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

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體上作戰的軍種

海军是在海洋河流湖泊水体上作战的军种,是领海国防军事力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海军使用的武器主要为各式水面舰艇军舰)以及在水面下航行的潜艇,除此之外还可衍生出进行空战空运海军航空兵以及负责两栖作战和登舰作战的海军陆战队

环太平洋军演-2014多国海军42艘军舰组成的编队

海军是人类史上最古老的军种之一[注 1],一般来说以作为标志。海军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航海贸易、海上掠夺与自卫的发展,如公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为保护于叙利亚沿岸穿越地中海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活动,建造和使用了三列桨座战船于海上与敌人战斗。随着造船技术和工业革命的进步,海军船舰从人力划桨、风力推动的帆船到了轮机动力,航程大为增加;海军的武力也因为火炮的发明从水兵间的登舰近距离战斗演变到远距开火射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战斗模式不变,巨炮厚甲的战舰逐渐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潜艇和航空母舰空中武力的活跃,同时也在该时期爆发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战役—莱特湾海战[3]。战后因为核动力能源的发明使得船舰航程趋近无限,武器也演变成具备长射程与精密性质的导弹,海军的影响力也可延伸到更广的范围。

海军在世界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西班牙法国英国曾建立的全球殖民地与海上霸权、二战中的大西洋海战美国日本间的太平洋战争冷战英国阿根廷间的全球海权争夺竞赛与福克兰群岛战争,直到现今大规模的战争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国维持着规模较小的海军[注 2]

历史

公元前至十七世纪

 
为许多海军的标志与象征。
 
希腊军使用的三列桨座战船

历史上哪一群落最早建立海军众说纷纭,但最初人类争夺海洋的管理和控制权是为了保护海洋贸易利益开始的[5]四大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地中海地区交会,彼此的战争与掠夺从陆地发展至海上而建立起了海军,以进行扩张,夺取更多资源与地域。克里特人也向东西两方扩张,占领了塞浦路斯西西里岛等地。因此,早期海军的功能在于保护自己的海上贸易、掠夺与扩张时输送部队登陆和抵御敌人来自海上的进攻三种功能[6]。而第一支专业化的海军即为克里特王米诺斯所建[7],拥有以下特质:这支武装力量长年于海上作战、有专门从事海战之船只和装备、这支海军为米诺斯扩张占领希腊和地中海岛屿多地、可以单靠这支力量取得基本剿灭海盗的成果[8]。此时的海军船舰为单层甲板的平底船,动力为人力划桨,武器使用的是运载士兵的冷兵器,攻击方式从接舷肉搏到远距射箭皆有。在各民族从城邦发展为更复杂的国家形式后,贸易与殖民活动更为兴盛,海军规模也随之扩大,开始出现海军战术的研究,如应用高速机动力与良好的航海技术、投掷易燃物(如更晚期研发出的希腊火)和冲撞摧毁敌船等。在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湾海战是早期著名的一次海战,希腊联军以少胜多重创薛西斯一世的舰队,确定了往后雅典海军于爱琴海的霸权,直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舰队击败为止。亚洲方面,古印度朱罗王朝也在印度洋建设了当地最强大的海军,古中国则在公元600年前(春秋时期)就有建立舟师水师水军,在10世纪时中国帆船即装有火器。在公元476年至1640年的封建时代里,西方海军发展缓慢[9],于10-12世纪才出现了帆船[9],而14-16世纪才逐渐汰换,直到17世纪中叶才完全被取代[9]。与船舰动力相同,战术发展也极为缓慢,虽然人类在15世纪初就开始在舰上加装火炮,但到15-17世纪中叶海战仍是接战肉搏为主[9],公元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则为人类史上最后主要使用划桨船作战的大型海战[9]

