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议 (日本)
参议,古代日本律令制度中的官职,是当时日本最高领导机关太政官的一员,是太政官中的次官(四等官制),且是令外官的性质,官位为正四位下以上。是次于中纳言的职位,是当时日本朝廷的最高决策层的最下位官职,也是位阶最下的公卿阶级。所谓参议,其本意即参与议政官会议的意思,即参政朝议。参议的唐名被称之为“宰相”、“相公”、“平章事”、“谏议大夫”。
而1868年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以“王政复古”作为口号重设了太政官制度,同时也重新设立了参议一职,其权力依旧很大,但该制度仅持续了约16年,便因为设立内阁制度的原因被废除,历史上著名的西郷隆盛和伊藤博文等就都曾任该职位。[1]
律令制度下的参议
即大宝律令发布后的天平年间至明治维新开始,公元731年-1868年,日本圣武天皇(45代)天平三年-明治天皇(122代)明治元年。期间时间跨越日本历史中的多个不同时代,分别是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
位阶
参议的选拔是从拥有四位以上位阶的官员之中去进行挑选,并选择其中具有才能之辈来进行委任。但是参议本身没有对应官位,菅原道真便认为,对参议的位阶缺乏规定是一个问题,并对此提出奏议,但是否获得回应则不得而知,自平安时代中期以来,参议的职位问题一直存在,且一直备受争议。[2]
担任条件
参议的选拔是从拥有四位以上位阶的官员之中去进行挑选,并选择其中具有才能之辈来进行委任。创作于十四世纪的《职原抄》一书便写道:“参议者,诸臣之中四位以上有其才之人。奉敕参议官中政之意也,故非正官。”[3]。即参议拥有与太政官的诸位大臣和大纳言、中纳言一起参与讨论决策国家各项政务。因此虽说叙四位的参议并非是三位以上的官职,但是却是名列古代日本朝廷公卿贵族的行列。
具体候选人
历史沿革
在日本开始全面学习唐朝之后,为了建立一个集权的律令制国家,在文武天皇大宝二年(702年),发布了《大宝律令》,明确了日本的政治基础和各项官制,其中在同年的5月21日,设立了参议这个职务,但并非是官职,只是让尚未担任大臣或纳言的他们参与朝政都名义,此时参议朝政的人总共有5位,他们是要帮助文武天皇制定一系列的律令制,使日本成为集权国家,此5人分别为:
- 大伴安麻吕:出身自日本古代传统军事贵族-大伴氏,后官至正三位大纳言,史称“佐保大纳言”。
- 粟田真人:是日本古代派往中国的第8任遣唐使,也是促使武后同意,将倭国称号改为日本的功臣之一,后官至正三位中纳言、大宰帅。
- 高向麻吕:日本飞鸟时代公卿,官至从三位摄津大夫。
- 下毛野古麻吕:出身大化革新后的中层贵族下毛野氏,官至正四位下参议、式部卿、大将军。
- 小野毛野:著名遣隋使小野妹子的孙子,其本人也担任过第9任遣新罗使,官至从三位中纳言。
圣武天皇天平三年(731年),日本正式将参议这个官职以令外官的身份确立了下来,到了平城天皇大同二年(807年),参议这个官职一度被废止,这是因为平安时代的初期,日本设立了用来监视地方的“观察使”一职,而这年东山道和畿内观察使被设立,因此参议被决议并入观察使一职。[6]但4年后,嵯峨天皇弘仁元年(810年)参议一职又被重新设立,一般状况下任命8位,因此参议又被称呼为“八座”或“八座の臣”,但具体人数并未强制规定,需以天皇的敕令为准。
参议的“权官”-权参议,即员额以外的参议,并不是长期存在的,只在特定时期有所设立,包括:
此外也有特殊形式的参议:
参议的角色,常常由八省的卿兼任,来参与公卿合议的太政官朝议,到了平安时代的末期,由于八省的地位逐渐被架空,逐渐虚骸化,因此参议的地位和职权逐渐加强,在政务和宗教仪式上做为公卿有着越来越高的地位。
