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部落

台灣台東縣台東市的阿美族部落

石山部落(又称富丰社区阿美语Kakawasan)是台湾台东县台东市阿美族部落[1]。阿美语的ka-kawas-an,意思为圣灵聚集之地。石山部落位于台东市中华大桥旁,花东海岸公路起点上,是在市郊石头山下的小部落,位在台东市东北方,东临志航基地、西顺志航路可至台东大桥、南至卑南大溪与南荣里、新生里为界、北临富冈里[2]

石山部落

地名由来

猴仔山社/石川

清领时期道光年间,卑南阿美族向北迁徙建立部落,当时称为“猴仔山社”,可能源自阿美语的音译[3]:83。在日治时期依照附近石头山的简称,改称“石山[3]:83。民国35年再度改名,称“石川”[4]:174,后又称“石山新村”或“富丰社区”。地名缘由是石头山一带的雨水、河水容易挟带石头往下流,使河床与石川聚落的石川圳布满石块,故称之[2]

Kakawasan

Kakawasan(接近汉语发音为嘎嘎哇桑)其意为神(鬼)聚集之地,又称魔鬼村[5]Kawas在阿美语里是神、祖先、灵魂、恶鬼等超自然物的通称,-an则是场所或状态的意思,因此Ka-Kawas-an即指“遇到鬼或鬼出现的地方(神灵聚集众多之地)”[4]:176。即今猴子山,富冈到石头山一带。传说指该社以前有很好的打铁屋,卑南族曾来订制铁器,却被杀死埋在地下。卑南社人寻找至此并大举来攻,怒将打铁的道具埋了。此后,该地地上会喷出火焰,当时阿美族人认为是祖灵(Kawas)所为,乃称此地为Kakawasan[4]:174。后来证实是地下有天然气之故[5]

历史

 
石山部落地理简图

石山部落从日治时期到志航基地兴建,曾历经多次搬迁。最晚在明治37年(1904)以前,猴仔山的阿美族即居住于当今富冈派出所一带,昭和14年(1939),由于当地要兴建商港,部落便被迁到今小野柳电力公司一带。民国58年(1969)因志航基地兴建,部落再次迁移,最后落脚地即是部落现址[4]:174

2009年,台湾东部受到莫拉克风灾侵袭,带来东部海岸大量的漂流木,邻近富冈渔港由阿美成立的富丰社区发展协会,也就是石山部落,虽然没有发生重大灾情,但沿海领域几乎被漂流木全然覆盖,居民遂加入了救灾行动,一方面也让捡拾回的漂流木取代家用燃料;只是大型的漂流木造成淤积,光靠人力清理仍是不足,于是在林务局开放民众捡拾后,协会向相关单位申请租用重型机具,希望为部落居民争取保留一些原木[3]

2010年元旦,部落入口立起了一支八尺长的漂流木,刻上石山部落的名字,由耆老共同赐福祷告,期望四度迁徙的部落不再漂流[6]。部落里能够雕刻的族人,也利用漂流木雕刻出六尊立雕,各别表现阿美族传统精神,环绕在部落外围。

社区工艺

富丰社区自2009年开始利用月桃编织、木工等手工艺,发展部落观光[5]。工艺产品以当地原料为素材,以部落族人为主要工艺师,结合现代素材及样式,制作月桃编织、注连绳御守、漂流木生活家具等纯手工作品。社区发展体验经济的初期,透过部落的月桃工艺品为主轴推广在地观光产业。近期以跨界合作模式,让社区的体验经济以工艺文化为主,营造空间环境。以富丰社区为起点,与其他部落、东台湾景点结合,进行社区总体营造,凭借工艺技术及环保永续经营的社区特色,于2022年获得行政院国家永续发展奖。社区成立石山工坊,设置雕刻作品展示空间,并持续开设木工课程[2]

石山部落在富丰社区已经营十余年,从社区营造、漂流木工艺、创新传统月桃编织、稻草循环经济再利用到石山部落社区产业的复苏,在社区落实、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精神,让各界了解原民部落在环境永续与地方创生、社会创新上的改变。

多年来社区参加太平洋岛屿工艺展、台日地方工艺国际交流展、日本三岛町会津工人祭展、访纤学国际工艺交流展、日本东京家居生活设计展、北京文博会、原艺崛起原住民工艺展、原住民工艺未来式原未展、台湾社区工艺在地特色展、台北及高雄国际建材家饰设计展,并以自然素材设计工艺品在2016年起获选为农村好物、2020年获得台湾优良工艺品、2021及2022年获得绿工艺产品认证[7]

月桃编织工艺

富丰社区近几年以月桃编织工艺为发展重点,透过许多工艺老师和社区妈妈的帮忙,从晒干、剖丝、搓揉、编织、缝纫、定型等步骤研发出各种不一样的月桃编织成品[8]

石山部落木工坊

社区成立石山工坊,设置雕刻作品展示空间。并开设木工课程,由三义木雕师傅与社区里擅长木工的专家教导民众使用漂流木制作桌子、椅子等家具[8]

参考资料

  1. ^ 台東|石山部落Kakawasan:富豐社區,都蘭山最佳拍照點!稻草做成的大茶壺,超大熊頭製作體驗. 轻旅行.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2. ^ 2.0 2.1 2.2 石山部落. 台东观光旅游网. [2022-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0). 
  3. ^ 3.0 3.1 3.2 林玉茹. 台東縣史-地理篇. 台东县政府. ISBN 9789570232479. 
  4. ^ 4.0 4.1 4.2 4.3 黄, 宣卫; 罗, 素玫. 台東縣史-阿美族篇. 台东县政府文化局. 2001. ISBN 9789570288957. 
  5. ^ 5.0 5.1 5.2 月桃葉帽 喚回石山部落遊子. 中国时报. 2013-10-27 [2022-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中文(台湾)). 
  6. ^ 郑沾诚. 花蓮汎札徠獅會 台東發慰問金. 2016-07-20 [2022-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中文(台湾)). 
  7. ^ 東海岸石山部落 全台地方創生標竿. 2023-05-30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8. ^ 8.0 8.1 臺東縣臺東市富豐社區發展協會. 台东网络农场. [202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