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

 
凭着早期的海上优势,在世界拓展殖民地而建立的西班牙帝国
 
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的尼罗河河口海战,英法两国正在开战

15世纪初,郑和舰队下西洋,使一些南亚非洲国家到中国朝贡,但中国送的回礼往往比贡品贵重,导致政府缺乏资本维持海军,15世纪末开始衰落。15至17世纪间的地理大发现是海军发展缓慢的一大转捩点,欧洲各国相继开辟新航路、促成欧洲经济的变革,大西洋沿岸的国家相继繁荣,地中海国家则相对衰落。欧洲国家开始因为帝国主义前往海外扩张建立广大的殖民地,因此海军规模不断增大来维护国家殖民统治的权益,在角逐殖民地时海军也担当了主力军种,如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控制了16世纪大西洋与西太平洋的航线,并成为拥有无数殖民地的西班牙帝国。17世纪时,西班牙帝国因对法国的战争失利,国力衰弱无法维持海军霸权,被荷兰海军超越。17世纪时,舰队实力最强的荷兰,也在法荷战争中衰落,法国海军成功超越荷兰海军成为海军霸权。18世纪,法国拥有加拿大、部分印度、密西西比河谷和非洲部分领土,与英国两国因殖民地发生许多海上战争,便是后来的七年战争。法国最后在这场大战中落败,将美洲与印度的控制权让给了英国,也因此从18世纪中叶起,英国稳坐世界第一海上强权的位置,也在全球建立一套自己的殖民结构,是为大英帝国,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全球帝国,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领土。18世纪末,法国爆发大革命,而后军事强人拿破仑远征埃及,但在海战中败下阵,被迫放弃攻至印度的想法。虽然而后曾试图登陆英国,但海军实力不足而未能如愿,还在不久后的特拉法加海战受到决定性失败,从此拿破仑就无法与英国争夺海权。在这时期,海上战争的发生地也开始从欧洲海域转往远洋,因此对船舰的耐航性与作战能力的要求跟着提高,船舰吨位增加、武器强化并引用钢铁装甲,在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下,舰队与武器快速进步。

二十世纪到两次世界大战

 
U-潜艇,德国首次在战争史上大规模使用潜艇,将其推向战略用途。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兴国家在欧洲与亚洲出现,分别是意大利德国日本,与两国不同的是,该国家并未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在国家发展上对资源的进口需求极大。日本在经历了美国炮舰外交后快速脱亚入欧,成为工业化国家后建设了一支现代化海军,并用于19世纪末对邻近中国的战争中。实力渐强的美国也向西班牙宣战,凭着现代化、实力远超过西班牙海军的舰队,夺取了菲律宾加勒比海的殖民地。20世纪初,日本又对俄国发动战争,由于沙皇长期将舰队视为国家威望的象征而非维系海权的工具,其舰艇陈旧过时与充满缺陷,远不如师法英国海军与具备海上优势的日本海军,最终在对马海峡海战中惨败,俄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日本则成为远东首屈一指的国家与世界海军强国。

欧洲的陆权强国—德国而后也走向海军国家之路,不同于奥托·冯·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德皇威廉二世尊崇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海权学说和阿尔弗雷德·冯·铁必制所提倡的庞大舰队,建立了一支世界规模第二大的舰队—公海舰队,这对英国产生了威胁,造成了国际间的军备竞赛。英国鉴于德国威胁而开发了大舰巨炮主义无畏舰与以英国海军大臣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速度即是装甲”为核心理念的战斗巡洋舰,后者具备战斗舰之火力与高航速;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久,潜艇发展技术已成熟,可投入实战,但当时世界大多国家将其用于沿岸海防,并未用作主力。德国因为威廉二世选择与俄国交恶,法国也想报普法战争之仇,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抗法英俄协约集团的联盟。战争爆发后,地中海变成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海军对抗义英法海军的情势,北海为英国皇家海军与德意志帝国海军亚洲则是日本和德国远东舰队间的战斗。随着战争发展,意大利退出同盟国,英国封锁了德国费尽心力建设的巨大舰队,直到唯一一次舰队决战的日德兰海战爆发,虽德国海军取得战术胜利,舰队却被英军永久封锁于港内,于是在可突破封锁进行作战的潜艇投下大量资源,发起大规模的海上破交战—无限制潜艇战。而英法进行了近代的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加里波利战役。一次大战中,大舰队决战的情况虽然很少,但各国海军展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海军应用方式,并在日后发展纯熟。

