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
前身历史可能有误
有维基人向我提供资料,Beaconsfield Arcade可能并不等于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如果属实,文中的前身历史可能与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前身历史无关。因此,希望大家协助求证资料真实性。 -- Kevinhksouth (Talk) 16:23 2006年11月18日 (UTC)
补充之前的讨论供大家参考,复制自二人的对话页: (Kevinhksouth (Talk) 11:17 2006年12月13日 (UTC))
据丁新豹所著的《四环九约》一书,图中的黑白照片应为位于皇后大道中,毗邻旧大会堂的“柏拱行”,绝非文中所指的外方传道会大楼前身。而该大楼英文名为“Beaconsfield Arcade”,是因为本地富商庇利罗士为纪念英国首相狄斯累利所命名。
至于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的前身,是一座外貌和形状相近的白色建筑物;图前方的喷泉名“颠地喷泉”。
希望你能够对文中的讹误尽早作出更正,多谢!--User:Clithering 15:09 2006年11月18日 (UTC)
- 多谢阁下的资料。但我也看到不少参考资料,指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的前身是Beaconsfield Arcade(比更士菲楼)。例如香港区议会中西区区节网站的一份介绍文件提及到:
......1879年至1890年,大楼的业主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董事,著名的慈善家庇利罗士......大楼约在1890年定名为“比更士菲楼”Beaconsfield,可能是庇利罗士为表示敬仰英国首相狄士累利......1915年法国传道会以三十八万港元购下“比更士菲楼”,改作宗教用途,并大事重建。......
......及后大楼分别给贺特公司、金融家庇利罗士、汇丰银行饭堂及俄罗斯领事使用,至一八九零年改名为比更士菲楼。一九一五年法国外方传道会购入大楼,用作行政总部。......
- 由此可见,Beaconsfield Arcade有机会是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的前身。为查清真相,希望阁下能够提供更多资料。
- -- Kevinhksouth (Talk) 15:38 2006年11月18日 (UTC)
很多谢你的回复!第一,该相片可以肯定是,喷水池位于旧香港大会堂的正前方,那图中的建筑物便明显不是位于炮台里了。另外,我在上面所指的那一本书中,另有一幅1870年代,摄于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原址的照片,而照片中的原建筑物与“柏拱行”大有分别,可见条目中的黑白相片与条目无关。
至于“Beaconsfield Arcade”应早于1881年已有之。--Clithering 15:51 2006年11月18日 (UTC)
- 你的说话也有道理,图中的建筑物与传道会大楼的现址不是很紊合。虽然图片已证实和传道会大楼前身无关,但你所提供的资料引起了更多疑团,例如Beaconsfield Arcade所指的是传道会大楼前身还是图中的建筑物。如果是指后者的话,即是大部分坊间参考资料所提供的传道会大楼前身历史都是错误的?那么现时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的前身历史是真是属于传道会大楼还是图中的建筑物?而“拱北楼”这个俗称又是指传道会大楼前身还是图中的建筑物?图中的建筑物的后续发展如何,现址是什么?......对不起。当发现一个错误时,往往都是牵一发动全身,故此发现了这样多问题,需要大家发掘真相。希望你能够帮手提供更多资料。 -- Kevinhksouth (Talk) 16:11 2006年11月18日 (UTC)
根据立法会的文件,黑白相片中的“Beaconsfield Arcade”(抑或Beaconsfield House?)应大约在1960年代初拆卸重建,重建的“Beaconsfield Arcade”于1990年代与建长江集团中心时,与希尔顿酒店一并被拆卸。
至于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的前身,则应是您附带的区议会文件中,黑白照片内,右方的建筑物。
但无论如何,我也承应的确存在很大的灰色地带,因此在现况下,我建议应先除去条目中的照片,以免读者误会,再作资料搜集。--Clithering 17:21 2006年11月18日 (UTC)
- 图片已移去,相关章节已挂上争议的模板提醒读者注意。经过我在网上初步资料搜集,Beaconsfield Arcade的资料极少,就算有都是说那是传道会大楼前身。要从一些大部分人都出错的资料中找出事实真相,的确是一件艰钜的工作。 -- Kevinhksouth (Talk) 17:41 2006年11月18日 (UTC)
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与比更士菲楼
移動自Wikipedia talk:香港維基人佈告板/2006年12月
既然马游塘的谜团拿上来讨论,我也把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前身历史之谜拿上来吧,希望集思广益。条目提及大楼前身的建筑物名为“庄士敦楼”,曾多次易手,并于1890年更名为“比更士菲楼”(Beaconsfield Arcade),而华人一般将其称为“拱北楼”。然而,有维基人向我提供资料,Beaconsfield Arcade可能并不等于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如果属实,文中的前身历史可能与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前身历史无关。之前的讨论请参考Talk: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因此,希望大家协助求证资料真实性。 -- Kevinhksouth (Talk) 11:18 2006年12月13日 (UTC)
- 手头上没有详细资料,但找到香港著名建筑师巴马丹拿集团的网站 [1]。
…当中采用维多利亚式设计的香港首座多层购物商场Beaconsfield Arcade和第一代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更是驰名至今。
那幅图中的3层高建筑,与先前在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条目中出现的图片一样,是长条形,如此那便应该不是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而是皇后大道中,1990年代与希尔顿酒店一同拆卸的拱北行前身。即是Beaconsfield Arcade(拱北楼)->Beaconsfield House(拱北行)。而Arcade这名字常见于早年的商场建筑。
拱北行曾经是政府新闻处办公室所在 [2]。我记得它是长条形灰色的建筑,地下有一个公厕及邮政局。希望大家补充更多资料--Paparazzi(追访) 14:37 2006年12月13日 (UTC)
多谢各位提供资料。综合目前资料,可以确定的事实如下:
- 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不等如Beaconsfield Arcade
- Beaconsfield Arcade称为比更士菲楼、拱北楼,后改建为Beaconsfield House拱北行
- 原本于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的那幅图是属于Beaconsfield Arcade的
但仍有一些疑团未解开:
- 作为港督官邸(1846年)至法国外方传道会购入该座建筑物重建(1915年}期间,庄士敦楼(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的用途是否“先后用作汇丰银行饭堂及俄罗斯领事馆”?(还是属于拱北楼?) 庄士敦楼于重建前是否曾被改名?
