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陆军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8年6月14日)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6月13日) |
纳粹德国陆军(德语:ⓘ,意为陆军)是指1935年至1946年隶属于纳粹德国武装力量德国国防军的陆军。德国陆军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限制德国仅能保有的100,000名陆军,《凡尔赛条约》亦在其装备和机关上设有重重限制,将其打压为警察性质的军队,但德国军方透过与外国合作,暗地研究与发展若干军事学说和武器,并培育100,000名陆军的军官团,将其打造为日后扩军的骨干,素质远较同时期的各国陆军优越。德国陆军在此时发展尤其令人瞩目的是装甲部队,在瓦尔特·冯·布劳希奇与海因茨·古德里安等人的推动下,即便德国此时并无坦克,但德军已于未来将装甲部队视为重要的地位,并建立一套相当优越的作战规范。
陆军 | |
---|---|
— Heer — | |
存在时期 | 1935年3月16日—1946年8月20日 |
国家或地区 | 德意志国 |
效忠于 | 帝国元首 |
种类 | 陆军 |
规模 | 约1,300万至1,500万人[1][2] (二战期间) |
直属 | 德国国防军 |
参与战役 | 西班牙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指挥官 | |
著名指挥官 |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瓦尔特·莫德尔 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 海因茨·古德里安 埃尔温·隆美尔 |
标识 | |
军旗 | |
集团军旗 | |
钢盔徽章 |
1935年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宣布撕毁《凡尔赛条约》,其陆军即开始扩军,建立了36个师,并大量生产装甲车辆,进行现代化。希特勒凭着他国对德国军事力量的恐惧而屡屡获得外交上的胜利,一直到1939年8月波兰第二共和国拒绝其要求后,希特勒下令进攻该国,令英法两国对德宣战,最终于1939年9月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陆军作为其武装力量的核心屡屡征战,并以结合坦克、火炮与飞机进行快速协调联合打击的战法,在战争初期获得了快速而惊人的胜利,相继打败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南斯拉夫和希腊,占领了西欧和中欧大多数国家领土。希特勒视仅存的敌国英国已不构成威胁和衰落,而德军正处巅峰,故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规模空前的“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望于同年底打败该国。
对苏战争初期,德军凭着训练素质优越、作战经验丰富和战斗力强而占尽上风,不断完成巨大的钳形攻势包围歼敌作战,俘虏苏军280万士兵和装备,展现极为辉煌的战争艺术。然而年底德军于1941年10月2日、1941年12月1日、1942年1月7日的台风行动中失败,接着相继于1942年6月28日、1942年9月13日、1943年2月19日的蓝色行动惨败与1943年的7月5日、7月15日的城堡行动被苏军打败,完全丧失主动权,后者开始大规模反攻。其他战场上盟军亦将德军击败,1943年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使德军及意军失去在北非战场的战略主动权,随后盟军乘胜追击会合已占领了法属北非的友军,并从意大利海军重新夺回地中海制海权后登陆了意大利半岛迫使意大利投降,德军将其亚平宁半岛占领阻止了盟军北上攻进德国,维持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1944年6月6日诺曼底战役之后,东西线的德军逐渐退回本土。1944年9月德军动员剩余的部队发起最后的大规模突击进攻反击,但仍失败。最后德国于柏林战役战败后,在5月8日正式宣布投降,其陆军则在1946年8月20日解散。
装备
纳粹德国陆军早期使用的坦克分别为一号坦克、二号坦克、35(t)及38(t)等轻型坦克。其后再发展出三号坦克以及四号坦克,但这些坦克仍未能与当时盟军主力坦克对抗,不过这些坦克在闪电战中表现优异。 [1]。
资料来源
- ^ 1.0 1.1 (英文)Heer - The Army 1935-1945. feldgrau.com. [2012-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6).
- ^ (英文)Heer - Third Reich land armed forced branch. wehrmachthistory.com. [2012-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2).
参考书目
- (中文)滕昕云, 《裝甲雄獅 第一部:序曲》, 老战友工作室出版社, 1998, ISBN 957-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