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熊
生平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进士,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除补翰林院检讨。次年,任会试同考官。历官翰林院修撰、司经局洗马、左春坊左庶子、詹事府少詹事[1]、詹事。天启六年十一月二十三(1627年1月10日)丁忧归里[2]。崇祯三年(1630年)拜礼部右侍郎,敢于任事,为人刚狠,屡被弹劾。崇祯五年(1632年)进左侍郎。六年冬,廷推阁臣,特旨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由于未经廷推,被给事中章正宸、范淑泰、御史吴履中等人所攻击,王应熊无奈,只好请辞。
王应熊归里后,其弟应熙仗势横于乡里,与同邑乡绅前侍郎倪斯蕙子倪天和互相争斗,天和被告发入狱,倪家失败毁家。乡人赴京击登闻鼓,起讼应熙居乡不法,凡四百八十事,词连应熊。诏下抚按勘究。崇祯十五年冬,应熊被召入京,事情得解。次年六月赴京,因被首辅陈演所排挤,宿朝房四十日后即被允许归乡。
南明弘光帝时,任王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湘、云、贵军务,应对张献忠。不久南明灭亡,部下各据州县,拥兵自雄,应熊不能制。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李定国等南走重庆,部将曾英战死。可望袭破遵义,应熊欲遁入永宁山,隆武二年(1646年)至贵州毕节卫仁怀县土城病逝[3]。独子王阳禧,死于兵,竟无后。
著作
著有《春石集》等卷。
轶事
万历四十年(1612)壬子科四川乡试,周士麒榜上有名,但卷子的主人其实是王应熊,因为卷首的个人资料太模糊了,因此造成误填。王应熊倒是很有雅量,认为人为不慎造成失误,真的是天意,周既然已列榜登录,再等三年又有什么关系呢?但经过御史检举过后,榜单被修正。次年联捷癸丑科进士,后进了内阁[4]。
评价
王应熊与温体仁、吴宗达等人被讥为:“内阁翻成妓馆,乌龟[注 1]、王八[注 2]、篾片[注 3],总是遭瘟[注 4]。”[5]
注释
- ^ 明.温体仁等,《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66):“天启五年十二月……庚辰,升左春坊左庶子王应熊、李国潽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仍管纂修事务。”
- ^ 明.温体仁等,《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78):“天启六年十一月……壬辰,曰讲官詹事府詹事王应熊守制归,赐驰驿,路费表里如例。”
-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53):“王应熊,字非熊,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中,历官詹事,以忧归。崇祯三年,召拜礼部右侍郎。明年冬,帝遣宦官出守边镇,应熊上言:“陛下焦劳求治,何一不倚信群臣,乃群臣不肯任劳任怨,致陛下万不获已,权遣近侍监理。书之青史,谓有圣明不世出之主,而群工不克仰承,直当愧死。且自神宗以来,士习人心不知职掌何事,有举《会典》律例告之者,反讶为申、韩刑名。近日诸臣之病,非临事不担当之故,乃平时未讲求之过也;亦非因循于夙习之故,实愆忘于旧章之过也。”语皆迎帝意,遂蒙眷注。尝酗酒,诟尚书黄汝良,为给事中冯元飙所劾,汝良为之隐,乃解。五年,进左侍郎,元飙发其贪污状,帝不省。应熊博学多才,熟谙典故,而性谿刻强很,人多畏之。周延儒、温体仁援以自助,咸与亲善。及延儒罢,体仁援益力。六年冬,廷推阁臣,应熊望轻不与,特旨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何吾驺并入参机务。命下,朝野胥骇。给事中章正宸劾之曰:“应熊强愎自张,纵横为习,小才足覆短,小辨足济贪,今大用,必且芟除异己,报复恩仇,混淆毁誉。况狼籍封靡,沦于市行。愿收还成命,别选忠良。且讹言谓左右先容,由他途以进,使天下熏心捷足之徒驰骋而起,为圣德累不小。”