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党卫队
武装党卫队(德语:Die Waffen Schutzstaffel,简称Waffen-SS)是纳粹德国党卫队领导的一支准军事部队,由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发展而来,于1940年初开始使用“武装党卫队”这一名称,因为参与直接战斗,中文经常将俗称其为党卫军。
武装党卫队 | |
---|---|
Waffen-SS | |
存在时期 | 1933–1945 |
国家或地区 | 德意志国 |
效忠于 | 阿道夫·希特勒 |
部门 | 党卫队 |
种类 | |
规模 | 鼎盛时期共有38个师和其他小型单位 |
直属 | 德国国防军(实际) |
驻军/总部 | 德意志国普鲁士邦柏林阿尔布雷希特王子大街党卫队行政部 |
格言 | 吾之荣耀即忠诚 (Meine Ehre heißt Treue) |
进行曲 | Sieg Heil Viktoria |
参与战役 | 二战 |
指挥官 | |
象征性指挥官 | 海因里希·希姆莱 |
著名指挥官 |
在战争中后期,由于前线战事的吃紧以及人员的不足,大量的一般党卫队成员也在接受紧急军事训练后,被编入武装党卫队中投入前线作战,但表现往往差强人意。而且纳粹党员出身的武装党卫队对敌人往往更为凶残,以犯下大量战争罪行而恶名昭彰,例如处决战俘、将占领区的不受欢迎族裔平民以各种理由处决等。武装党卫队实际上是属于国防军直接指挥的准军事部队。另虽然其人数相对正规国防军较少,但仍经常与其在前线协同作战,故战争中可以经常看到武装党卫队国防军参杂的画面。例如二战期间,诺曼底战役中大将约瑟夫·迪特里希下属部队被调往前线归属隆美尔部指挥,保罗·豪塞尔是武装党卫队协同国防军作战的军事观察员,也曾担任集团军的总司令一职直至替补人员到达。
历史沿革
前身
元首警卫旗队
1933年3月17日纳粹党取得政权后,希特勒在柏林亲自下令成立柏林参谋卫队(Stabswache Berlin),主要是负责总理官邸的内部警卫和正式仪式接待的仪仗队,并指派党卫队集团的领袖约瑟夫·迪特里希为指挥官,由他在党卫队中严格挑选120人组成一支直属于希特勒本人的武装部队。而德国陆军所提供的元首护卫队则负责官邸外围的安全。这支部队在同年9月的纳粹党大会后正式定名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共编制有2,600人。
特别机动部队
柏林仪仗警卫队成立的同时,纳粹党在慕尼黑、汉堡及德累斯顿等大都市成立了政治警备队(politische Bereitschaft),作为其在国内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部队。
1934年希特勒发动长刀之夜,以海因里希·希姆莱领导下的党卫队及正规警察为主力,清算了纳粹冲锋队的势力。
1935年3月15日希特勒在柏林宣布撕毁凡尔赛条约。3月16日德国恢复义务征兵制,希特勒下令成立完全军事化的党卫队组织,也就是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
当时的特别机动部队总共有11个营,包括一个工兵营和一个通讯营,总计有8,459人。1936年前陆军中将保罗·豪赛尔被任命为特别机动部队总监,他将原本散驻各地的各个营集中起来在慕尼黑成立了党卫队德意志旗队,在汉堡成立了党卫队日尔曼旗队。
1937年为解决武装党卫队领导的军事素质不足问题,保罗·豪赛尔特定开设党卫军巴特特尔茨青年学校和党卫军布伦瑞克容克学校,专门负责教育培训党卫队军官,两个学校共759人。
1938年德奥合并后,在维也纳的特别机动部队也成立了一个新的党卫队-元首旗队(SS-Standarte der Führer)。
德波战争后的1939年10月,党卫队将德意志旗队、日尔曼旗队、元首旗队3支特别机动部队旗队合组成党卫队特别机动师参加接下来的德法战役。
