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揭露

自我揭露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透露有关自己的信息沟通过程。 这些信息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评价性的,可以包括想法、感受、抱负、目标、失败、成功、恐惧和梦想,以及一个人的好恶和喜好。[1]

社会渗透理论(英语: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认为自我揭露有两个维度:广度和深度。 两者对于发展完全亲密的关系都至关重要。 两个人讨论的主题范围就是披露的广度。 披露信息的私密性或个人化程度就是披露的深度。 由于广度更容易获得,因此在关系中更容易首先扩展广度; 它由性格和日常生活的外层组成,例如职业和偏好。 深度更难达到,包括痛苦的回忆和我们可能不愿与他人分享的更多不寻常的特征。 一个人最彻底地展示自己,并与我们的配偶和亲人讨论最广泛的话题。[2][3]

自我揭露是亲密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就无法实现。 期望相互和适当的自我披露。 可以通过对成本和回报的分析来评估自我披露,这可以通过社会交换理论进一步解释。 大多数自我揭露发生在关系发展的早期,但更亲密的自我揭露发生在后期。

参考资料

  1. ^ Ignatius, Emmi; Marja Kokkone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verbal self-disclosure. Nordic Psychology. 2007, 59 (4): 362–391. S2CID 145781576. doi:10.1027/1901-2276.59.4.362. 
  2. ^ Tolstedt, Betsy E.; Joseph P. Stokes. Self-disclosure, Intimacy, and the Depenetration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4, 46 (1): 84–90. doi:10.1037/0022-3514.46.1.84. 
  3. ^ Altman, I., & Taylor, D. A. (1973). Social penet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