一次大战后的1922年至1936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五国签订了三个《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日本与美国海军快速发展,美国与以往的海军首强—英国海军,平起平坐,日本海军则成为亚洲首强、是世界第三强大的海军。在这段被称作“海军假日”的时间里,世界各国发展了许多条约型战列舰,以在火力、航程、航速与防护力上不平衡的设计来获取部分的优势,也以新技术来使舰只维持于排水量的限制之下,如意大利海军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拥有高航速与续航力低的特点。除了重型的战斗舰蓬勃发展外,驱逐舰也走上大型化的道路,装备了更先进的舰炮与鱼雷,如日本帝国海军吹雪级驱逐舰。地中海里,法义两国暗自较劲海军武力,但法国海军布署范围还得顾及大西洋而较显弱势,意大利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地中海规模最大,但缺乏航空母舰的舰队。英国继续保有巨型舰队,也在条约允许的吨位下逐渐汰换旧式船只。相较于一战的战胜国,德国海军在战争结束时几近全毁、规模极小,但仍设计出了德国级装甲舰此类新式军舰,在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后更大张旗鼓的重建海军,技术上亦不落人后。

 
二战时的美军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战斗群。航空母舰为海军一新世代的发展,空中力量成为了战场的新主宰。

二次大战爆发后,德国派出水面舰队攻击盟军商船,而后再启大规模的潜艇战—大西洋海战,配合多艘潜艇同攻击的狼群战术,于前期取得一系列辉煌成果,双方的攻防也使得潜艇战术、雷达与反潜科技迅速发展,但盟军大量建造了护卫航空母舰护航,其装备雷达的反潜机可轻易追击到德国潜艇,最终在1943年5月扭转情势。雷达在夜间作战、狭窄水域的高速水面作战、防空作战中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除了大西洋追踪德舰外,在太平洋战争所罗门群岛战役中也凸显出了重要性。二战中,空中力量的重要性变得极高,早在1940年11月的塔兰托战役中,英国海军就以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攻击意大利塔兰托港内的军舰,造成严重的瘫痪性伤害。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以多达6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重创了美军的舰队和基地,其后的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莱特湾海战更是海军以航空兵力为主的海空决战,战争后期德国也率先使用了无线电控制的弗利兹X型炸弹击沉意大利海军的罗马号战舰,为日后反舰导弹的前身。战后,战斗舰的主力地位被航空母舰所取代,而一度是世界第一大规模的英国海军与其经济皆遭重创、法国的主力舰队纷纷被毁、曾为地中海霸主的意大利海军损失过半和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大规模的日本帝国海军被击溃,往日的殖民大国海军各个遭到重大打击,导致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大不如前,加上美国有意削弱其旧有势力,而引发了一系列反殖民浪潮,从印尼埃及各个宣告独立,殖民大国国力大减,长时间无法恢复,世界的海权落入了美国苏联手中。

冷战至今

 
最初的几艘核动力战斗舰艇,由前至后分别为: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班布里奇号核动力导弹驱逐领舰英语USS Bainbridge (CGN-25)

二战结束后,导弹武器快速发展,船舰武器由传统舰炮与机载炸弹转变为高精度与命中率的导弹,由此催生了导弹快艇,虽然起初由于先前类似的鱼雷快艇在战争中能力有限的失败例子而不被看好,但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用俄制SS-N-2导弹击沉了以色列艾拉特号驱逐舰后,世界各国开始快速发展导弹快艇与反舰导弹,1967年世界仅有8个国家拥有导弹快艇(共172艘),但到了1976年则增至26个国家(共469艘)[10]