骷髅师
1933年,由德国国内主要负责监狱(特别是集中营)的看守及管理的警卫部队所组成的另一支武装部队,就是所谓的党卫队骷髅总队,其指挥官为西奥多·艾克。
由于特别机动部队的扩张使得希姆莱的可用兵力愈来愈少,因此他就将原本负责集中营工作的党卫队骷髅总队中的精英分子独立出来,在达豪(Dachau)改编为一个分队,由原先的指挥官艾凯指挥。到了1939年10月16日,党卫队骷髅总队已经有3个旗队,兵力约6,500人,其后以此3个旗队为核心,成立了党卫队骷髅师(SS-Division Totenkopf)。
警察师
1939年,为了接下来的波兰战役,希姆莱开始向担任德国内一般警察勤务的秩序警察招募专门的战备部队,由警察组成的警察师(Polizei-Division)于9月18日正式成立,并立即投入法国战役。
建军
1940年4月,为管制党卫队众多的不同武装部队,党卫队成立了统一指挥旗下武装部队的指挥部党卫队作战本部。
因为党卫队于10月在法国战役表现杰出,国防军对其大幅改观,遂不再贬称党卫队为“沥青士兵”,而是将其视为货真价实的“野战部队”。
党卫队作战本部也因而将旗下各武装部队统一整编为体制、编制一致的单位,并正式命名为武装党卫队(又译作“党卫军”)。
此后,武装党卫队各师开始有正式编号序列(武装党卫队师列表),并且配属装甲单位。
- 1943年党卫队第1装甲师、党卫队第12装甲师、党卫队第17装甲掷弹兵师,被整编为党卫队第1装甲军,首任军长为约瑟夫·迪特里希。
- 党卫队第2装甲师、党卫队第9装甲师(1943年含党卫队第3装甲师、1944年含党卫队第10装甲师、1945年含党卫队第23武装山地师),被整编为党卫队第2装甲军,首任军长为保罗·豪塞尔。
- 1944年党卫队第11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党卫队第20武装掷弹兵师、党卫队第23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党卫队第27志愿掷弹兵师、党卫队第28志愿装甲掷弹兵师(5月含党卫队第4装甲掷弹兵师),被整编为党卫队第3装甲军。
- 党卫队第3装甲师、党卫队第5装甲师,被整编为党卫队第4装甲军。
结束
1945年5月7日时任德国联邦大总统的卡尔·邓尼茨宣布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并命令德国所有武装部队立即停止抵抗后,武装党卫队多数部队在5月8日向英美联军与苏军投降。
而后武装党卫队因在东欧的别动队所积极进行的种族灭绝,违反了多项当时的战争法,其中包括处决战俘、平民或儿童,加上有管理集中营部队组成的骷髅师参与其中,因此虽然武装党卫队的成员不断声称除了别动队外,武装党卫队实如同国防军一样是单纯的军事部队,武装党卫队与执行恶名昭彰的大屠杀与集中营的一般党卫队是不同关系的组织;但事实上,武装党卫队各单位,尤其是党卫队第2装甲师(帝国师),在许多德军占领区都有屠杀大量平民的记录,尤以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的屠杀事件为甚,因此在纽伦堡大审时被认定为犯罪组织。
军衔
早期党卫队的军衔与准军事组织的命名是承袭其对手(冲锋队)的军衔加以变化,军衔的名称是随着准军事组织的名称而来,因此必须先了解准军事组织的名称,分为下列几种:
- 集团(Gruppe),相当于陆军的师(Division)
- 旗队(Standarte),相当于陆军的团(Regiment)
- 上级突击队(Sturmbann),相当于陆军的营(Batailon)
- 突击队(Sturm),相当于陆军的连(Kompanie)
- 下级突击队(Untersturm),相当于陆军的排(Zug)
- 群队(Schar),相当于陆军的班(Gruppe)
