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县文庙

金华县文庙为旧时中国浙江金华府金华县县学文庙,原位于府城内西南、清波门内,即今中国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中山路68号艾青小学一带,原建筑今已不存。

清道光三年(1823)《金华县志》学宫图。

金华县文庙唐宋时附于州学,元至元十三年(1276)始建于醋坊岭,大德三年(1299)改建于夏塘街,泰定四年(1327)又迁北四隅一坊,至明万历十一年(1583)再迁原光孝观址(原光孝观迁至长仙门内),即今址[1][2]

据清道光三年(1823)、光绪二十年(1894)两版《金华县志》记载及附图,金华县文庙布局为前庙后学,中轴线上依次为万仞宫墙(墙外东有德侔天地坊,西有道贯古今坊)、泮池泮桥、棂星门(东有圣门)、大成门(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大成殿(前有东西庑原各七间,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时改为五间)、明伦堂、敬一亭三间(乾隆六十年(1795)改为楼房三间,名艺圃,为司教署的一部分,光绪十一年(1885)改为单层,仍名敬一亭)和崇圣祠,东为儒学门(题额“堂室初阶”)、礼门、司教署(即教谕署)和土地祠,西为忠烈祠和司训署(即训导署,第一进名复礼堂)[3]

原县学后有小山,山顶有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的一览亭[4],今已迁至天宁寺。另在八咏楼碑廊内尚存多块明清时期的县学重修碑记。

参考资料

  1. ^ 清·邓钟玉等纂修,《光绪金华县志·卷四·建置·学宫》:“县旧未有学,唐宋皆附州学行舍菜礼,元至元十三年始建于醋坊岭,大德三年廉访副使高伯元改建于夏塘街,皇庆元年毁,泰定四年廉访经历袁永澄迁于北四隅一坊。……万历十一年知府张守约、知县汪可受病其形势卑下,得光孝观址迁之(距县东南一里许,为西五隅)。”
  2. ^ 《光绪金华县志·卷五·建置·寺观》:“光孝观在县治东南长仙门内西十数步,其先在西五隅,今县学即其址也,宋初道士曹正顺募建,明万历间知县汪可受以其地建县学,因徙今所。”
  3. ^ 《光绪金华县志·卷四·建置·学宫》:“今制,大成殿其前为露台,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门左名宦祠,右乡贤祠,门前为石坊,坊左有门,坊前为泮池,池前为棂星门,门外为屏墙,东西二木坊。崇圣祠旧在敬一亭楼下,乾隆六十年教谕李庆增改建敬一亭后。土地祠在学署大门内。洁牲所在石坊左。明伦堂在大成殿后。敬一亭在明伦堂后,乾隆六十年教谕李庆会改建楼三楹,易名艺圃,为司教居宅,光绪十一年知县曹砺成重建仍名敬一亭(无楼)。司教署在明伦堂东,屋四重十二间,又明伦堂后楼房三间(按此即艺圃,李庆增改入署宅,今建厅事三间),东为园。前为礼门,为义路,为大门,门外为墙,有堂室初阶额,同治五年改题小邹鲁。司训署在明伦堂西,屋三重,每重五楹,皆南向,门东向。”
  4. ^ 《光绪金华县志·卷五·建置·古迹》:“一览亭在今县学后,明宣德三年知府钱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