冷战时期主要是苏联和美国争夺海上霸权,在核子技术实用化后开发了核动力的航舰、巡洋舰和潜艇,海军舰艇的航程与作战时间可以趋近无限的延长,同时又因为双方装备了具有相互保证毁灭原则的长程核子导弹而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战斗。美国首先利用核子技术制造了第一艘核动力的潜艇、巡洋舰与航空母舰—鹦鹉螺号长滩号企业号。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的理念不同,苏联一边发展导弹巡洋舰,一边发展航空母舰,其中后者由于当时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推崇导弹的理念而发展缓慢与不完全,苏联海军先后开发了4级集反舰、反潜与防空导弹于一身的导弹巡洋舰,而其基辅级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主要作为反潜之用,甲板上还装设了大量导弹发射器。由于技术上的问题,苏联舰艇在缩小武器和电子系统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使得诸多早期的导弹系统并没有再装填的弹药储存空间。为应付苏联反舰导弹饱和攻击的威胁,美国于1980年代建造了数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该级舰以整合对空中,水面与水下的各类感测器和相位阵列雷达结合的神盾战斗系统,可同时监控数百个空中,水面与水下目标,提供指挥官完整的作战资讯。透过卫星无线电通讯形成的资料网络,将舰队搜集情报的能力从舰艇本身扩大到水平线以外更大的空间。高度电脑与自动化的中央指挥系统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得以发射导弹与其他武器摧毁多个目标。1990年代,美国又建造了数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不但拥有神盾系统,还具备匿踪、核生化防护与模组化等特性,至今为美国海军唯一级别的驱逐舰,也是世上最优良的驱逐舰之一。匿踪设计也大量出现于现代的军舰上,从巡防舰到巡洋舰都开始往降低雷达反射面、噪声与红外线辐射方面设计,如法国的拉法叶级巡防舰

 
发射导弹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想像图。

在世界各国海军舰艇走向自动化与电子化时,1982年爆发的福克兰群岛战争阿根廷超级军旗攻击机发射法制飞鱼反舰导弹击沉英国特遣舰队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谢菲尔德号本身有极为精密的电子警戒系统,但在实战中却暴露出许多缺陷,包括天气因素、舰体材料与设计布局等,英国遂而检讨改进。然而在5年后,1987年的两伊战争中,美国先进的派里级巡防舰斯塔克号也被飞鱼导弹击中,虽未沉但亦遭重创。因此,透过美国研究福岛战争的教训,并做了5年的改良,对于飞机以导弹攻击水面舰只的防御,海军自动化系统的防御能力仍是未知数。导弹的强大火力也使美国与法国构想了以此为全部武装的“武库舰”概念,用以取代航空母舰战斗群的高维护成本,作为海军主力,但其安全性与战斗操作性仍存有疑虑,因而至今都未被建造出来,美国近年也研究了作战领域在沿海、对内陆进行火力投射的濒海战斗舰,如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发挥在波湾战争密苏里号战舰进行沿岸炮击的功能。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海军强国都可远洋执行多种军事任务,除了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外,还有打击海盗、保护自己贸易航运与海外领地等任务。

功能

海军的功能主要可分为外交、军事和警备功能三种。

外交与宣传

 
美国著名的炮舰外交——黑船来航

和平时期的海军可作为外交的宣传工具,威力强大的舰队也能拿来当谈判时的筹码。在1854年美国就曾以炮舰外交,将舰队作为恐吓力量强迫日本打开国门就是著名的例子。近代海军也多了与他国进行政治亲善和友好访问的任务,因此海军人员也被要求应具有国际外交官的礼节。

军事能力

现代,部分国家单凭海军即可作为一支强大的威吓力量,如:核战的遏制。在军事上可执行如:海上通商破坏战、保护己方商船与通航线、协助两栖作战、摧毁敌人舰队的决战、攻守兼可的布雷行动和特种任务等具体的行动。现代部分海军凭着核科技赋予的超长航程与导弹武器而具备近乎无限广的攻击范围,涵盖了全世界。

