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带鹀

白喉带鹀Zonotrichia albicollis)是雀形目鹀科带鹀属的一种雀鸟。又称白喉麻雀加拿大麻雀。其种加词albicollis”意为“白色的脖子”。

白喉带鹀
白喉带鹀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雀鹀科 Passerellidae
属: 带鹀属 Zonotrichia
种:
白喉带鹀 Z. albicollis
二名法
Zonotrichia albicollis
(Gmelin, 1789)
黄色:繁殖季节
绿色:全年
蓝色:冬季

描述

白喉带鹀的长度为17厘米(6.75英寸),翼展为23厘米(9英寸),通常重量为26克(0.91盎司)。[2] 属小型鸣禽。成鸟有两个变种,一种为棕褐色条纹,另一种为白色条纹,白色变种为黑冠带有白色条纹、眉纹也是白色、耳羽为灰色、眼圈为黑色。[2] 棕褐色变种为黑冠带有棕褐色条纹,眉纹也是棕褐色、耳羽为灰色、眼圈为棕褐色。两个变种都有黑色的眼睛,白色喉部,黄色眼端和灰色尾羽。[2]有些品种或个体可能在喉部亮色有黑色条纹。

胸部有灰色/棕褐色条纹,条纹一直延续到侧翼,但腹部通常是浅灰色。翅膀为红褐色,有两条白色条纹。两性形态相似。[2]

通常栖息于半开放的地区的灌木丛,主以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和蜘蛛。

它们几乎总是相反颜色配对繁殖。这两个颜色的变种数量上大致相等。无论雄性还是雌性,白色条纹的变种在繁殖季节比棕褐色条纹变种更好斗。

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由雌鸟在地面或树上、灌丛内筑碗状巢,卵蓝绿色或淡绿色,12至14天孵化。雄鸟帮助喂养雏鸟。

行为

白喉带鹀生活在中部加拿大新英格兰。它们在地面上或者落叶或混合林灌木筑巢,每次产3-5枚蛋。 白喉带鹀是北美分布的物种。主要分布于加拿大、墨西哥波多黎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美国。迁徒至阿鲁巴丹麦直布罗陀冰岛荷属安的列斯群岛英国。这种鸟在西欧很罕见。 冬季,它迁移美国南部和东部。它在加拿大的沿大西洋省份停留全年。

这白喉带鹀在灌木丛下或接近地面低植被区域觅食。它们主要吃种子、昆虫和浆果。

繁殖方式

白喉带鹀繁殖季节外,和其他雀鹀科物种混合成大群活动,其中主要有白冠带鹀暗眼灯草鹀。它们是候鸟,短期或中期迁徙。从9月离开自己的住地,迁移到美国南部,一些流浪达到欧洲,特别是在英伦三岛。春天返回出生地。在地面上或者落叶林温带阔叶混合林灌木筑巢,繁殖期是5月至8月,在地面上建巢,通常隐藏在植被的凹陷处,鸟巢一般建在树或树桩下,这样双亲栖息时便于瞭望监测环境和天敌,以确保鸟巢的安全。巢用草、树枝、树皮、松针和苔藓构筑,内部软草和毛发。雌鸟产3-5个卵,淡蓝色或绿色,有许多褐色或白色斑点。由雌鸟单独孵化,持续12至14天。幼鸟离巢期约7至12天。

参考资料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Zonotrichia albicol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2021: e.T22721085A138469176 [11 December 2022]. doi:10.2305/IUCN.UK.2021-3.RLTS.T22721085A138469176.en .  数据库资料包含说明此物种被编入无危级别的原因
  2. ^ 2.0 2.1 2.2 2.3 Sibley, David A. National Audubon Society The Sibley Field Guide to Bird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00: 494. ISBN 0-679-45122-6. 

参考文献

  • Byers, Clive; Olsson, Urban & Curson, Jon (1995): Sparrows and Buntings: A Guide to the Sparrows and Buntings of North America and the World. Houghton Mifflin, Boston. ISBN 039573873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