- 上面资料说拱北行曾经是政府新闻处办公室所在,但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中提及“1983年,大楼再改为香港政府新闻处总部”,这句statement是属于拱北行的?如果是,那么自1983年最高法院迁出后至1997年前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的用途是什么?
-- Kevinhksouth (Talk) 17:10 2006年12月13日 (UTC)
- 政府新闻处确曾使用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作部分办公室,在政府新闻处40周年资料(英语) [6]中,有提到:
From the rear of the fourth floor's western extremity a narrow bridge linked Beaconsfield House with Battery Path, alongside the French Mission Building (which at one stage housed a wing of ISD and is now 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亦有提及庄士敦楼:
The site of the new home was originally a steep slope from a rocky hill to the shore of Victoria Harbour - which lay generally within metres of Queens Road. In 1841, Hong Kong's Deputy Superintendent of Trade and acting administrator, Alexander Johnston, levelled the top of the hill to build a home. The slope below was cut away to provide space for stables and outbuildings. The rock and earth were used for reclamation.
--Paparazzi(追访) 09:23 2006年12月14日 (UTC)
进展有了突破。经过我和Paparazzi的讨论,最接近真相的假设是“比更士菲楼”同时是两座建筑的中文名称,但英文名有分别,分别是1890年至1915年的庄士敦楼,称为Beaconsfield House,以及拱北行Beaconsfield Arcade。条目关于庄士敦楼改名的资料是真确的。这个最接近真相的假设,目前只欠资料来源确认。 -- Kevinhksouth (Talk) 15:10 2006年12月14日 (UTC)
- Clithering翻查历史资料,给了一些很有用的资料及推论,谢谢! 我修改了拱北行一些内容,并创立了拍拱行。而我在公共图书馆MMIS中找到此图:[7] 可见法国传道会大楼及Beaconsfield Arcade(原来叫拍拱行),而左面一块白色很大的平地,则可能是希尔顿酒店及今长江集团中心所在位置,木球场(今遮打花园)对面。而在google则完全找不到拍拱行任何资料。--Paparazzi(追访) 16:20 2006年12月15日 (UTC)
刚发现这个讨论页,上面的发现实在是太鼓舞了!我想现在“柏拱行”和“传道会大楼”的位置问题已大致弄清楚,现在倒要分清“拱北楼/拱北行/柏拱行”和“Beaconsfield Building/House/Arcade”的配对问题。--Clithering 16:51 2006年12月15日 (UTC)
- 同意。似乎自从我建立拱北楼消歧义页后又有了以上“柏拱行”的新发现,那么拱北楼改为直接重定向到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便可以了?还是同时列出柏拱行、拱北行及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三个定义较好? -- Kevinhksouth (Talk) 17:23 2006年12月15日 (UTC)
- 我认为可以保留“拱北楼”消歧义,用以重定向到“拱北楼”(旧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和“拱北行”(新闻处建筑物)。至于“柏拱行”这个建筑物本身就似乎和“拱北○”这个别称没有关系。在有资料支持以前,我建议暂时可以这样区分:
- 柏拱行=Beaconsfield Arcade
- 拱北楼=Beaconsfield
- 拱北行=Beaconsfield House--Clithering 10:57 2006年12月16日 (UTC)
支持Clithering的建议,余下的就是找寻更多历史资料确认这些名称。集思广益去研究一个问题也甚有趣,不知大家有无兴趣合作编写或扩充一些条目?--Paparazzi(追访) 17:12 2006年12月16日 (UTC)
- 可能反而“比更士菲楼”真是需要列出3个意思,因为网上搜寻“比更士菲楼”,都有指那3座建筑的其中一座。无论如何,我的意见同Paparazzi一样,对这种集思广益去查清真相的方式感到有趣,毕竟这是在维基百科的世界上才可以做到。 -- Kevinhksouth (Talk) 04:58 2006年12月17日 (UTC)
我也同意两位所言。我其实有其他问题要向大家请教,迟些会贴到这里哩。--Clithering 17:09 2006年12月19日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cwfestival.org/images/pdf/zone/061-062.pdf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529043742/http://cwfestival.org/images/pdf/zone/061-062.pdf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