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校长
“四大校长”指的是民国时代四位担任美术高校校长的人物,他们分别是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为今南京艺术学院)校长颜文梁(1893-1988)、中央大学艺术系(今南京师大美术学院)主任徐悲鸿(1895-1953)、私立上海美专(合并为今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刘海粟(1896-1994)和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校长林风眠(1900-1991)。他们所办的学校在民国时代是顶尖的美术院校,培养了二十世纪中国许多重要的艺术家。他们四人本身也是大师级的艺术家,被公认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1]。
简介
民国时期,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提出了“教育救国”和“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1912年,刘海粟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立“上海美术学院”,刘海粟当时十七岁。1915年,上海美术学院改名为“上海图画美术院”,刘海粟接任校长。
1922年,颜文梁与朱士杰、胡粹中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后合并并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并在1927年建立苏州美术馆。
1928年3月26日,蔡元培创办了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聘任林风眠出任院长兼教授。
1946年,徐悲鸿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并于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早于这四位,留美的李铁夫,留日的李叔同也是修习西洋画的先驱,而同是留学法国的徐、刘、颜、林,论影响,则比较大。
“颜、徐、刘、林”无疑是决定中国近现代油画历史走向的轴心式人物,虽然学界对此基本已趋定论,但具体评定的角度和程度则各有千秋。由于中国近现代美术是以美术教育为中心而展开其历史进程的,因此上述四家首先立足于奠定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基础,而不断产生其深厚影响的。随着西画运动历史的演进,四家的风格影响渐已明显,并基本代表者油画形式发展的两种重要的体系和学派。即:以颜文梁和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风格油画和以刘海粟和林风眠为首的表现风格油画。
经历
颜文梁是中国早期赴法的留学生之一,对中国的艺术教育影响深远。他的突出贡献在于,把西方学院式的教育方式移植到中国。三十年代初,他从欧洲回国时,带回了一大批西方美术书刊和四百六十座西方经典石膏相,使其与朱士杰所创办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成为中国全国石膏像最为丰富的中心。三十年代后期,颜氏又继而在上海创办苏州美专沪校。他以独特而精湛的油画技法和美学思想,一丝不苟的贯穿于他的美术教学之中,又以执著的勤奋,致力于以风景油画为主的多产创作之中。颜文梁崇尚西方古典主义的“科学法则”,强调“真”,而他解释“真”就是“透过对某一事物的再现”,而创造的形象,“没有真就没有美,美要附在真实上面”。因此通过透视、素描、色彩所达到的形象准确,在他看来,这不但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创作的基础。
徐悲鸿对中国现代艺术的最大影响,在于他把法国的古典主义绘画,作为艺术形式的样板移植到中国来。他一直主张形似,“微妙微俏”,以西方古典主义之“科学法则”取代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似与不似之间”、“离形得似”的原则。就写实与重表现的问题,徐氏曾与徐志摩发生过著名的“二徐之争”。他以他的模式培养数以百计的新一代画家,他的古典主义思想通过其学生,著名如艾中信等,贯串成为左右中国美术教育模式的主导,由此形成中国油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徐悲鸿学派。
刘海粟是一位新文化运动“暴风雨中的旅人”,傅雷先生曾评说其“光荣”的获得,是“来自被时代误解的总和”。上海西画教育初期持续十年之久的“模特儿之争”,成为刘氏影响上海美术发展的重要起步。刘海粟创立了一个自由的、浪漫的、个人化的艺术学校。刘海粟受蔡元培的新美育观点影响,不设体系,没有程序,在上海美专中主张思想自由,各流各派兼容,创立了一种更接近西方现代艺术教学的气氛和多元化的艺术教育模式。他主张:“绘画非借勾勒填彩以肖实物,乃以具象的意识象自吾人之本能也。写辞言之,绘画不再模仿自然,而在表向吾人心中由自然生起至观念。”
林风眠一生囿于一种浪漫的印象主义气氛之中,执著的追求自己的艺术意境,很少受到政治的影响,被不少人看做是“最真实的艺术家”。他对于中国现代艺术不但作出了贡献,并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开拓了新的天地。他把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意境和部分技法与后期印象主义的某些方法融为一体,形成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受到后人的推崇和肯定。他曾说:“从历史方面观察,一民族文化之发达,一定是以固有文化为基础,吸收他民族的文化,造成新的时代。”他认为西方艺术“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外”,东方艺术“寻找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内”,因此双方“因相异而各有长短,东西艺术之所以应沟通而调和,便是这个缘故”,所以说艺术“无所谓中西”。[2]
评价
“当年,南京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系主任是徐悲鸿,杭州国立艺专的校长是林风眠,上海美专的校长是刘海粟,苏州美专的校长是颜文梁,这几个校长是十二级台风都刮不动的。”
“从一个封闭圈开始解体到多元的发展,就是我们称之为现代绘画史的开端,其中涌现了不少富有才华的超群出众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等一代风流的影响也是由此开始的。他们对现代绘画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艺术实践的意义是深远的,这种意义不只是他们本身在给绘画艺术上的建树和贡献,更主要的是他们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启发了无数后来者的探索精神。”
张少侠、李小山《中国现代绘画史》[4]
“上世纪20年代,徐悲鸿出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林风眠任杭州艺专院长,刘海粟留法前创办上海美专,颜文梁则回国后一手营建了苏州美专。虽则同期前后另有几所美术学校,但若是没有这四位宗师,中国的现代美术,不可思议......刘海粟、林风眠,算是取了后印象派与野兽派一脉,与中国的文人画余绪略经搅拌,有所创发,后半生以中国画工具作画,几乎放弃了油画。徐悲鸿、颜文梁二位,则取19世纪欧洲经院传统,给后世的传递研修,垫了底子。徐悲鸿的素描与造型,早有公论,颜先生侧重探究西洋画色彩谱系,就第一代留洋前辈的各所侧重而看,他于欧人油画色彩的理解,遵从,最为潜沉而专一。”
在20世纪,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梁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建立了三个思想体系:刘海粟融合中西致美创新的美术教育思想体系;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体系;颜文梁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并重的教育思想体系。徐悲鸿是用西方文化改造或改良中国文化;刘海粟是用传统文化同化和对位现代主义;颜文梁则是用西方文化的观照方式表现中国人的文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