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七世 (法兰西)
查理七世(法语:Charles VII,1403年2月22日—1461年7月22日),绰号胜利者(法语:le Victorieux)[1]和爱国者(法语:le Bien-Servi),法国瓦卢瓦王朝第五位国王(1422年-1461年在位)。他在1444年打赢百年战争,并签订图尔条约为法兰西王国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查理七世 Charles VII le Victorieux | |
---|---|
法国国王 | |
统治 | 1422年10月21日-1461年7月22日(38年274天) |
前任 | 查理六世 |
继任 | 路易十一 |
出生 | 巴黎 | 1403年2月22日
逝世 | 1461年7月22日 法国伊埃夫尔河畔默恩 | (58岁)
安葬 | 法国圣但尼圣殿 |
配偶 | 安茹的玛丽 |
子嗣 | 路易十一 奥地利大公夫人拉德贡德 勃艮第公爵夫人凯瑟琳 萨伏伊公爵夫人约兰德 波旁公爵夫人琼恩 比亚讷公主玛格达莱娜 贝里公爵查理 |
王朝 | 瓦卢瓦王朝 |
父亲 | 查理六世 |
母亲 | 巴伐利亚的伊莎贝拉 |
宗教信仰 | 罗马天主教 |
早年
查理在1403年出生于巴黎的王家居所圣波大宅,出生之时即授予蓬蒂厄伯爵爵位[1]。他是法王查理六世与王后巴伐利亚的伊萨博的第十一个孩子,也是第五个儿子[1]。他的四个哥哥:查理、查理、路易与让先后成为法国王太子,但均早逝,因此使查理成为法国王位继承人[1]。
查理年幼时过着宫廷中富裕的生活,直到1413年,巴黎发生暴动,市民入侵了查理居住的圣波大宅。该年底,查理在卢浮宫和安茹的玛丽订婚,玛莉是那不勒斯国王安茹的路易和“四国王后”亚拉冈的约兰德的女儿。之后查理搬到了安茹居住,在那里约兰德对查理建立了权威。1416年,查理被任命为巴黎上尉,开始在宫廷内服务[2]。
从王太子到国王
暗杀勃艮第公爵
1417年,查理刚成为王位继承人不久,其继承权便因内战而受到威胁。1418年5月28日,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及其党羽进入巴黎,查理被迫在隔日逃离。1419年,查理分别在布尔日和普瓦捷成立自己的宫廷和议会。同年7月11日,查理和无畏的约翰尝试和解,并相约在9月10日于蒙特罗会面。会面当日,公爵相信会谈将会和平的结束,因此只带几名随扈,结果却遭到查理的部下刺杀。查理自称对暗杀计划一无所知,但也有人认为查理有参与阴谋[1]。这次暗杀事件使阿马尼亚克派与勃艮第派的和解告吹,给予趁机入侵法兰西的英王亨利五世更有利的局面。无畏的约翰的儿子好人菲利普事后要求查理为暗杀事件忏悔,但查理未曾回应。
继承权争议
1420年,法王查理六世签订特鲁瓦条约,将继承权让渡给女儿瓦卢瓦的凯瑟琳和英王亨利五世刚出生的儿子(即未来的英王亨利六世),然而瓦卢瓦王朝的支持者认为查理六世的精神状况不佳,因此主张条约无效,查理仍是法兰西王位的正统继承人。主张条约无效但否认查理正统性的人则认同奥尔良公爵查理为继承人,然而他正遭到英格兰囚禁,没有实力和英王与查理抗衡。英格兰此时已征服法兰西北部地区,包含巴黎,据此成立英法二元君主国。由贝德福德公爵兰开斯特的约翰于诺曼底摄政。
布尔日王
查理虽然自称法兰西国王,但无力从英格兰手中夺回国土。1421年7月,查理正在围攻沙特尔,听闻亨利五世将率大军南下,便赶紧撤离避免损失[3]。查理逃到卢瓦尔河南边接受亚拉冈的约兰德保护,并依据1413年的婚约在1422年4月22日和约兰德的女儿安茹的玛莉结婚[4]。查理一直巡游在卢瓦尔河南部的城堡(如希农)实行王权,当地人习惯称呼他为“王太子”或“布尔日王”(根据查理最常滞留的布尔日命名)。
宫廷内乱
1423年克拉旺战役与1424年韦纳伊战役的战败使阿马尼亚克派成员聚集到查理身边,受到查理的宠信,但掌控实权的是岳母亚拉冈的约兰德。她尝试向布列塔尼公爵缔结同盟,但公爵让六世(英格兰官方称让五世)决定保持公国中立,但派公爵的弟弟里奇蒙伯爵阿尔蒂尔前来辅佐查理,1425年,查理任命阿尔蒂尔为法兰西王室统帅,实际统领法军。阿尔蒂尔提拔亲信乔治·德·拉特雷穆瓦耶为内务大臣,不料拉特雷穆瓦耶借机夺权,两人的冲突引爆宫廷内乱,使原本不稳固的宫廷更加颓废[5]。
奥尔良的少女
1429年初,法兰西整体的情势让查理复国计划陷入绝望。防御法国中部最重要的城市奥尔良自1428年10月开始就受到围攻。英格兰摄政王贝德福德公爵正率军进攻巴尔公国,法军将士士气低落。此时,在香槟与洛林边界的村庄栋雷米出现了一名叫贞德的少女自称上天赐予她神圣任务,要求驻扎沃库勒尔的指挥官罗伯特·博垂库尔带领她到希农和查理见面,并在当年2月23日出发[6]。
