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永檀
仲永檀(?—1743年),字襄溪,号乐园。山东济宁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乾隆五年(1740年),考选陕西道监察御史[1][2][3]。历官左副都御史。乾隆六年(1741年)参奏步军统领鄂善收受俞姓富户贿赂白银一万两,并借故牵连出张廷玉、徐本、赵国麟等人皆有吊丧致礼之嫌。乾隆帝称赞他“胸有所见,直陈无隐,是其可嘉处”,以功晋封至佥都御史。但张廷玉、赵国麟致礼吊丧之事,经审查确属“无事生非、子虚乌有”之事。赵国麟对仲永檀的诬告,心怀不满,上疏乞求引退。乾隆擢赵国麟为礼部尚书,以示安抚。赵国麟仍耿耿于怀,多次求退,终被削夺官职。
乾隆七年(1742年),仲永檀弹劾刑部尚书兼领乐部张照“以九卿之尊亲操戏鼓”。张照则反击仲永檀曾将留中密奏的疏稿内容泄露给鄂尔泰之子鄂容安,最后仲永檀以“依附师门”、“暗结党援”的罪名下狱。乾隆七年十二月(1743年),仲永檀死于狱中。一说为张照所鸩杀。[4]著有《乐园诗草偶存》。《清史稿》有传[5]
延伸阅读
[编]
参考资料
- ^ 《清史稿·卷306》:仲永檀,字襄西,山东济宁人。乾隆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五年,考选陕西道监察御史。疏请酌减上元灯火声乐,略言:“人君一日万几,一有暇逸之心,即启怠荒之渐。每岁上元前后,灯火声乐,日有进御。愿酌量裁减,豫养清明之体。”上降旨,谓:“书云‘不役耳目’,诗云‘好乐无荒’,古圣贤垂训,朕所夙夜兢兢而不敢忽者。惟是岁时䜩赏,庆典自古有之,况元正献岁,外藩蒙古朝觐有不可缺之典礼。朕踵旧制而行之,未尝有所增益。至于国家政事,朕仍如常综理,并未略有稽迟。永檀胸有所见,直陈无隐,是其可嘉处,朕亦知之。”
- ^ 《清史稿·卷306》:京师民俞君弼者,为工部凿匠,富无子。既死,其戚许秉义谋争产。内阁学士许王猷与同族,嘱招九卿会其丧,示声气,且首君弼有藏镪。步军统领鄂善以闻,诏严鞫,秉义论罪如律,并夺王猷职,旨戒饬九卿。六年,永檀奏:“风闻鄂善受俞氏贿万金,礼部侍郎吴家驹赴吊得其赀;又闻赴吊不仅九卿,大学士张廷玉以柬往,徐本、赵国麟俱亲会,詹事陈浩为奔走,谨据实密奏,备访查。”又言:“密奏留中事,外间旋得消息,此必有私通左右暗为宣泄者。权要有耳目,朝廷将不复有耳目矣。”疏入,上疑永檀妄言,命怡亲王,和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徐本,尚书讷亲、来保按治,摘永檀奏宣泄密奏留中果何事,又谓权要私通左右,此时无可私通之左右,亦无能私通左右之权要,诘何所见,命直陈。鄂善仆及居间纳赇者,皆承鄂善得俞氏贿,和亲王等以闻。上召和亲王、鄂尔泰、讷亲、来保同鄂善入见,上温谕导其言,鄂善乃承得白金千。上谕鄂善曰:“汝罪于律当绞。汝尝为大臣,不忍弃诸市。然汝亦何颜复立于人世乎?汝宜有以自处。”既又下和亲王等会大学士张廷玉、福敏、徐本,尚书海望,侍郎舒赫德详议,如上谕。乃命讷亲、来保持王大臣奏示鄂善,鄂善乃言未尝受赇。上因怒责鄂善欺罔,夺职下刑部,又命福敏、海望、舒赫德会鞫,论绞,上仍令赐死。家驹、浩并夺职。永檀答上询宣泄留中事,举吴士功密劾史贻直以对。和亲王等谘察大学士赵国麟等赴俞氏会丧虽无其事,然语有所自来。上乃奖永檀摘奸发伏,直陈无隐,擢佥都御史。
- ^ 《清史稿·卷306》:国麟独奏辨,言:“永檀风闻言事,以蒙恩坐论之崇班,而被以跪拜细人之丑行。事有流弊,宜防其渐。数有往复,当保其终。明季言路与政府各分门户,互相挤排,纲纪寖以大坏。在今日权无旁挠,言无偏听,宁为未然之虑,不弛将至之防。乞特降谕旨,明示天下,以超擢永檀为奖其果敢,宥其冒昧。嗣后凡诋斥大臣按之无实者,别有处分。则功过不相掩,而赏罚无偏曲。如以臣言过戆,乞赐罢斥,或容解退,以全初心。”上手诏谓:“超擢永檀,亦善善欲长、恶恶欲短之意,大学士所云,老成远虑,朕甚嘉纳。其入阁视事,毋违朕意。”而国麟求去益力,给事中卢秉纯劾国麟,谓:“上询国麟尝会俞氏丧否,出以告其戚休致光禄寺卿刘藩长,语无状。”上召藩长,令鄂尔泰、张廷玉、徐本、讷亲、来保按其事,因谓藩长市井小人,国麟与论姻,又尝奏荐,事非是。遣鄂尔泰等谕意,令请退。居数日,国麟疏不至,乃特诏左迁,留京师待缺。秉纯语过当,藩长刺探何缘被谴,不谨,皆夺职。
- ^ 昭梿:《啸亭杂录》卷六《仲副宪》载:“张尚书照以文字供奉内庭,尝预乐部之事,公劾之,有‘张照以九卿之尊亲操戏鼓’之语。张衔之次骨,乃谮公泄禁中语下狱。上知其枉,立释之。张恐其报复,因用其私人计,携樽往贺,暗置毒酒中,因毙于狱。傅文忠时为户部侍郎,大不服张所为,欲明言于朝,以公尸如常,事无左验,乃已。”,笔记小说《绪南笔谈》载:“仲永檀鬼魂复仇”之事。
- ^ 《清史稿·卷306》:又擢永檀左副都御史。贵州瓮安民罗尚珍诣都察院诉家居原任四川巡抚王士俊侵其墓地,命永檀如贵州会总督张广泗按治,士俊论罪如律。河南巡抚雅尔图劾永檀自贵州还京师,道南阳,纵其仆挞村民,下部议罚俸。七年十二月,命如江南会巡抚周学健治赈,未行,永檀以密奏留中事告大学士鄂尔泰子鄂容安。上命夺职,下内务府慎刑司,令庄亲王,履亲王,和亲王,平郡王,大学士张廷玉、徐本,尚书讷亲、来保、哈达哈按其事。鄂容安、永檀自承未奏前商谋,既奏后照会。王大臣等用泄漏机密事务律论罪,上责其结党营私,用律不合,令会三法司覆谳。王大臣等因请刑讯,并夺大学士鄂尔泰职逮问,上谓鄂尔泰受遗大臣,不忍深究,下吏议,示薄罚。永檀、鄂容安亦不必刑讯,永檀受恩特擢,乃依附师门,有所论劾,无不豫先商酌,暗结党援,排挤异己,罪重大;鄂容安罪亦无可逭,但较永檀当末减。命定拟具奏,奏未上,永檀卒于狱。鄂容安论戍,上宽之,语在鄂容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