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无关

莉莉·艾倫專輯

与我无关》(英语:It's Not Me, It's You)是英国歌手莉莉·艾伦所推出的第二张个人专辑。

与我无关
It's Not Me, It's You
莉莉·艾伦录音室专辑
发行日期2009年2月4日 (2009-02-04)
格式CD12"数字音乐下载
录制时间2008年
类型电音流行
时长43:28
唱片公司
Parlophone (英国)
Capitol (美国)
EMI Music Brazil (巴西)
制作人
  • Lily Allen
  • Greg Kurstin
评价
莉莉·艾伦专辑年表
好胆ㄇㄞˋ走
Alright, Still

(2006年)
与我无关
It's Not Me, It's You

(2009年)
怪怪女教主
Sheezus

(2014年)
收录单曲
  1. The Fear
    发行日期:2008年12月9日
  2. Not Fair英语Not Fair
    发行日期:2009年3月20日
  3. Fuck You
    发行日期:2009年4月20日
  4. 22英语22 (Lily Allen song)
    发行日期:2009年8月24日
  5. Who'd Have Known英语Who'd Have Known
    发行日期:2009年11月30日

创作背景

莉莉·艾伦首先于2008年4月时宣布她的下一张新专辑将会有一番“全新风貌”。[1]莉莉·艾伦并于隔年在2009年4月号的《Teen Vogue》杂志的专访中提及,她的新专辑风格是“趣味十足”且“融合了许多不同的音乐成素;诸如乡村乐、爵士以及电音。”艾伦并提到:“我希望能写一些具备舞曲风格的音乐,让我的演唱会能更有特色且生动活泼。”[2]

《与我无关》的大部分歌曲皆是艾伦在洛杉矶的Eagle Rock录音室和制作人格莱格·科尔斯汀一起合作完成的。就创作的过程而言艾伦说道:“葛瑞格负责大部分的合音,而我只需专注在主旋律和填词就好,一旦歌曲的原始版本定了下来,接着就只要决定该朝哪个方向进行后制就好。”[3] 两人起初于2007年秋季开始进行录音工作,对此莉莉·艾伦如此描述道:

“我们决定要做一些更有张力的音乐来,其中包含更多更梦幻、更实在的歌曲。从头到尾我只想和同一个制作人合作,这样一来音乐才会有一贯性。我记得我们第一首合作的歌曲是《可以这么说》(英语:I Could Say)。基本上这首歌可说是整张专辑的基底风格。我自认为我已经长大了许多,而我也期待这方面能反映在我的音乐创作上。”[4]

于MySpace发布的试样歌曲

早先于专辑正式发行之前,莉莉·艾伦便已先行于在她的MySpace个人页面上发表了不下一首的试样歌曲。[5]最早于2008年3月20日公布的两首歌曲分别是《可以这么说》以及《我不晓得》(英语:I Don't Know);后者之后于重新命名后被选定为本张专辑的首波主打单曲,也就是现行版本的《没在怕》(英语:The Fear)。针对这两首单曲《数码间谍》杂志评论莉莉·艾伦的曲风为“更成熟、 更典型且更具电音感。”[6]

第三首具有浓厚政治批判气息的单曲一开始以《Guess Who Batman》之名面世,之后更名为《Get With the Brogram》,最后命名为《GWB》。虽然上述曲名字面上皆与小布什(英语:George W. Bush)有所牵连,但艾伦自述道:“这首歌并没有针对特别个人而写,起初这首歌只是因英国国家党有感而发,后来我发觉歌中提及的议题涵盖范围已然超过单一事件,毕竟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我们要为自己的未来作主,我们才是主人翁。我支持绿化而且我可以毫无顾忌地大肆唱言。”[7]这首歌最终敲板定案命名为《去你的》(英语:Fuck You)。

莉莉·艾伦在MySpace上发表的第四首单曲是《Who'd of Known》,且注明这首歌因编曲和接招合唱团所作歌曲《Shine英语Shine (Take That song)》过于相近,基于版权因素将不会发表于正式的专辑当中。[8]不过之后接招乐团允诺艾伦能于正式专辑中发表这首歌。正式版本的曲名已改为《谁知道呢》(英语:Who'd Have Known)。[8]

莉莉·艾伦在2月2日将12首专辑歌曲正式发布于MySpace以供试听。

专辑发行

艾伦在2008年5月首度对《每日镜报》证实专辑的录制已接近尾声。针对专辑的录制她个人说道:“我现在很努力在写歌。我下一张专辑即将问世了。这两个礼拜我正在渡假,之后我会有一连串大型巡回演唱。”[9]

2008年8月,艾伦因专辑迟迟未发售一事而对所属唱片公司EMIParlophone有所不满。[10] 9月15日,她经由MySpace部落格正式向外公布新专辑将会于2009年的2月9日发行。[11]

2008年7月,专辑名称首度被命名为《迷恋淘气步伐》(英语:Stuck on the Naughty Step)。[3] 10月7日,在广播音乐公司颁奖典礼上,艾伦证实专辑名称已被更定为《与我无关》(英语:It's Not Me, It's You),因为她认为:“自己对于先前的专辑名称感到索然。”

10月29日,艾伦证实了这张专辑将会于2009年2月10日在北美发行,同时曲目也将一同公开。她形容整张专辑的曲风将会更有张力且更梦幻。她提到自己在许多方面皆有所成长,也认为专辑将会诚实地反应她的这些变化。[12]

12月19日,12首专辑歌曲先行迳送至各大线上商店及刊载于部落格上,以作为专辑正式发行前的乐评用。

12月20日,英报《太阳报》因应EMI唱片宣传活动公布了7首混音歌曲,这些小型混音歌曲包含了《每个人都沉迷其中》、《没在怕》,还有另外4首不曾发表过的专辑歌曲《不公平》(英语:Not Fair)、《22》、《永不实现》(英语:Never Gonna Happen)、《去你的》。