3月,贞德抵达希农,查理对她进行检验后承认她的神圣性。让她带领一批能干的将士(如拉海尔、桑特莱伊)前往解救奥尔良,并在5月8日成功解除围城,接着又在6月18日的帕提战役彻底击败英军,战争局势自此逆转。随后,贞德陪同查理深入勃艮第领土,查理于7月17日在兰斯大教堂完成加冕仪式,正式成为法兰西国王。
贞德稍后在1430年5月24日的康白尼之围遭勃艮第人俘虏[7],勃艮第将她交给英格兰人,在英格兰人掌管的审判中被判决有罪[8],于1431年5月31日被处以火刑。直到1450年,查理才以法王身份请求教宗为贞德重审,终于在1456年,贞德死后25年为她平反[5]。
重要改革
贞德的死使法兰西上下逐渐团结。1433年,王室统帅阿尔蒂尔以纵容约兰德操弄权力为由,下令囚禁拉特雷穆瓦耶,查理周边的佞幸也被迪努瓦等能臣取代[5]。
1435年,查理与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签订阿拉斯条约和解,在1436年,阿尔蒂尔随同查理收复巴黎。自此查理在法兰西的影响力超越英格兰。
随着英格兰在法兰西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查理利用战局缓和的时期重建国家经济,进行一系列全方位的重大改革:
财政改革
查理改革期间最重要的事件是1439年的三级会议,查理使三级会议同意国王不用经过议会同意进行征税,并且设立间接税、人头税、盐税,使税收变为常时、固定的[9]。这一体制一直延续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才废止。
同时,局势的稳定也使长年受摧残的工商业复兴,查理的财务长雅克·柯尔开辟了由法兰西到黎凡特的贸易商路,地中海贸易的蓬勃为法兰西带来大量财富,富裕市民向传统贵族买下荒废的庄园和领地,并成为宫廷官员,有些更得到贵族封号,成为新兴贵族,大大冲击法兰西的社会结构[10]。
军事改革
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查理也开始军事上的改革。百年战争期间,英法两国大量雇佣佣兵来作战,这些佣兵在停战期间组成自由佣兵团四处掠夺,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自由佣兵团的问题,查理成立“王法军团”吸收佣兵,给予他们固定的薪俸,成为法兰西史上第一支常备军。为了对抗英格兰的长弓兵,查理从平民中征募精英弓箭手,组成“法兰克弓手团”,这些弓箭手可以免除人头税,因此又被称为“自由弓箭手”[11]。
另一方面,随着火药与火炮铸造技术的进步,查理以菁英炮手让·布罗为首,大量引进火炮,建立当时欧陆最具威胁性的炮兵团,也成为百年战争最终胜利的关键[12]。
教会改革
查理延续父亲查理六世限缩教会权力的政策(高卢主义),一面支持对立教宗,同时又不全面认同康斯坦茨大公会议的革新思想。1438年7月7日,查理颁布《布尔日国事诏书》,以巴赛尔会议的法令为基础,革除教会弊端、进行主教选举、限制圣座权力[5]。这份诏书被视为正式法律,代表法兰西承认大公会议权力高于圣座。
终结战争
贵族叛乱
查理的多项改革使得贵族的既得利益受损,招致贵族不满。1440年,以王太子路易为首,波旁公爵夏尔一世、阿朗松公爵约翰二世、阿马尼亚克伯爵让四世等大贵族于普瓦图起兵发动布拉格里叛乱。查理派遣让·布罗的炮兵团镇压叛乱,后来查理赦免了参与叛乱的贵族[5]。
迎向胜利
1444年,查理终于和英格兰达成共识,签订图尔条约换取和平,然而条约仅维持五年,两国便再度开战。不过改革后的法军势如破竹,短短一年间收复诺曼底与阿基坦地区。1453年,英格兰派出老将约翰·塔尔博特尝试反攻,在卡斯蒂永战役中受到让·布罗的炮火压制战死[12],至此查理收复除加莱以外法兰西所有领土,百年战争宣告由法兰西取得最终胜利,查理也因此得到“胜利者”的称号。
晚年
家庭关系
查理的一生受到多位女性的影响,除了圣女贞德外,王后安茹的玛莉与岳母约兰德家族的丰厚财力对他的事业也大有助益,不过对查理晚年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是情妇阿涅丝·索蕾,查理对她的爱强烈且公开,甚至认可她为王室情妇,为法国国王册封官方情妇开了先例[5]。
不过查理的嫡长子路易不断反抗父亲的权威,要求更多的实权,但都遭查理拒绝。1446年,查理的幺子,未来的贝里公爵夏尔出生,查理便将王太子放逐到多菲内,路易便在此进行自治,甚至在1456年逃到勃艮第公国接受好人菲利普的庇护[5],父子未曾再见面。
病逝
1458年,查理开始出现腿部疼痛等类似糖尿病的病征,并受到感染严重发烧。查理将路易从勃艮第召回,但路易不但拒绝,甚至请来占星家帮他预测父亲的死期。接下来的两年半,查理的病情不断加剧,但仍未到大限,他同时还得应对阿马尼亚克伯爵让五世的叛乱。