基本上武装党卫队军衔是承袭其对手冲锋队的军衔加以变化。不过武装党卫队的肩章与陆军的肩章大同小异,因此可以由陆军军衔加以比对。因此按照陆军军衔比对翻译后在前面冠上武装党卫队是比较合理的。
在将官方面武装党卫队比陆军多了一个军衔SS-Oberführer,可以比照翻译为党卫队上级领袖。在校级及尉级军官则是相同。在士官方面得先了解德国陆军士官的军衔。陆军士官在肩章上挂有剑结(sword-knot)的都算是资深士官,包括Feldwebel、Oberfeldwebel及Stabsfeldwebel。按照德文字典翻译Feldwebel为军士长,Oberfeldwebel可翻译成上等军士长,而Stabsfeldwebel可翻译成资深军士长。在德国陆军Stabsfeldwebel是个荣誉职,是颁发给重新服役满12年的士官,在早期只颁发给曾参加一战的老士官。德国陆军并不像英美陆军有营团级军士长的军衔,德国陆军是有Hauptfeldwebel(首席军士长)这个类似连队军士长的职位,不过并不是军衔,一般由Oberfeldwebel出任,而一旦Oberfeldwebel被任命为Hauptfeldwebel他的军衔将高于Stabsfeldwebel。Unterfeldwebel翻译为准军士长,Unteroffizier翻译为军士。按照陆军军衔比对,SS-Oberscharführer、SS-Hauptscharführer及SS-Sturmscharführer皆为资深士官,可依序翻译成军士长、上等军士长、资深军士长。在士兵军衔方面党卫队队员和党卫队上级队员可称为列兵和上等列兵,其差异在于党卫队上级队员服役超过6个月,党卫队突击队员翻译为豁免兵,而SS-Rottenführer党卫队分队领袖可翻译为上等豁免兵。
军衔
- SS-Oberstgruppeführer:武装党卫队最高集团领袖(全国总指挥)
- SS-Obergruppeführer:武装党卫队上级集团领袖(全国副总指挥)
- SS-Gruppeführer:武装党卫队集团领袖(地区总队领袖、地区总队长)
- SS-Brigadeführer:武装党卫队旅队领袖(旅队长)
- SS-Oberführer:武装党卫队上级领袖(区队长)
- SS-Standartenführer:武装党卫队旗队领袖(旗队长)
- SS-Obersturmbannführer:武装党卫队级上级突击队大队领袖(一级突击队大队长)
- SS-Sturmbannführer:武装党卫队突击队大队领袖(二级突击队大队长)
- SS-Hauptsturmführer:武装党卫队高级突击队中队领袖(一级突击队中队长)
- SS-Obersturmführer:武装党卫队上级突击队中队领袖(二级突击队中队长)
- SS-Untersturmführer:武装党卫队下级突击队中队领袖(三级突击队中队长)
- SS-Sturmscharführer:武装党卫队突击队领袖(突击小队长)
- SS-Hauptscharführer:武装党卫队高级小队领袖(一级小队长)
- SS-Oberscharführer:武装党卫队上级小队领袖(二级小队长)
- SS-Scharführer:武装党卫队小队领袖(三级小队长)
- SS-Unterscharführer:武装党卫队下级小队领袖(三级小队副)
- SS-Rottenführer:武装党卫队分队领袖(代理三级小队副)
- SS-Sturmmann:武装党卫队突击兵(突击队员)
- SS-Obermann:武装党卫队上级队员(组长、上级狙击兵)
- SS-Mann:武装党卫队队员(队员、狙击兵)
部队分类
希姆莱为了扩张武装党卫队部队可说是使尽浑身解数。早期向党卫队骷髅部队招兵买马,后来征召警察成立警察师,之后招募占领国的德裔外籍士兵,最后则招募占领国的外籍志愿兵,使得终战前的武装党卫队队扩充成接近600,000人的兵力,而整个党卫队组织则有近100万人。这600,000人中只有50%是德国人、25%是德裔外国人、25%是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