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介石
谢介石(台罗:Siā Kài-si̍k[1];1878年—1954年),名恺(khái; 又作海),表字又安,一字幼安[2],台湾新竹人,任满洲国第一任外交总长,也是台湾人于满洲国期间获得最高官衔的一位。
谢介石 | |
---|---|
出生 | 1878年 大清福建省台湾道台北府新竹县竹北一堡南门街 |
逝世 | 1954年(75—76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国籍 | 大清(1878年–1895年) 大日本帝国(1895年–1915年) 中华民国(1915年–1928年) 中华民国(1928年–1932年,1945年–1949年) 满洲国(1932年–194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55年) |
教育程度 | 明治大学 |
职业 | 满洲国外交总长 |
简历
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于竹堑南门,早年就读于私塾。[2]
1898年,台湾割让后,新竹国语传习所学习日语,卒业后在公学校担任教职,数月后,转任通译,同时在辩护士山口义章办事处工作,并曾经担任伊藤博文来台时之通译。又以书法见长,与竹堑书家王石鹏齐名,有“新竹二石”之称,深受新竹知事樱井勉之推重。稍后,前往日本东京,任东洋协会学校台湾语讲师,同时就读于明治大学,并且毕业于明治大学法律系,随即前往天津张勋处工作。[2]
1904年起的二年间,任台湾协会専门学校(现拓殖大学)的台语教师。
1915年,谢介石放弃日本国籍并且改入中华民国国籍,成为中华民国公民。
1917年,张勋策动溥仪复辟时,谢介石也参与其中。也因为张勋复辟事件,谢介石得以认识溥仪。
1927年,谢介石出任溥仪办公室的外务部右丞与天津行在御前顾问,之后前往吉林省出任吉林省省长熙洽的吉林省陆军部尚书。
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任谢介石为首任外交部总长,谢介石改为满洲国籍。谢介石曾经将熙洽、马占山说服归入满洲国而立下大功。
1935年,代表满洲国皇帝衣锦还乡,回台参加台湾博览会,也在广播电台发表《敬告台湾同胞》演讲暨儿子结婚。台中市大甲区镇澜宫的正殿,仍挂有一块谢介石题名的匾额。之后一度转任实业部长。由于谢介石在满洲国发展的成功,不少台湾人也都前往满洲寻求发展,并且工作于满洲国的公务部门。[3] 据研究,追随谢介石“过满洲”的台湾人前后超过五千余人,[4] 譬如李行的电影《原乡人》的原型锺理和(由秦汉扮演)1934年和妻子锺台妹(林凤娇扮演)一起私奔到满洲。
1935年至1937年谢介石出任满洲国首任驻日本特命全权大使。
1937年谢介石退隐,之后曾经出任满洲国国营事业的董事长。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满洲国瓦解,谢介石于北平(今北京)以汉奸罪罪名被捕。[2]
1946年,谢介石入狱,监禁于北平狱中。1948年,谢介石出狱。
1954年,病逝于北京。
2013年2月,孙子谢辉、外孙谢同生,回到谢介石故乡新竹市,进行一场寻根之旅。
家庭
与知名的艺旦王香禅结婚,先与王香禅婢女“素梅”生下一子谢津生。与王香禅育有儿子谢喆生、谢沪生、女儿谢秋生,一说女儿为养女。[5]
注释
参考文献
- 台湾人在满洲国
- 台湾人在满洲国大时代的故事历史记忆的回顾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人在满洲国大时代的故事历史记忆的回顾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人在满洲国》首映记者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ana, Mitter. The Manchurian Myth: Nationalism, Resistance, and Collaboration in Modern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ISBN 978-0-520-22111-6.
- Yamamuro, Shinichi. Manchuria Under Japanese Domin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5. ISBN 978-0-8122-3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