1461年7月,查理的御医判断他活不过8月。终于,查理开始精神错乱,认为他被忠于儿子的叛徒包围。他生命的最后一周因为下颚感染使得嘴部肿大,无法吞咽食物或饮水。查理再次召唤王太子来到病榻,但路易仍旧拒绝,并在勃艮第的阿韦讷等待父亲死去。查理仅在幺子夏尔的陪伴下,于7月22日因挨饿逝于伊埃夫尔河畔默恩。
影响
查理一生的功绩经常被圣女贞德的殉道掩盖,他年轻时期优柔寡断的性格也常带给负面的形象。但是查理后半生的功绩对法国历史有着深远且无法抹灭的影响。首先,查理做到前面四位瓦卢瓦国王所没做到的事:驱逐英格兰势力、终结战争,并且团结了法兰西王国的人民,激起爱国主义,使法兰西逐渐成为民族国家[11]。
不过相对于战争,查理更偏向和平主义者,在位期间不断寻求和平手段解决纷争,阿拉斯条约、图尔条约分别对勃艮第和英格兰释出善意,对于叛变的贵族和领民也多次赦免,这对团结法兰西也很有助益[2]。
查理的多项改革也使法兰西从濒临灭国的状态恢复生机,即便很多改革措施在路易十一上位后遭到废除,仍为近代法兰西王国的中央集权与繁荣强盛奠下基础,为他赢来“忠于职守者”的外号[5]。
文艺复兴时代的政治思想家尼可洛·马基维利在他的著作《君王论》中,对查理七世建立罗马帝国以来法兰西第一支常备军给予很高的评价:“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的父亲查理七世由于自己的幸运和能力,把法国从英国人的统治之下解放出来。他认识到依靠自己的军队武装自己的必要性,于是在他的王国里制定了关于步兵和骑兵的规章制度。但是后来他的儿子路易国王废除了本国的步兵,而开始招募瑞士士兵。...... 如果查理七世的制度得到发展或者坚持下去,法兰西王国将是不可战胜的。”[13]
家庭
子女
查理七世在1422年12月18日和远房堂亲安茹的玛丽成婚[14],两人皆是法王约翰二世的曾孙,他们育有14位子女:
名字 | 出生 | 逝世 | 备注 |
---|---|---|---|
路易 | 1423年7月3日 | 1483年8月30日 | 法国国王,首任妻子为苏格兰的玛格丽特,无子嗣。第二任妻子为萨伏伊的夏洛特,有子嗣。 |
让 | 1426年9月19日 | 仅存活数小时 | |
拉德贡德 | 1428年8月29日之后 | 1444年3月19日 | 与奥地利大公西吉斯蒙德成婚。 |
凯瑟琳 | 1428年8月29日之后 | 1446年9月13日 | 与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成婚,无子嗣。 |
詹姆 | 1432年 | 1437年3月2日 | 早夭 |
约兰德 | 1434年9月23日 | 1478年8月23日或29日 | 与萨伏伊公爵阿梅迪奥九世成婚,有子嗣。 |
琼恩 | 1435年5月4日 | 1482年5月4日 | 与波旁公爵让二世成婚,无子嗣。 |
腓力 | 1436年2月4日 | 1436年6月11日 | 早夭 |
玛嘉雷 | 1437年5月 | 1438年7月24日 | 早夭 |
乔安娜 | 1438年9月7日 | 1446年12月26日 | 玛丽的双胞胎姊妹,8岁去世。 |
玛丽 | 1438年9月7日 | 1439年2月14日 | 乔安娜的双胞胎姊妹,早夭。 |
伊莎贝拉 | 1441年 | 不明 | 早夭 |
玛格达莱娜 | 1443年12月1日 | 1495年1月21日 | 与比亚纳王子富瓦的加斯顿成婚,有子嗣。 |
夏尔 | 1446年12月12日 | 1472年5月24日 | 贝里公爵 |
情妇
- 阿涅丝·索蕾[15]:两人有三位私生女:
- 安托内特·德·梅涅莱[18]:阿涅丝的表亲。
祖先
先祖 | ||||||||||||||||||||||||||||||||||||||||||||||||||||||||||||||||||||||||||||||||||||||||||||||||||||||||||||||||||||||||||||||||||||||||||||||||||||||||||||||||||||||||||||||||||||||||||||||||||||||||||||||||||||||||||||||||||||||||||||||||||||||||||||||||||||||||||||||||||||||||||||||||||||||||||||||||||||||||||||||||||||||||||||||||||||||||||||||||||||||||||||||||||||||||||||||||||||||||||||||||||||||||||||||||||||||||||||||||||||||||||||||||||||||||||||||||||||||||||||||||||||||||||||||||||||||||||||||||||
