ K. Barry Sharpless | Biography, Nobel Prize, & Facts | Britannica. britannica.com. [2022-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6) (英语).
- ^ Sharpless, Barry. Searching For New Reactivity (PDF). Nobel Prize. December 8, 2001 [2023-05-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3-24).
- ^ 6.0 6.1 2019 Priestley Medalist K. Barry Sharpless works magic in the world of molecules.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April 8,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英语).
- ^ 7.0 7.1 7.2 K. Barry Sharpless named 2019 Priestley Medalist.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April 8,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英语).
- ^ Sharpless, Karl Barry. Studies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2,3-oxidosqualene-lanosterol cyclase: featuring enzymic cyclization of modified squalene oxides (学位论文). Stanford University. 1968. OCLC 66229398. ProQuest 302369766.
- ^ Henderson, Andrea Kovacs. American Men & Women of Science . Farmington Hills, MI: Gale. Cengage Learning. 2009: 764. ISBN 9781414433066.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1. Nobelprize.org. The Nobel Foundation. 2001 [July 12,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1).
- ^ Kolb, Hartmuth C.; Finn, M. G.; Sharpless, K. Barry. Click Chemistry: Diverse Chemical Function from a Few Good Reactions. Angewandte Chemie. June 1, 2001, 40 (11): 2004–2021. ISSN 1521-3773. PMID 11433435. doi:10.1002/1521-3773(20010601)40:11<2004::AID-ANIE2004>3.0.CO;2-5 .
- ^ ScienceWatch.com - Clarivate. archive.sciencewatch.com. [2022-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4).
- ^ Evans, Richard A. The Rise of Azide–Alkyne 1,3-Dipolar 'Click' Cycloadd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olymer Science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7, 60 (6): 384. ISSN 0004-9425. doi:10.1071/CH06457 (英语).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1. NobelPrize.org. [April 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2) (美国英语).
- ^ A cautionary tale from the past. MIT News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22-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