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
古代思想著作
《论衡》,是中国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的重要著作。全书共计十三卷,八十五篇,佚亡一篇,与《后汉书·王充传》的说法吻合。但王充在《自纪篇》中却说“吾书百篇”,“吾书亦才出百”,可能《论衡》原有百篇以上,到范晔写《后汉书》时仅可见到85篇了。《论衡》曾长期未流传至中原。蔡邕来到吴郡后得到了《论衡》。王朗担任会稽太守时,也拿到了该书,王朗后来前往许都时,将该书一同带去,论衡因而逐渐流传开来[1]。该书主要阐述了作者无神论的思想观点,对当时社会上谶纬盛行,社会上层和民间流行各种神秘主义进行了批判。
论衡 | |
---|---|
作者 | 王充 |
语言 | 文言文 |
成书年代 | 东汉 |
发行信息 | |
保存状态 | 篇数:85 卷数:13 |
出版地点 | 中国 |
内容主旨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掺进了谶纬学说,而其集大成者的是《白虎通义》。王充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王充还在书中批判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并认为“天”并非是神,而是无意识的自然之物,天和万物一样,都是由“气”组成[2]。
因为《论衡》一书被认为是“诋訾孔子”,“厚辱其先”,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很多统治者的冷遇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参考资料
- ^ 《后汉书》卷49注引袁山松《后汉书》:充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王朗为会稽太守,又得其书,及还许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问之,果以论衡之益,由是遂见传焉。
- ^ 王充的生态伦理思想(一). [2021-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