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史分期问题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指中国古代社会按社会性质可区分为几个阶段的问题,即中国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问题的争论始于1920年代末、30年代,并在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中叶达到高潮,问题讨论一直持续至1970年代末。一开始学界争论的焦点是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奴隶制以及奴隶制存在于何时、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何时等问题。其中无奴派否认中国历史上存在奴隶社会,[1][2]三论五说支持者认为中国历史上存在奴隶社会。后来又出现一些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年代的争论,其中有西周封建说(西周是中国封建社会开端)、战国封建说(战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开端)、魏晋封建说、春秋说、秦统一说、西汉说、东汉说、东晋说等观点。[3][4][5]

参考资料

  1. ^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析论. 《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3期. [2022-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2. ^ 朱凤瀚,徐勇编著,先秦史研究概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07,第137页
  3. ^ 白寿彝总主编;徐善辰,斯维至,杨钊主编,中国通史 3 第3卷 上古时代 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6,第130页
  4. ^ 李学功,祝玉芳著,被改变的思考 基于史学视阈的随想与探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5,第204页
  5. ^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研究综述.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1年1期. [2022-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