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性
明末清初医生
吴有性(1582年—1652年),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明末医家。其著作《瘟疫论》一书,开中医探讨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提出瘟疫是由一种不可见的异气所导致,由口鼻而入,与现代的病菌学、病毒学说接近。他启发了清朝的瘟病学派。
生平
1641年,他的家乡出现大型传染病,许多人因此过世,吴又可因而发奋学医。他反对使用伤寒学派的热性药物,主张以苦寒攻下的治则,攻逐邪气,用以治疗瘟疫。当时有许多人经他诊治都得以痊愈,因此声名远播。
1642年,撰写成《瘟疫论》一书。
著作
1642年创作了医学著作《瘟疫论》,书中率先提出温疫非因风、寒、暑、湿所致,而是源自于一种“异气”(又称戾气、杂气)所致[1]。认为温疫与伤寒不同,不是由皮肤侵入,而是由口鼻侵入,再潜伏于半表半里的募原之间,这个观点影响了叶天士的三焦辨证。
在《瘟疫论》提出的达原饮,为其著名处方,主治瘟疫或疟疾。2003年,曾以达原饮来治疗非典。《温疫论》中提到的大黄,曾用于治疗禽流感。[来源请求]
流行文化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