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勤
王克勤(1964年11月14日—),男,甘肃省永登县人,大爱清尘发起人。王克勤曾因报道定州村民被袭事件、山西疫苗事件而闻名。
王克勤 | |
---|---|
出生 | 中国甘肃省永登县 | 1964年11月14日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 | 汉族 |
教育程度 | 兰州大学 |
职业 | 《经济观察报》总编助理 大爱清尘公益基金发起人 |
知名于 | 报道定州村民被袭事件、山西疫苗事件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网站 | 新浪博客·新浪微博 |
生平
早年,王克勤曾经担任过机关的文秘宣传,进出口公司商贸业务,以及国企的副厂长。
1989年,王克勤进入《甘肃经济日报》社。2000年,任新闻三部的主任。2001年2月3日,王克勤与王宏的调查报告《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2001年4月29日,《甘肃经济日报》暂时停办。
2001年9月,王克勤加入甘肃日报社的子报《西部商报》,担任特稿部主任。10月17日,发表了题为《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的调查报告,同年11月,王克勤被《西部商报》报社开除。
2002年1月,王克勤来到北京加入《中国经济时报》任高级记者。2002年王克勤发表调查报告《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
2005年6月11日在定州发生了绳油村村民被袭案件,6月20日,王克勤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了长篇报道《河北“定州村民被袭事件”调查》,该调查导使得定州市因圈地矛盾造成6名农民被黑社会打死的真相大白,而原定州市委书记和风等27人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等刑罚[1]。
2005年11月30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了王克勤的《邢台艾滋病真相调查》。
2007年1月24日,王克勤发表了《山西黑煤矿矿主打死“记者”的背后》。
2010年3月,经过半年的调查,王克勤发表《山西疫苗乱象调查》调查报导,而这次被调离职务是签发《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的《中国经济时报》社长、总编辑包月阳[2]。同年10月,王克勤进入河北大学调查交通肇事案,发表调查报告《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调查》,指出案件背后潜在当地政府势力与大学的“合作”[3]。
2011年6月15日,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
2011年7月18日,《中国经济时报》调查部被解散,王克勤被解职。[4]
2011年9月28日,王克勤在个人实名认证的微博上表示:“已辞别工作了10年的《中国经济时报》,加盟《经济观察报》,任总编辑助理,正在组建调查报道团队,将努力做好经观的调查报道。”
2012年8月6日,《经济观察报》在第9版全版刊载其调查《暴雨失踪者》,报道提及同年7月21日北京暴雨的3名失踪者马海龙、侯建和杨晗。北京市文化局扫黄打非办对其发出处分,理由是该报“异地办报”(报纸注册地在山东省),指该期报纸是“非法出版物”,报社被要求“自行回收”报摊上的该期全部报纸,并一度查封报纸的北京办公室,同年10月8日由王一手组成的新闻调查部被解散。
2013年2月27日,王克勤离开《经济观察报》
获奖
主要作品
- 《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
- 《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
- 《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
- 《河北定州血案调查》
- 《邢台艾滋病真相调查》
- 《山西黑煤矿矿主打死“记者”的背后》
- 《山西疫苗乱象调查》
- 《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调查》
参见
- 山西疫苗事件
- 河北大学“10·16”交通肇事案(“我爸是李刚”案)
参考资料
- ^ 记者王克勤探寻新闻真相 160人因其揭发入狱. 人民网. 2008年1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22日).
- ^ 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被调岗 曾签发山西疫苗报道. 湖南在线. 2010-05-12 [201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6).
- ^ 王克勤、冯军. 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调查. 中国经济时报. 2010-10-25 [2010-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8).
- ^ “打黑记者第一人”王克勤疑被解职. VOA. 2011-07-17 [201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13年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获奖名单公布. 东方财富. 2013-07-25 [2013-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外部链接
- 王克勤的新浪微博
- 王克勤 中国经济时报高级记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克勤口述/吴仕逵整理,《兰州曝2001中国经济秩序整顿年第一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才》 2005年10月
- Tania Branigan,《Wang Keqin and China's revolution in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卫报》,2010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