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遇 (明朝)
生平
其早年迁居建康,因为天资博学博览,元末为温州教授,后弃官退隐,世人称之静诚先生。当时朱元璋渡江,因为秦从龙引荐,写书请其出山,并用诸葛亮等比喻其才能。当时见面与之交谈,朱元璋大悦,留其为参谋,如同亲信。当时朱元璋为吴王时候,授其为供奉司丞,辞去不做。当朱元璋为皇帝时,三次授任其为翰林学士,都请辞。于是赐给一辆车,出行时候有十位卫士保卫,以显示其荣宠[1]。
洪武三年,陈遇奉命到浙江等地考察民情和官员廉政,返回后赏赐金帛。任其为中书左丞,再次辞去。第二年召其到华盖殿,赐坐并命其起草《平西诏》。授其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再次请辞。当时西域进献宝马,陈遇引用汉朝故事上谏。朱元璋任命其为太常少卿,陈遇坚持不授;朱元璋强迫其接受,仍然不可以。最后请其为礼部尚书,陈遇再次坚持朱元璋收回成命。明太祖沉思良久,于是答应其要求,此后不再强迫其为官。朱元璋还尝试任命其子为官,陈遇答曰:“我的三个孩子都还年幼,没有学成,请改日再说吧。”朱元璋也不强求了[2]。
陈遇自从朱元璋登基后,即在身旁服侍。朱元璋经常问其保国安民的大计,陈遇对答道:“以不擅自杀人、轻赋薄敛、任命贤才、恢复王道为首任。”当时廷臣有过错而被谴责的,陈遇则力解,其中多数得以释放。其计谋多秘而不出,而经常受皇帝恩宠,其他大臣无法比拟。洪武十七年,陈遇去世,赐葬钟山[3]。
家庭
参考文献
- ^ 《明史》(卷135):“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遇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学者称为静诚先生。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引伊、吕、诸葛为喻。遇至,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太祖为吴王,授供奉司丞,辞。即皇帝位,三授翰林学士,皆辞。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
- ^ 《明史》(卷135):“洪武三年,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还赐金帛。除中书左丞,又辞。明年召对华盖殿,赐坐,命草《平西诏》。授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复辞。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除太常少卿,固辞。强之,不可。最后除礼部尚书,又固辞。帝沉吟良久,从之。自是不复强以官。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遇曰:“臣三子皆幼,学未成,请俟异日。”帝亦弗强也。”
- ^ 《明史》(卷135):“遇自开基之始,即侍帷幄。帝尝问保国安民至计,遇对:“以不嗜杀人,薄敛,任贤,复先王礼乐为首务。”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其计划多秘不传,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数监幸其第,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命爵辄辞,终成其高。十七年卒,赐葬钟山。”
- ^ 《明史》(卷135):“子恭,举人,累官工部尚书,有能声。遇弟远,字中复,尝随遇侍帝。永乐初,为翰林待诏,精绘事。远子孟颙,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