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区 (香港)
南区(英语:Southern District),又称港岛南、香港南,是香港十八区之一。自香港开埠以前,已经有早期原居民和水上人居住。南区为香港岛四区中,面积范围覆盖最广的一区,总面积达4,000公顷。根据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的数字,南区人口为263,278人[1]。南区是基层、中产、富豪互存的地区,半数人口居于公屋以及居屋之中[2] [3],南区由十七个区议会分区组成,人口主要分布在鸭脷洲、薄扶林、香港仔和黄竹坑。而寿臣山、深水湾、浅水湾、大潭、石澳及赤柱人口则较少,是香港高尚住宅区。
南区 | |
---|---|
区议会分区 | |
坐标:22°14′50″N 114°09′32″E / 22.2472°N 114.159°E | |
所在地 | 香港 |
地区直选选区 | 香港岛西 |
成立 | 1975年9月29日(民政署) 1981年(区议会) |
政府 | |
• 民政事务专员 | 郑港涌 |
面积 | |
• 总计 | 39.40 平方公里(15.21 平方英里) |
人口(2021年) | |
• 总计 | 263,278人 |
• 密度 | 6,779人/平方公里(17,560人/平方英里) |
地理
南区位于香港岛南部,东起大浪湾,西起薄扶林。当中包括香港仔、鸭脷洲、钢线湾、黄竹坑、寿臣山、深水湾、浅水湾、赤柱、舂坎角、大潭及石澳等地。
历史
1968年,政府推行民政主任计划,将港九市区分为十区,当时的南区地域分别属于西区及东区。现时南区的赤柱及石澳选区(D17)原属东区,而其馀部份则属于西区。
1975年9月29日,政府因考虑到赤柱、石澳、香港仔、黄竹坑等地的地理位置和居民生活习惯,将原来西区摩星岭道以南及原来东区的赤柱及石澳合并,组成南区。[4]而剩馀的西区则与中区合并为中西区。另外介乎奇力山及田湾山之间的部份地段亦有所调整,由原属中区及西区,分别划给南区及中西区。
南区一带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定居,现存的古迹有大浪湾石刻。到了明朝,南区一带有进一步的开发,居民也日益增长,而 居民主要是在黄竹坑,薄扶林及赤柱生活的农民。当时,香港仔的石排湾曾以转口香木制品而著名。由郭棐编撰的《粤大记》中,更载有多个位于现时南区的地名。
在薄扶林水塘兴建以前,山上的水都会在瀑布湾的瀑布流入海里,而瀑布湾则邻近广州与外国的海路贸易航线,所以不少中外航海人士到该处取淡水补给。而区内薄扶林村,赤柱村及黄竹坑旧围更是香港岛少数由原居民建立的村落。他们曾多次向政府要求享有与新界原居民同等的待遇,但遭到政府拒绝。
香港开埠时,赤柱为当时香港岛最繁盛的地区,英国人曾计划以赤柱为发展基地。然而由于赤柱土地狭较少,加上当时该处爆发疫症,因此英国人决定转往香港岛北岸发展,赤柱得以继续成为华人聚居地之一。
另一方面,香港开埠初年起,南区一带亦担当著工业区的角色。在1857年建成的夏圃船坞,是香港首个大型船坞,后来于1860年代被黄埔船坞收购发展成香港仔旱坞。1950年代起香港工业急促发展,黄竹坑一带便发展成工业区。
南区一带于1960年代之前,一直是渔民的主要据居地。根据1961年的香港人口普查,属于现时南区范围的渔民数目达28,000人,占当时香港渔民总数四分之一以上[5]。直至1960年代政府开发南区,先后兴建渔光村、石排湾邨、华富邨等公共房屋,使不少渔民上岸定居;而部份较富裕的渔民则于鸭脷洲北岸鸭脷洲大街定居及开设店铺[5]。
民政事务专员
现任南区民政事务专员为郑港涌先生,于2019年12月31日接替马周佩芬出任该区专员。 [6]
历任南区民政事务专员
家庭收入
根据统计处出版《2022年按区议会分区划分的人口及住户统计数字》最新报告当中显示的地区月入中位数,南区的家庭住户收入中位数为$34,200,为全港第四位[1]。虽然南区有不少豪宅地区,按2016人口普查结果显示[7],当中D16海湾分区包括寿臣山、深水湾、浅水湾是香港豪宅区,从事经济活动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达137,710港元[8],为全港最高之一。但是大部份人口则居于香港仔、黄竹坑和鸭脷洲一带,亦住了不少基层,有九个公屋,因此整个南区排名低于中西区和湾仔区。
