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宫之难

下宫之难,知名中国历史事件,发生在春秋时代晋国,是晋国世族赵氏被陷害灭亡,而赵武复兴赵氏的故事。被改编成了著名小说戏剧电影赵氏孤儿》。

《史记》版本

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晋国大夫赵盾世族屠岸贾陷害灭门,屠岸贾说赵盾弑其君,要杀他满门, 当时赵盾已经病逝,其子赵朔、其弟赵同赵括赵婴齐全部被杀。只有赵朔的妻子庄姬是晋成公的姊姊,[1]逃入宫中幸免于难。后来庄姬将遗腹子赵武生于宫中,并逃过屠岸贾的搜查。由于怕屠岸贾再搜查,公孙杵臼程婴商量,让程婴向屠岸贾告发,取他人婴儿代替赵武,并牺牲了自己。赵武被程婴抚养至十五岁,由韩厥告诉晋景公。晋景公下令,赵武与程婴遍拜诸将,反攻屠岸贾,灭了屠岸氏宗族,恢复了赵家的田园和财产。赵武长大成人后,程婴为向救孤中死去的故人报告此事,不顾赵武泣求,要去阴间见公孙杵臼,亦自尽身亡。这是《史记·赵世家》记载的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

《左传》版本

左传》上并无记载屠岸贾曾参与此事,造就赵孤的元凶是赵武的母亲、赵朔的遗孀庄姬左传杜预注:庄姬,晋成公之女)。庄姬与赵朔的叔叔赵婴齐私通,赵婴齐被赵同、赵括驱逐到了齐国。前583年,赵庄姬、栾氏栾书)、郤氏郤锜)诬陷赵同赵括谋反,一起被害。韩厥为了报答赵朔之恩,向晋景公推荐赵庄姬与赵朔的儿子赵武承袭赵氏家族[2]

《左传》与《史记·赵世家》的不同点:

  1. 赵朔、赵婴齐没有被杀。
  2. 赵庄姬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
  3. 没有赵氏孤儿最核心的关于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的故事。

评论

《史记·赵世家》中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是根据战国时期赵国的史料写成,古今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史料不真实,是赵国君王避讳祖先“下宫之难”的污点,虚构了屠岸贾这个人物,《左传》的记载才能反映事情的真相。一个旁证是赵同赵括在前597年—前583年之间都有活动的记载,所以他们应该死于前583年,但这已经是《史记·赵世家》记载的赵武复仇之年,若史记记事为真,赵同与赵括死时赵武当在母胎,不可能复仇。

赵翼等学者认为《史记》中的“赵氏孤儿”是一个野史、虚构的显例。在经过精细的考证之后,赵翼指出:“屠岸贾之事,出于无稽,而迂之于采遮,荒诞不足凭也。《史记》诸世家多取《左传》《国语》以为文,独此一事不用二书,而取异说。”[3]

参考资料

  1. ^ 史记·赵世家》:“朔娶晋成公姊为夫。”
  2. ^ 左传·成公八年》
  3. ^ 赵翼. 《陔餘叢考》(上册). 北京: 中华书局. 1963年: 第93页.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