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头香港沙田区的一条乡村,邻近大南寮大𪨶康林苑广林苑广源邨,以及大老山隧道沙田入口。

典故

黄泥头邻近小沥源牛皮沙。该村村民皆郑姓,先世原居福建省长乐县,于明末清初之际南迁,至今已有二十四代,已有约三百多至四百年历史。

郑氏祖先至本区后,先居于沙田围一带,今郑氏之祖坟仍可见于圆洲角河畔花园之后;及七、八十年后,由于该处之土地多为盐田,不宜耕种,乃迁往别处,分别迁往香𪨶、大𪨶茅笪。“香𪨶”中的“𪨶”字,据说表示乃无水或缺水之田地,通常此等土地只适宜种植花生或麻等,此类坚实而瘠的黄土,更适宜种植香树,可能由于村民在该处种植香树,因而取名“香𪨶”。

香𪨶之旁为今之黄泥头,本是一片黄土之地,故取名黄泥头,及后,郑姓人家再从香𪨶搬往黄泥头居住,一方面仍然从事种植,另一方面又用该处之黄坭制砖,也有上山斩柴,另外亦有设炭窑烧炭,现今广源邨附近仍可发现昔日之炭窑 。

该村虽是贫瘠之地,或可说是穷乡僻壤,但倒也地灵人杰,出过光宗耀祖的才俊,有迹可寻的包括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获得“武魁”的郑文涛,以及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获封“钦赐副魁”的郑汝楠,两者之功名牌匾仍存于该村之“郑氏家祠”中,据村中父老谓,类似牌匾曾于和平后无故失去,因此,获取朝廷功名的,可能不只两人。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