12月23日,《新音乐快递》音乐杂志对外公布专辑将先行于正式发售日期首度于其官方网站上播送。

《与我无关》最先于2月8日于正式发售日前一天在英国提供数字下载。

在英国发售首周内,《与我无关》便售出112,568张专辑,立即空降排行榜第一名。

而在北美发售首周,《与我无关》登上《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第五名,当周共售出70,000张。[13]

在法国,专辑首售创下法公信榜11名成绩,并售出5,953张专辑。[14]


评价

《与我无关》基本上获得多数正面的评价。Garry Mulholland在《观察家报》上给予了这张专辑五颗星满分,并注脚“这是张完美的专辑”,并提到“对于一张以流行音乐为定位的专辑而言,能像《与我无关》一般勇于对现世进行批判的例子少之又少。”[15] James Skinner在英伦线上音乐杂志《Drowned in Sound英语Drowned in Sound》中表名自己同意上述看法,并说道:“莉莉正站在她事业金字塔顶端,她不完美的存在无疑地显现出当代流行音乐之星的架势”,基本上是正面评价。[16]英国时尚音乐杂志《Clash英语Clash (magazine)》则作了以下评论: “这位向来爱夸海口的英伦女歌手成功地返回乐坛,并再度向世人证实她拥有绝佳的勇气去坚持创作出她自信的一面。”而稍早该杂志则对艾伦本人评论道: “就其自传性专辑而言,她或许有足够勇气去拿自己未来十年的歌手生涯作冒险”。[17]公告牌》杂志的Mikael Wood特别赞赏专辑当中的歌曲《祂》(英语:Him),认为其“无与伦比”。[18]

每日电讯报》给了这张专辑很高的评价。乐评Neil McCormick赞扬艾伦的歌曲,说道:“当歌曲真正触及艾伦周遭事物时,艾伦以其尖锐的口吻娓娓唱出足以匹配其日渐茁壮的冒险心和抒情的自信....其中《谁知道呢》是一首描述由友情转成爱情的一场温柔情感触发,而艾伦的唱腔更让人爱不释手。当我们在聆听这样的歌曲时,就仿佛是在聆听艾伦亲自叙述她自身的亲身体会及私密感言,只不过是透过让人哼唱不已的迭句来表现。”McCormick也同时赞扬了主打歌,称其“优秀”并认为“是一首透过活力十足而圆融的摩登电音舞曲伴奏来表达对于上流社会肤浅价值的讽刺控诉。”[19]

曲目

曲序曲目时长
1.Everyone's at It
每个人都沉迷其中
4:38
2.The Fear
没在怕
3:27
3.Not Fair英语Not Fair
不公平
3:21
4.22英语22 (Lily Allen song)3:06
5.I Could Say
可以这么说
4:04
6.Back to the Start
回到原点
4:14
7.Never Gonna Happen
永不实现
3:27
8.Fuck You
去你的
3:43
9.Who'd Have Known英语Who'd Have Known
谁知道呢
3:50
10.Chinese
中国菜
3:28
11.Him
3:18
12.He Wasn't There
他不在
2:51

参考资料

  1. ^ Yagga Yo. Lily Allen official site blog archiv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2). 
  2. ^ Total Request. Teen Vogue. [14 April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2). 
  3. ^ 3.0 3.1 Lily Allen gets 'Naughty' on new album. NME. 2008-07-01 [2008-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19). 
  4. ^ Lily Allen. MTV Asia. [永久失效链接]
  5. ^ Romano, Tricia. In the Studio: Lily Allen. Blender. 2008-10-01 [200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2). 
  6. ^ Nick Levine. Are Lily Allen's new songs any good?. Digital Spy. 2008-04-22 [2008-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8). 
  7. ^ Leah Collins. Lily Allen 'Makes Coolness for our Future' -- whatever that means -- with New Track. Dose.ca. 2008-06-23 [2008-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2). 
  8. ^ 8.0 8.1 Lily Allen: 'I accidentally flashed my breasts at Blur's Damon Albarn'. NME. 2008-12-08 [2008-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9). 
  9. ^ Lily Allen close to completing second album. NME.com. 2008-05-18 [2008-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1). 
  10. ^ Zoe Blackler. Lily Allen hits out at EMI over album delay. London: Times Online. 2008-08-19 [2008-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1). 
  11. ^ Jason Gregory. Lily Allen: 'Amy Winehouse Given Hard Time By Media'. Gigwise.com. 2008-12-08 [2008-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1). 
  12. ^ Lily Allen announces US release of second albu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ME, 29 October 2008
  13. ^ Grein, Paul. Week Ending Feb. 15, 2009: Taylor Swift Gets Last Laugh. Chart Watch. Yahoo!. 18 February 2009 [2010-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3). 
  14. ^ Masson, Antoine. Disques : Superbus s'incline face à Seal. Ozap. 18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2月21日) (法语). 
  15. ^ Garry Mulholland. Pop review: Lily Allen, It's Not Me, It's You. Guardian Media Group. guardian.co.uk. 2008-01-18 [200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2). 
  16. ^ James Skinner. Album Review: Lily Allen, 'It's Not Me, It's You'. 2009-02-03 [2009-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5). 
  17. ^ Natasha Arico. CD Album Review: Lily Allen, 'It's Not Me, It's You'. 2009-01-23 [200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6). 
  18. ^ Mikael Wood. It's Not Me, It's You. Billboard. 2009-02-14 [200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3). 
  19. ^ McCormick, Neil. Lily Allen – It's Not Me, It's You: Pop CD of the week review. The Daily Telegraph. 22 January 2009 [2010-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