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港灯塔
台中港灯塔是台湾唯一一座位在高楼顶端也是塔身最高的灯塔,位于台中市台中港一号码头的谷仓顶端[1]。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台中市清水区台中港一号码头远东谷仓屋顶 |
---|---|
坐标 | 24°17′17″N 120°31′24″E / 24.28803°N 120.52322°E |
初建年份 | 1982年(民国71年) |
启用年份 | 1983年(民国72年) |
构造 | 白色混凝土建筑物 |
塔高 | 62.6米 |
焦距 | 62米 |
目前灯器 | 3等旋转透镜电灯 |
光度 | 1,500,000支坎德拉 |
光程 | 26.8浬 |
灯号频率 | 白联闪光每30秒连闪3次 |
管理机构 | 中华民国交通部航港局 |
[编辑维基数据] |
地理
台中港前身梧栖港旧称“五汊港”,因牛骂溪入海口开为五汊而得名,后来再以雅字改为“梧栖港”。五汊港附近浅滩沙洲广阔,不利于船只航行,且桃园市白沙岬灯塔与澎湖群岛北端的目斗屿灯塔间188公里海程没有标志可供定位,因此形成一处“海上天险”[2]。
历史
现代的台中港港区旧址原为梧栖港,由于梧栖港距离中国大陆西南沿岸仅200多公里,可以朝发夕至,因此自清朝乾隆起与福建开始帆船贸易,并曾一度取代淤塞的鹿港成为中台湾最主要的贸易商港。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梧栖港才也因泥沙淤积而逐渐没落[2][3]。日治时期有鉴于中部缺乏能与基隆港和高雄港抗衡的大型港口,于是决定疏通梧栖港,重新辟建为“新高港”,不料工事在完成三分之二时即因二战而停摆[3]。
二战结束后和国共内战间的短暂和平期接续建港,并更名为“台中港”,后因大甲溪泥沙淤积及国共内战而萧条。1967年先行在大甲溪口南岸先行兴建高美灯塔[3]。1973年为了减轻台湾南北两港的负担,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在梧栖北端的海埔新生地辟建人工新港埠,1983年6月完工为现今的台中港。1982年台中港的主体工程完工后,海关考虑到大型货轮进出港区的安全,决定在视野广阔的一号码头远东仓储码头顶楼再兴建台中港灯塔[3]。由于位在台中市沿海的台中港灯塔和高美灯塔与彰化芳苑灯塔距离过近,最后决定废除使用十五年的高美灯塔,并把灯具直接移植到台中港灯塔上[2]。
结构
台中港灯塔建于1983年,建在全天运作的远东仓储顶楼,与仓库厂房比邻而居,外观为一白色混凝土建筑。使用的灯器则是1973年来自高美灯塔上的灯具,每30秒连闪白光3次、光力1,800,000坎德拉、光程26.8浬[4]。
附属灯杆
台中港灯塔管辖的附属灯杆均为圆形的钢筋混凝土柱,包含[4]:
- 台中港北防波堤灯杆
- 台中港南防波堤灯杆
- 台中港浅水船渠防波堤灯杆
- 台中港北防沙堤灯杆
- 台中港工作船渠西防波堤灯杆
- 台中港渔港外防波堤灯杆
- 台中港渔港内防波堤灯杆
- 雷达标杆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交通部航港局台中港灯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交通部观光局台中港灯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