---|---|---|---|---|---|---|---|---|---|---|---|---|---|---|---|---|---|---|---|---|---|---|---|---|---|---|---|---|---|---|---|---|---|---|---|---|---|---|---|---|---|---|---|---|---|---|---|---|---|---|---|---|---|---|---|---|---|---|---|---|---|---|---|---|---|---|---|---|---|---|---|---|---|---|---|---|---|---|---|---|---|---|---|---|---|---|---|---|---|---|---|---|---|---|---|---|---|---|---|---|---|---|---|---|---|---|---|---|---|---|---|---|---|---|---|---|---|---|---|---|---|---|---|---|---|---|---|---|---|---|---|---|---|---|---|---|---|---|---|---|---|---|---|---|---|---|---|---|---|---|---|---|---|---|---|---|---|---|---|---|---|---|---|---|---|---|---|---|---|---|---|---|---|---|---|---|---|---|---|---|---|---|---|---|---|---|---|---|---|---|---|---|---|---|---|---|---|---|---|---|---|---|---|---|---|---|---|---|---|---|---|---|---|---|---|---|---|---|---|---|---|---|---|---|---|---|---|---|---|---|---|---|---|---|---|---|---|---|---|---|---|---|---|---|---|---|---|---|---|---|---|---|---|---|---|---|---|---|---|---|---|---|---|---|---|---|---|---|---|---|---|---|---|---|---|---|---|---|---|---|---|---|---|---|---|---|---|---|---|---|---|---|---|---|---|---|---|---|---|---|---|---|---|---|---|---|---|---|---|---|---|---|---|---|---|---|---|---|---|---|---|---|---|---|---|---|---|---|---|---|---|---|---|---|---|---|---|---|---|---|---|---|---|---|---|---|---|---|---|---|---|---|---|---|---|---|---|---|---|---|---|---|---|---|---|---|---|---|---|---|---|---|---|---|---|---|---|---|---|---|---|---|---|---|---|---|---|---|---|---|---|---|---|---|---|---|---|---|---|---|---|---|---|---|---|---|---|---|---|---|---|---|---|---|---|---|---|---|---|---|---|---|---|---|---|---|---|---|---|---|---|---|---|---|---|---|---|---|---|---|---|---|---|---|---|---|---|---|---|---|---|---|---|---|---|---|---|---|---|---|---|---|---|---|---|---|---|---|---|---|---|---|---|---|---|---|---|---|---|---|---|---|---|---|---|---|---|---|---|---|---|---|---|---|---|---|---|---|---|---|---|---|---|---|---|---|---|---|---|---|---|---|---|---|
|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Wagner 2006,第89页.
- ^ 2.0 2.1 Lanhers 2019.
- ^ J. C. L. Sismonde de Sismondi, Histoire des Français, Volume XII, Paris, 1828, pp.611–312 (French)
