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仔头福隆宫
22°59′58.85″N 120°12′44.68″E / 22.9996806°N 120.2124111°E
市仔头福隆宫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台南市北区北门路二段105号 |
主神 | 保生大帝 |
建立时间 | 明郑时期(1661年-1683年)[1] 清嘉庆七年(1802年)[2][3] |
地图 | |
市仔头福隆宫位于台湾台南市北区,主祀保生大帝[3][1]。一说该庙原称“福隆境”,供奉福德正神,后来石头坑大道公入祀后,改为保生大帝庙[3]。
沿革
立庙由来
关于市仔头福隆宫的由来,一说该庙肇建于明郑时期,是福建白礁的移民自故乡迎奉保生大帝来台后,因市仔头逐渐繁荣而立庙,后来由于香火鼎盛,该庙也有“市仔头庙”之称[1]。
另一说市仔头福隆宫本来是土地庙,旧称“福隆境”,又称“市仔头庙”,建于嘉庆七年(1802年)[3]。日治初期石头坑[注 1]因为盗贼劫掠而废庄,居民乃迁到永康区的甲内(二王里)、土虱堀(网寮里)与府城大北门一带[3]。石头坑原有大道公庙[注 2],废庄后神像被迎奉到福隆宫内,大多数的庙宇建材、产业归福隆宫所有,部分则助修二王庙[3]。因为石头坑大道公的入祀,福隆宫改奉石头坑大道公为主神而变成保生大帝庙[3]。
发展
福隆宫一带在清朝时,因为台江内海各聚落可以透过文元溪将米谷运到燕潭(今台南公园内),再从大北门入城贩卖,而在当地形成了米市,故当地有了“市仔头”的称呼[3]。然而在日治时期,由于大北门一带的城垣拆除并开辟了公园,米市失去交易腹地,市仔头一带因而没落,福隆宫也一度荒废[3]。
二次大战后,福隆宫在民国四十一年(1952年)成立首届管理委员会,三年后(1955年)庄新全、张添寿、黄进成、郭水源、曾大池、陈大抱、李春标等人发起修建,并在民国四十八年(1959年)建醮[1]。民国七十八年(1989年)重建完成后举行了三朝庆成祈安清醮大典[1]。
祀神
福隆宫正殿主祀保生大帝,并同祀关圣帝君、吴府千岁,另外还有寄祀全台白龙庵百寿堂张部驾前孙将军、斌将军[1]。后殿则供奉观音佛祖、注生娘娘与福德正神[1]。
交谊
福隆宫在联境中属于八协境[1],与同属八协境的东岳殿、大人庙以及十八境的三老爷宫有深厚交谊,其中一间庙宇建醮时,另外三间庙都会“联普”[3]。其他交谊境有永康圣海宫、顶大道祀典兴济宫、四安境南厂保安宫、大铳街元和宫、镇辕境顶土地庙。
注释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谢奇峰. 《臺南府城聯境組織研究》.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页238. ISBN 978-986-03-9413-9.
- ^ 相良吉哉. 《臺南州祠廟名鑑》 嘉邑城隍庙2002年3月再版. 台南市锦町二丁目七七番地: 台湾日日新报社台南支局. 1933-08-18: 5、6页 (日语).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周茂钦. 《臺南大道公信仰研究》.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页124-127. ISBN 978-986-03-9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