警备与救援

海军也因为国家主权而具有保护领海与海上治安的任务,以及防止走私活动、执行海洋法规和海难事故的救援等。

海军思想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现代海权思想的先驱。

各个国家的海军建设受制于地理、经济与需求影响,早期的海权由商业需求发迹,而后到17世纪发展至控制世界贸易,1616年英国海上冒险家雷利曾上书给女王安妮,表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能控制世界财富,进而控制世界本身[11]。”,现今可根据其在远洋、近海和近岸进行作战的能力分作蓝水海军绿水海军褐水海军。18世纪,海军思想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先后发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海权论》等著作,马汉认为海权的运用可使国家增长财富与国力,并提出海权基本要素为:地理位置、自然型态、领土大小、人口数量、民族性格与政府性格[12],并力图争取制海权(Thalassocracy)。他认为海战最高原则为削弱乃至毁灭敌人舰队,并可以由决定性海战或对港口的封锁达成,马汉认为这就是控制敌人海军力量的方式,另一位海军思想家柯白(Julian Corbett)则认为“海战的目的必须经常是直接或间接地确实获致制海权,并阻止对方获致它”,制海权是种形式多样的海上控制,但一般来说是各国海军寄望取得的目标,以达到战略上的军事或政治目标,但也有未取得制海权就获得海上战略主导权的例子,如二战德国潜艇舰队在大西洋海战前期的情况。自马汉与柯白开始奠定基础以来,其后将近50年时间内海军理论都是以获得制海权的需要为其基础[13]

海军思想在历史发展中也常受到陆战的影响,最著名的可说是一次大战德国的公海舰队,因其具有大陆性的海战观念,而执著于决定性海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最后因受至于地理环境而失败的德国海军反而极端地转至“对交通线控制”的方针上[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普遍已体认空权的重要,海军若要对远程目标进行任务势必要拥有空中武力。虽然核子武器的出现一度使海军被认为重要性变低,但军事理论经过长时间的演进后发现,即便最终进行核子战争都不足以完全消除威胁与安全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派兵占领敌人领土,而这项任务在当今空运进步的时代仍无法代替海运,海运的工作仍必须由海军所完成[15],海权的重要性仍未降低。

组织

舰队

 
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战斗群。时为2000年环太平洋演习

舰队是海军最直接的作战单位,为取得、维持或干扰海上控制权之主要兵力[16],由各种军舰所组成,军舰可分作作战舰艇(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巡防舰护卫舰潜艇扫雷舰猎雷舰、各类两栖登陆支援舰艇导弹快艇鱼雷快艇巡逻艇炮艇)、辅助舰艇(包括:补给舰、运输舰、修理舰、拖船和医院舰)以及港勤舰艇(包括:浮坞、起重船、工作船、交通船)等。舰队小至两艘军舰所组成,大至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数十艘。大型舰队依照布署地区划分而命名,如: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以功能可分作航空母舰战斗群、潜艇舰队、护卫舰队等,但两栖部队与弹道导弹潜艇不包括于此[16]

海军陆战队与特种部队

 
搭乘刚质充气艇的荷兰皇家海军陆战队

部分国家还有海军陆战队和若干特种部队划为海军部门,如美国的海豹部队、英国的皇家海军陆战队等。海军陆战队原为防止舰上水手叛变而设置,后来成了登陆作战的要角,为先头部队建立岸上滩头堡,在二战的诺曼底登陆朝鲜战争仁川登陆都有着优异的表现。除了海军陆战队外,历史上也有以水手组成的步兵部队,与陆军共同作战,如纳粹德国海军的海军步兵师[17]。海军陆战队除了有专业的登陆艇进行抢滩外,也会使用特种部队的小型快艇袖珍潜艇直升机来进行任务,尤以后面几种在大规模战争不再、反恐战争兴起的现今特别重要。

海军航空兵

 
法国核能航母戴高乐号上降落的飙风战机

海军航空兵为海军重要的一支附属兵力,为海军所特有的军事航空部队,自19世纪末起开始出现。从一次大战起即作为舰队的空中保护,一直到二战作为决战主力,形成尔后海空联合作战的形式。在各国发展海军航空兵之初,海军与空军为争取权力而建设困难,如二战中的大西洋海战英德双方都曾因为问题而作战不利;在1949年时,美国国防部部长刘易斯·A·约翰逊就认为空军B-36和平缔造者轰炸机即足以担任任何形式的战略轰炸(包括核打击)任务,因此主张降低航空母舰的数量[18]空军和海军对于核子打击的看法不同而影响发展模式。然而在冷战时期、陆基与海基导弹出现后,海军航空队就不必执行此类任务,转而变成专门对付导弹潜艇[19]。其保有兵力除了航空母舰直升机航空母舰水上飞机母舰上的各式军用机外,还有沿岸搜救、反潜用的飞机与空勤人员,甚至如俄罗斯海军航空兵者,将重型战略轰炸机Tu-22M编入此单位中[20]

