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街 (基隆郡)

台湾日治时期1920年至1924年间存在的行政区,位于台北州基隆郡

基隆街台湾日治时期中期(1903年至1924年间)存在之行政区,在1903年隶属基隆厅,1909年隶属台北厅,1920年隶属台北州基隆郡,并在1924年10月升格为基隆市,成为台北州之州辖市,此后便维持此态直至日治时期结束为止。其辖属范围包含今基隆市中山中正仁爱信义安乐的部分地区等5个

行政区划

基隆街地区位在基隆堡,基隆厅在1903年11月1日实施街庄整并,将基隆港周边的街庄合并为“基隆街”,其下设有的17个土名:罾仔藔、新店、后井仔、妈祖宫口、和兴头、崁仔顶、暗街仔、福德、玉田、新兴、草店尾、石牌、义重桥、哨船头、鼻仔头街、二沙湾、三沙湾[1];此时的基隆街范围仅有现在的部分仁爱区、中正区。

1920年10月1日,台湾的行政区划改为州厅制,基隆街改隶台北州基隆郡,将原本的基隆街改为大字“基隆”,并合并周边的庄及岛屿,总共管辖20个大字:基隆大沙湾社寮八斗子深澳坑田寮港大水窟石硬港狮球岭蚵壳港大武仑大竿林内木山外木山仙洞牛稠港基隆屿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

  • 基隆大字下有“罾子寮”、“新店”、“后井子”、“妈祖宫口”、“和兴头”、“崁子顶”、“暗街子”、“福德”、“玉田”、“新兴”、“草店尾”、“石牌”、“义重桥”、“哨船头”、“鼻子头”、“二沙湾”、“三沙湾”小字名
  • 社寮大字下有“社寮岛”、“八尺门”小字名
  • 深澳坑大字下有“深澳坑”、“深澳坑口”、“杠子寮”小字名
  • 八斗子大字下有“八斗子”、“沙子园”、“牛稠岭”小字名
  • 大武仑大字下有“内寮”、“外寮”小字名[2]

1924年12月25日,基隆街升格为基隆市

基隆街行政区划(1903年至1924年)[1]
1903年前 1903~1920 1920~1924
街庄 街庄 土名 街庄 大字
罾仔藔街 基隆街 罾仔藔 基隆街 基隆
新店街 新店
后井仔街 后井仔
妈祖宫口街 妈祖宫口
和兴头街 和兴头
崁仔顶街 崁仔顶
暗街仔
福德街 福德
玉田街 玉田
新兴街 新兴
草店尾街 草店尾
石牌街 石牌
义重桥街 义重桥
哨船头街 哨船头
鼻仔头街 鼻仔头街
三沙湾庄 二沙湾
三沙湾
仙洞庄、内外球庄 仙洞庄 - 仙洞
牛稠港庄 牛稠港庄 - 牛稠港
石硬港庄、鲂顶庄 石硬港庄 - 石硬港
田藔港庄 田藔港庄 - 田寮港
大水窟庄 大水窟庄 - 大水窟
大沙湾庄 大沙湾庄 - 大沙湾
社藔庄、土地公澳庄的八尺门 社藔庄 社藔岛、八尺门 社寮
深澳坑庄 深澳坑庄 深澳坑 深澳坑
深澳坑口
杠仔藔庄 杠仔藔
八斗仔庄 八斗仔庄 八斗仔 八斗子
土地公澳庄的土地公澳、土地公澳庄的蓝投郊 砂仔园
砂仔园庄的砂仔园、砂仔园庄的牛稠岭 牛稠岭
狮球岭庄 狮球岭庄 - 狮球岭
大武仑庄、大武仑澳底庄 大武仑庄 内藔、外藔 大武仑
蚵壳港庄 蚵壳港庄 - 蚵壳港
内木山庄 内木山庄 - 内木山
外木山庄 外木山庄 - 外木山
大竿林庄 大竿林庄 - 大竿林
基隆屿 基隆屿 基隆屿
花瓶屿 花瓶屿 花瓶屿
棉花屿 棉花屿 棉花屿
彭佳屿 彭佳屿 彭佳屿

参考资料

书目
  • 洪英圣. 《基隆市地名探索》. 情归故乡4 (台北市: 时报文化). 2004-10-11 [2004]. ISBN 957-134-211-4 (中文). (繁体中文)
  • 基隆市文化中心. 袁台平; 林秀眉; 王振蕙; 廖琼瑶; 林陈崇; 李淑宝; 王素琴; 谢德渊; 赵允良; 洪连成(编审); 余燧宾(总编辑) , 编. 《基隆開發史——崁仔頂文化》. 基隆市文化中心. 1997-10-01 [1997]. ISBN 957-020-424-9. (历史相片为主,文字为辅)
  • 洪连成. 《找尋老雞籠舊地名探源》. 基隆市政府. 1995-07-01 [1993]. ISBN 957-001-832-1. 
引用
  1. ^ 1.0 1.1 廳令第一六號別冊 基隆廳街庄長管轄區域. 基隆厅报. 1903-11-02. 
  2.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