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成字法

三推成字法》(台罗:Sam Tshui Sîng Tsīr Huat)为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晋江人黄谦所著一部以泉州南安腔为主的闽南语韵书《汇音妙悟》一书里所提出的最早闽南语拼字法。此法以韵母五十字母(元音)为,以声母十五音(辅音)为,再以八音声调梳栉贯穿其间,而形成《三推成字法》。[1]

三推成字法
〈汇音妙悟〉
原名汇音妙悟
作者黄谦
类型音韵图学
语言泉州话
发行信息
出版时间1800年
出版地点大清国
三推成字法
汉字 三推成字法
台语罗马字Sam Tshui Sîng Tsīr Huat

歌诀

三推成字法歌诀为:“先从字母弁于头,反切声音左位收。平仄分明居右畔,完成一字传千秋。三推之法意何如,但愿世人喜读书。凡字旁通心内得,无忘昔日诵于斯”。详细法则如下。先分别将五十字母、声母十五音、及八音依序编号,取字时即可得三组数字。再将此三组数字依汇音妙悟书上所载“新数念法”,将一到十的数字转换为十种基本笔划构成一字。比如“丁/ding”字其韵母为“卿(八)/ing”、声母为“地(五)/t”、声调为“(一)/第1调”,由“八、五、一”3个编号再取其对照的“笔划符号”,即可组合为“么”字。类如朝鲜语谚文组字结构法,及台湾陈松溪所提出之台湾字方案[1][2][3]

字词结构

三推成字法音节结构区分为三个音位成分:声母(辅音/子音)、韵母(元音/母音)、及声调,以对照之“笔划符号”来置放。位置排放上,韵母置上、声母置于左下方、而声调置于右下方。三推成字法标示声调,同于声母及韵母的标示法采用“笔划符号”来标示调号。[1]而声调符号在其他的拉丁字母拼音法上,一般以附加符号须标示在音节里响度比较大的元音上边。

韵母(元音)
声母(辅音) 声调(调号)

符号

三推成字法采用一套源自汉字基本笔画十进制符号,依据声母、韵母、声调排列的次序一一对应[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符号                    
读法 一从主 二半口 三点水 四残月 五一角 六钩耳 七倒戈 八左戾 九艸斤 十归滚

韵母

韵母五十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闽南拼音 un/t iao(h) ui(h) ua(h) iong/k nua(h) oo(h) ing/k ue(h) iang/k
台罗 un/t iau(h) ui(h) ua(h) iong/k uann(h) oo(h) ing/k ue(h) iang/k
韵母五十字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闽南拼音 ong/k ao(h) ai(h) o u(h) a(h) in/t noo ia(h) on/t
台罗 ong/k au(h) ai(h) ir u(h) a(h) in/t onn ia(h) irn/t
韵母五十字 西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闽南拼音 e(h) ian/t am/p iu(h) om/p ang/k nui an/t im/p ou
台罗 e(h) ian/t am/p iu(h) irm/p ang/k uinn an/t im/p eru
韵母五十字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闽南拼音 uan/t uai iam/p nui ong/k i(h) niao oo(h) o(h) m
台罗 uan/t uai iam/p uinn irng/k i(h) iaunn oo(h) er(h) m
韵母五十字
序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闽南拼音 nia(h) oe(h) ng(h) ni(h) io(h) uang/k niu(h) na(h) nai(h) nao(h)
台罗 iann(h) ere(h) ng(h) inn(h) io(h) uang/k iunn(h) ann(h) ainn(h) aunn(h)

声母

声母十五音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闽南拼音 l/ln b g k d p t z zz s bb/bbn gg/ggn c h
白话字 l/n p k kh t ph th ch j s b/m g/ng chh h
台罗 l/n p k kh t ph th ts j s b/m g/ng tsh h

声调

调名 阴平 阴上 阴去 阴入 阳平 阳上 阳去 阳入
序号 1 2 3 4 5 6 7 8
例字 访
调值 33 553 31 24 22 (31) 243·

用例

例如,“中”字属香韵,序号5,“五一角”,符号为“㇟”,写于上部;属地音,序号5,“五一角”,符号为“㇟”,写于左下部;声调阴平,序号1,“一从主”,符号为“㇔”,写于右下部。“国”字属东韵,序号11,“十归滚”“一从主”,符号为“㇑㇔”,写于上部;属求音,序号3,“ 三点水”,符号为“㇂”,写于左下部;声调阴入,序号4,“四残月”,符号为“㇖”,写于右下部。因此“中”“国”三推成字分别为:


㇟㇔
㇑㇔
㇂㇖

走向

依三推成字法所得之字最多仅五笔划,大幅度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而便利。但三推成字法所产生之字其字形模糊,书写时容易讹误,结构繁复、连写不易,因此难以推广流行。尽管如此,黄谦此一创举仍是闽南语走向拼音化之路的前锋,有著无法磨灭的功绩。[1]

相关作品

现代作家“台屿符纹箓”改良三推成字法,设计成一种可突破同音字障碍的台语拼音符号,命名为“大语符纹”[5],并将其所设计的台语拼音符号用在自创小说《大语符纹路》中[6]

注释

  1. ^ 1.0 1.1 1.2 1.3 总主编 陈支平,徐泓,"闽南方言",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市,2010年1月,pp.259-261. ISBN 978-7-211-05758-0
  2. ^ (台湾字)为陈松溪所提出之方案,拼音体系以台语通用拼音为基础、声调型态采用白话字的5个符号、字体的构造以韩语谚文为依据。类似的字型有河洛字角、电影星舰奇航记》中的克林贡语等系列拼音字型体系。字体型态分为左右上三部分:左边为声母、右边为韵母、上边为声调记号,上边声调部分置放于右边韵母之上。声母字型17个、韵母字型77个,再加上5个声调符号组成台湾字。
  3. ^ 陈松溪. 台灣字. 台南.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1). 
  4. ^ 黄典诚.黄谦的《三推成字法》[J].汉语拼音文字史料.
  5. ^ 台屿符纹箓,"大语符纹 万字对照表(字祖范围)"[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OPO原创市集,retrieved 2021-07-14.
  6. ^ 台屿符纹箓,"大语符纹路:殁世第一日"[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电书朝代,2014-11.

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