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蛇窯

台灣現有最古老的柴燒窯

水里蛇窑位于台湾南投县水里乡顶崁村、邻近日月潭。为台湾正常维运之蛇窑中年代最久远者,921地震时曾严重受损,于2000年修复,除保存陶窑技术及产业外,同步转型文化观光发展。

历史沿革

台湾至今完整且有运作的蛇窑仅存三座,水里蛇窑为其中之一,为能正常维运的蛇窑中年代最久远者。窑身长达百余台尺,窑内宽广,可烧出较大体积之陶器,以生产大水缸闻名[1]

1927年林松江承袭家业在南投“牛运堀”(南投陶之发源地)制陶,因水里燃料丰沛且土质佳,迁至水里地区砌筑窑炉,在1931年创建协兴窑业工厂。以大型水缸、陶瓷日用品产制为主,战争时期则以“防空缸”闻名。战后至1960年代,水里地区的陶业仍维持日治时期的设备和技术,生产碗碟、缸、瓮等陶器,以供应内需市场为主。1970年代,因民生日用品逐渐被塑胶工业制品取代,陶器需求量低,至1980年代水里的陶业更形萧条。直到1993年,协兴窑第三代窑主林国隆将传统的古老窑厂转型为为观光工厂“水里蛇窑陶艺文化园区”,使蛇窑的风貌得以重现,并达到陶器艺术推广的目的,朝着文化保存、观光、社区总体营造方向发展[2][3]。目前已传承至第三代,现设有“水里蛇窑陶艺文化园区”,除窑本身之外,另有陶艺工作室,陶艺文物室,921地震纪念室等。该园区于2000年时制作的千禧双口瓶,是目前全世界高度最高的陶器[4]。2008年,水里蛇窑经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认证为台湾工艺之家,并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陶艺学会英语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eramics

传统蛇窑修造及制陶技术

蛇窑是一种原始烧制陶器与砖瓦的设备,以竿蓁、稻谷、相思树等薪柴为燃料,又称为柴烧窑。为制陶及窑艺不可或缺的设施,以土砖砌筑窑壁,泥浆补缝,每次烧窑后都必须修补窑壁,维持完整,修造技术有其专业性。而水里蛇窑除传统大型陶缸为其特色外,其制陶技术亦能掌握各种烧制方式,在不上釉的状态下,能控制烧出火痕、金银彩、落灰、流瀑、结晶体系之鱼卵结晶、哈密瓜纹理、翡翠青瓷等柴烧风格。2013年水里蛇窑第二代掌门人林木仓被登录为南投县传统陶工艺保存者;2022年第三代窑主林国隆被登录为南投县传统陶工艺保存者及传统蛇窑修造技术保存者[5]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 李佳珣. 蛇窯.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23-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2. ^ 江明亲. 重建臺灣工藝史總論先期調查研究計畫.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2018: 205. 
  3. ^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工藝之家-林國隆. [2023-0609]. 
  4. ^ 自由时报电子报. 【藝術文化】金氏紀錄 蛇窯雙口陶瓶 世界最高陶藝 - 自由藝文網.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3-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英语). 
  5.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nchdb.boch.gov.tw. [2023-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