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园策》,又称《兔园策府》、《兔园册府》、《兔园册》、《兔园册子》等,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类书,在唐朝五代十国时用作民间私塾学童的启蒙读本,共30卷,分48个门类[1]:26-27。已佚[1]:26-27

简介

《兔园策》为唐太宗之子李恽命属下杜嗣先编撰[1]:26-27,也有传为虞世南所写[2]。并以李恽的园林“兔园”将书命名为兔园策[1]:26-27。全书以对偶形式记述古今知识,通俗易懂。元朝以后失传。清朝时在敦煌石窟发现残卷,后失窃。现仅存序文残篇[1]:26-27

轶事

冯道五代十国时历仕多朝,担任大官,但由于冯道质朴鄙俗,故当时的官员、读书人多瞧不起冯道。后唐时,冯道有一次上早朝,却频频回头看身后的兵部侍郎任赞和刘岳,任赞不解,问刘岳:“道反顾何为?”刘岳回说:“遗下《兔园册》尔。”以此嘲讽冯道没有才学,只能靠《兔园册》上朝应对。冯道知道后大怒,将刘岳贬为秘书监[3]。并留下了遗下兔园的典故[1]:26-27

评价

负评

《兔园策》因内容肤浅,故常被轻视,称之为《兔园册子》。学者朱彝尊在《重刊玉篇·序》评价《兔园策》为:“今之塾师,《说文》、《玉篇》皆置不问,兔园册子专稽于梅氏字汇》”。中山大学中文系文学教授王季思亦在《集评校注西厢记》评价《兔园策》为:“释故典处,不免兔园册子陋学”[4]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金常政. 百科全书的故事.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03. ISBN 7501326231. 
  2. ^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14):“兔园策十卷,唐虞世南撰,奉王命纂古今事为四十八门,皆偶丽之语。至五代时行于民间,村野以授学童,故有遗下兔园策之诮。”
  3. ^ 北宋·欧阳脩,《新五代史》(卷55):“宰相冯道世本田家,状貌质野,朝士多笑其陋。道旦入朝,兵部侍郎任赞与岳在其后,道行数反顾,赞问岳:‘道反顾何为?’岳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故岳举以诮道。道闻之大怒,徙岳秘书监。”
  4. ^ 二钱诗学之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黄山书社. 2007: 345 [2021-09-01]. ISBN 978-7-80707-45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