区内住在私人住宅的人口不足区内一半的总人口,只有42 868/85 837户,即超过一半人居住在公屋和居屋之中。
统计资料
|
|
社区环境
公共屋邨
居者有其屋
中价屋苑
大型私人屋苑 |
其他私人屋苑 |
大型商场 |
大型屋苑豪宅
- 红山半岛
- 富豪海湾
- 阳明山庄
- 浪琴园
- 碧瑶湾
- 贝沙湾(Bel-Air)
- 南湾(Larvotto)
- 深湾9号(Marinella)
- 南区‧左岸(Marina South)
- 凯玥(The Corniche)
单栋式豪宅公寓
- 南津迎岸(South Walk • Aura)
- 澄天(Southsky)
洋房式别墅
- 赤柱岗道3号共5幢洋房
- 环角道33号共14幢洋房
公共设施
教育机构
大专院校
基督宗教神学院校
中学教育
小学教育
幼儿教育
国际学校
特殊教育
其他教育机构
医疗服务
公营医院(港岛西、港岛东联网)
- 玛丽医院 – 大型地区性急症医院,亦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提供第三层和第四层的先进科技服务,如肝脏、心肺及骨髓移植。香港薄扶林道102号
- 葛量洪医院 – 成人心肺疾病治疗的第三层转介中心,为病患者提供全面的内科治疗,亦有提供纾缓医学及急症老人科服务,同时设有护士学校,培训登记护士。香港香港仔黄竹坑道125号
- 黄竹坑医院 – 为需要长期护理的病人提供护养服务。香港黄竹坑径二号
- 大口环根德公爵夫人儿童医院 – 一间专注于儿童矫形外科、脊柱外科、儿童发育、儿童脑科及脑科康复的第3层专科医院,为全港的儿科病人服务。 香港薄扶林大口环道12号
- 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 一间延续护理的医院,提供老人服务,并为内科及矫形科病人提供复康及疗养服务;透过社区老人评估小组为区内老人提供外展服务。香港薄扶林大口环道9号
- 麦理浩复康院 – 提供全面复康服务。香港薄扶林沙湾径七号
- 舂磡角慈氏护养院 – 为需要长期护理的病人提供护养服务,位于香港舂磡角道995地段。
私营医院
私营医疗集团
- 南岛医健 – 南区私营医疗集团,设海怡半岛、黄竹坑及香港仔诊所,提供全科西医门诊, 并且参与公私营协作计划,包括“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大肠癌筛查计划”、“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疫苗资助计划”、“长者医疗券计划”等。
文娱康乐
工商业旅游旅游景点酒店及服务式住宅
交通在南港岛线通车前,南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中,唯一没有铁路到达的地区,居民只靠路面运输出入,而南区对外只有两条主要快速公路(薄扶林道、香港仔隧道)及两条绕山的普通道路(域多利道、黄泥涌峡道),而香岛道以东的主要干道更是以单程线行车来往,加上诸多弯路,因此繁忙时间快速公路十分挤塞;而随著港铁南港岛线于2016年12月28日通车,南区成为香港十八区中最后一个有铁路到达的地区。南港岛线通车后,路面挤拥情况有所改善。 市民可由南区一程交通(包括只在特定时段提供服务的巴士路线)直达的行政区仅11个(包括南区本身),是香港18区中最少的。 道路
巴士
渡轮
体育南区足球队是南区康乐体育促进会(英文:Southern District Recreation & Sports Assn Ltd)辖下的一支地区足球队,于2011-12年度球季,获得香港乙组足球联赛亚军,历史性晋升上香港甲组足球联赛竞逐,在2012年-2013年香港甲组足球联赛,球队以香港仔运动场为其主场。 区议会南区区议会是香港十八个区议会之一,负责协助处理南区的事务。现届区议会共有20名议员,包括4名民选议员、8名地区委员会界别议员和8名委任议员。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