岸防部队

部分国家的岸防部队完全隶属海军单位,如:意大利岸防部队和功能相似的法国海上宪兵队,也有在战时才接受其指挥,如:美国海岸防卫队和土耳其岸防部队者[21]。岸防部队主要任务为巡视海岸线与沿海地区,进行海上救难、保护本土与外岛海军基地或反入侵行动,下属单位可能有海岸炮兵部队与步兵队。装备可能包含:巡防舰、布雷舰、救援直升机、反潜机和各式岸基导弹。

相关条目

注释

  1. ^ 文言中被称为“水军”[1]或“水师”[2]
  2. ^ 当代海军发展趋势为4种模式:[4](1) 新造军舰越来越精良,但规模日渐减小;(2) 受至于经费,选择将旧舰予以现代化;(3) 不能自力造舰国家会将旧舰集体报废;(4) 不仅无法购入新舰,还得将旧舰服役,兵力逐以萎缩。

参考文献

引用

  1. ^ 水軍.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2. ^ 水师. 汉典. [2023-12-11]. 
  3. ^ (英文)《莱特湾争夺战》(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C. Vann Woodward著,Macmillan出版(1947年)
  4. ^ (中文)《一九八四年世界各国海军发展概况》,美国海军学会月刊社著,第1-2页
  5. ^ (中文)《世界海军史》,丁一平著,第22页。
  6. ^ (中文)《世界海军史》,第26-27页。
  7. ^ (中文)《世界海军史》,第29页。
  8. ^ (中文)《世界海军史》,第30页。
  9. ^ 9.0 9.1 9.2 9.3 9.4 (中文)《世界海军史》,第124页。
  10. ^ (中文)《世界军武发展史:水面舰艇篇》,第184页。
  11. ^ (中文)《海权对大国兴衰的历史影响》,第2页。
  12. ^ (中文)《海军思想的发展》,原编者导言,第9页
  13. ^ (中文)《海军思想的发展》,第一章—论制海权,第29页
  14. ^ (中文)《海军思想的发展》,第一章—论制海权,第19页
  15. ^ (中文)《海军思想的发展》,第七章—海权在未来全球战争中的任务,第180页
  16. ^ 16.0 16.1 (中文)《现代海军手册:理论与实务》,第400页。
  17. ^ (英文)第一海軍步兵師. [201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2). 
  18. ^ (中文)《现代海军手册:理论与实务》,第73页。
  19. ^ (中文)《国家海权论》,第299页。
  20. ^ (英文)《空军月刊》的《军力报告:俄罗斯空军》篇,Piotr Butowski著,2007年8月份,第65页。
  21. ^ (英文)土耳其岸防部隊指揮. [201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来源

书籍
  • (中文)《一九八四年世界各国海军发展概况》,美国海军学会月刊社 著,黎明文化 出版(1986年)
  • (中文)《世界海军史》,丁一平 著,海潮 出版(2000年),ISBN 780-151-255-3
  • (中文)《七海雄风:海上战争1591~1949》,Alexander Mckee 著,麦田 出版(1995年),ISBN 957-708-242-4
  • (中文)《近岸、近海及远洋舰队》,Michael Lindberg 著,中华民国国防部史政编译室 出版(2005年),ISBN 986-003-505-9
  • (中文)《现代海军手册:理论与实务》,谭传毅 著,时英 出版(2000年),ISBN 957-889-053-2
  • (中文)《世界军武发展史:水面舰艇篇》,张玉坤 著,世潮 出版(2003年),ISBN 957-776-550-5
  • (中文)《海军思想的发展》,Herbert Rosinski 著,中华民国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7年),ISBN 957-776-550-5
  • (中文)《国家海权论》,谢尔盖·格奥尔基耶维奇·戈尔什科夫 著,黎明文化 出版(1985年)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