- ^ Taylor, Larissa Juliet. The Virgin Warrior: The Life and Death of Joan of Arc.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9: 230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Chisholm 1911.
- ^ Vale 1974,第46页.
- ^ Pernoud & Clin 1999,第88页.
- ^ Pernoud & Clin 1999,第103–137, 209页.
- ^ 刘增泉 2019,第370-371页.
- ^ 刘增泉 2019,第370页.
- ^ 11.0 11.1 刘增泉 2019,第369页.
- ^ 12.0 12.1 Lewis 2015.
- ^ The Prince (Marriott). 维基文库.
- ^ Ashdown-Hill 2016,第xxiv页.
- ^ Peter Rolf Monks, The Brussels Horloge de Sapience: Iconography and Text of Brussels, (Brill, 1990), 10.
- ^ Vale 1974,第92页.
- ^ Kathleen Wellman, Queens and Mistresses of Renaissance Franc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3), 191.
- ^ Peter Rolf Monks, The Brussels Horloge de Sapience: Iconography and Text of Brussels, 11.
参考书目
- Ashdown-Hill, John. The Private Life of Edward IV. Amberley Publishing. 2016.
- Charles VII. (King of Franc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Chisholm, Hugh (编).
- Lewis, Taylor L. (2015) "The Evolution of Military Systems during the Hundred Years War," McNair Scholars Journal: Vol. 19 : Iss. 1 , Article 14.
- Lanhers, Y. (2019). Charles VII | king of France. Retrieved 8 January 2020, from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Charles-VII-king-of-France#ref126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ernoud, R.; Clin, M. Joan of Arc: her story. 由Jeremy Adams翻译. St. Martin's Griffin. 1999 [2022-11-03]. ISBN 978-0-312-227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 Vale, M. Charles VI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 October 1974. ISBN 978-0-520-02787-9.
- Wagner, J. Encyclopedia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PDF). Greenwood Press. 2006. ISBN 978-0-313-32736-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6 July 2018).
- 刘增泉, 世界文明史(上):文明的興起, 五南出版社, 2019年, ISBN 9789577636553
查理七世 (法兰西) 出生于:1403年2月22日逝世于:1461年7月22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 查理六世 |
法兰西国王 1422年(1429年加冕)-1461年 |
继任: 路易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