帝大怒,下正宸诏狱,削籍归。有劝应熊为文彦博者,应熊咈然,佯具疏引退,语多愤激。屡为给事中范淑泰、御史吴履中所攻,帝皆不问。八年正月,流贼陷凤阳,毁皇陵。巡抚杨一鹏,应熊座主;巡按吴振缨,体仁姻也。二人恐帝震怒,留一鹏、振缨疏未上,俟恢复报同奏之,遂拟旨令抚按戴罪。主事郑尔说、胡江交章诋应熊、体仁朋比误国,帝怒谪二人,而给事中何楷、许誉卿、范淑泰,御史张缵曾、吴履中、张肯堂言之不已。淑泰言:“一鹏《恢复疏》以正月二十一日,《核察失事情形疏》以正月二十八日,天下有未失事先恢复者哉?应熊改填月日,欺诳之罪难辞。”且劾其他受贿事。帝顾应熊厚,皆不听,而镌楷、缵曾秩,慰谕应熊。应熊亦屡疏辩,谓:“座主门生,谊不容薄,敢辞比之名。票拟实臣起草,敢辞误之罪。”楷益愤,屡疏纠之,最后复疏言:“故事,奏章非发抄,外人无由闻;非奉旨,邸报不许抄传。臣疏六月初十日上,十四日始奉明旨,应熊乃于十三日奏辩,旨尚未下,应熊何由知?臣不解者一。且旨下必由六科抄发。臣疏十四日下,而百户赵光修先送锦衣堂上官,则疏可不由科抄矣。臣不解者二。”应熊始惧,具疏引罪。帝下其家人及直日中书七人于狱。狱具,家人戍边,中书贬二秩。应熊乃屡疏乞休去,乘传赐道里费,行人护行。帝亦知应熊不协人望,特己所拔擢,不欲以人言去也。十二年遣官存问。其弟应熙横于乡,乡人诣阙击登闻鼓,列状至四百八十余条,赃一百七十余万,词连应熊。诏下抚按勘究。会应熊复召,事得解。时延儒再相,患言者攻己,独念应熊刚很,可藉以制之,力言于帝。十五年冬,遣行人召应熊。明年六月,应熊未至,延儒已罢归。给事中龚鼎孳密疏言:“陛下召应熊,必因其秉国之日,众口交攻,以为孤立无党;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联,恃延儒在也。臣去年入都,闻应熊贿延儒为再召计。延儒对众大言,至尊欲起巴县。巴县者,应熊也。未几,召命果下。以政本重地,私相援引,是延儒虽去犹未去,天下事何堪再误!”帝得疏心动,留未下。已而延儒被逮,不即赴,俟应熊至,始尾之行。一日,帝顾中官曰:“延儒何久不至?”对曰:“需王应熊先入耳。”帝益疑之。九月,应熊至,宿朝房。请入对,不许;请归田,许之,乃惭沮而返。十七年三月,京师陷。五月,福王立于南京。八月,张献忠陷四川。乃改应熊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湖、云、贵军务,专办川寇。时川中诸郡,惟遵义未下,应熊入守之,缟素誓师,开幕府,传檄讨贼。明年奏上方略,请敕川陕、湖贵两总督,郧阳、湖广、贵州、云南四巡抚出师合讨,并劾四川巡抚马体干纵兵淫掠,革职提问。命未达而南都亡,云乾居职如故。已而献忠死,诸将杨展等各据州县自雄,应熊不能制。其部将曾英最有功,复重庆,屡破贼兵。王祥亦出师綦江相犄角。祥才武不及英,而应熊委任过之。又明年十月,献忠余党孙可望、李定国等南走重庆,英战殁。可望袭破遵义,应熊遁入永宁山中,旋卒于毕节卫。一子阳禧,死于兵,竟无后。 ”
- ^ 明·李中馥,《原李耳载》(卷上):“万历壬子,四川乡试,榜中书名周士麒,而文卷实王应熊也。因三不全印字模糊,溷拆所悮。王公雅量,尚以人事之悮即是天意,周已列榜登录,余何妨再俟三年,恳恳逊谢。而主试监临皆谓,以王卷中周生,于理不可,会疏检举,更正王名。王癸丑联捷,后拜相。 ”
- ^ 清·文秉,《烈皇小识》(卷4):“温体仁,乌程籍,归安人。王应熊,巴县人。同恶相济。吴宗达奉行两人意旨,毫无短长,时目为“篾片。”适礼部尚书黄士俊,丁未状元;左右侍郎孔贞运、陈子壮,己未榜眼、探花。京师为之语曰:“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榜眼、探花,有些惶恐(黄孔)”;“内阁翻成妓馆,乌归、王巴、篾片,总是遭瘟(温)。”一时传以为笑。”
备注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 温体仁等,《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
- 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 李中馥,《原李耳载》
- 文秉,《烈皇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