著名人物
明治时代的参议
明治维新后,1869年7月,明治政府以“王政复古”作为口号重设了太政官制度,同时也重新设立了参议一职,作为明治政府阁僚的一员,他的地位在诸位卿之上,而且在他之上的大臣,如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等通常又没有实质上的权力,因此参议时常是作为政府首脑的身份去指导政府的部门。[8]
而这次的太政官复兴里,“参议”与“纳言”、“大臣”等官职被作为新政府的重要职位被设置,但与纳言、大臣都是出身自传统公家、武家者担任不同,参议这个职位都是被授予给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肥前藩这四个地方出身的维新功臣们,因此形成藩阀。
但是由于藩阀之间也不是完全一条心,内心都有自己本身的利益考量,因此参议之间相互对立屡见不显。例如出身于长州藩的前原一诚,因为他此时兼任兵部大辅的职位,因此在任上他便反对大村益次郎所提出的“国民皆兵”的征兵路线,但也因此受到出身于同藩的木户孝允的厌恶和排挤,于是他便在很短的时间便被迫辞官。
明治三年(1870年)时,出身于肥前藩,因为才能出众而崭露头角的民部大辅兼大藏大辅大隈重信,被升职为参议并仍兼任过去职位,赞成该人事任命的木户孝允(两人同属激进洋化派),和反对的大久保利通、副岛种臣、广泽真臣发生对立。大久保等人一度以辞职要胁,引起很大的骚动,见此木户只好退让,大隈重信放弃兼任过去两个职位,换取升任为参议,而民政部的职位也让与和大久保等人有关的官员。[9]
到了明治四年(1871年)6月,日本政府决定废藩置县,这个措施成功将大名的大部分权力废除,使日本成为一个真正集权的现代国家,也让维新功臣取代过去大名,成为新政府的权力中枢,而在实施该举措以前,出身萨摩藩的西乡隆盛便率领由维新藩士们组成的约莫5000人的御亲兵前往东京。[9]
同时,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岩仓具视、三条实美共同要求由木户独自一人担任参议。此举是希望能够构筑一个“政令一途”的高效体制,但一向重视开明与合议制的木户孝允,对此提议持续且坚持的反对。而后依照大久保所提出的妥协案,木户同意由自己和西乡共同担任参议,但随后基于为补足对政务不娴熟的西乡之由,向西乡建议让肥前(佐贺)的大隈重信也担任参议,西乡则回应“那么土佐的板垣退助也应该担任参议”,于是确立了由萨长土肥各一人担任参议的“共和制参议内阁”。但因为施行者木户随后即为派赴海外视察的岩仓使节团全权副使而空位,这所谓萨长土肥各一人的“共和制参议内阁”并没有维持许久。[9]
1873年岩仓使节团归国后发动明治六年政变,夺取留守政府的权力。大久保利通夺得大权后,设置内务省,由自身以参议身份兼任,开启“参议省卿兼任制”,即参议兼任各省卿,各省将接受参议的指导,该时期又被称为有司专制,该措施有助于统整政府内部意见,增加政府效率与权力,但也受到在政争中失败的留守派批评。1875年(明治8年),在自由民权运动要求下,大久保、木户、板垣三方召开大阪会议,确定实施立宪,大阪会议导致了重大的制度改革,木户、板垣等人重新担任参议,但由于“参议省卿兼任制”,政府要职被大久保等人垄断,木户、板垣等人开始坚持参议与大臣分离,以夺取自己的权力。最终,板垣在短暂的任期后辞去参议,而木户则因担心江华岛事件后的国家危机而继续担任参议。
大久保死后伊藤博文取代其地位,1880年伊藤改革太政官制,将参议与省卿再次分离,为内阁制准备,但身为右大臣的岩仓具视不满伊藤地位提升,因此利用其地位阻挠内阁制推行。直到岩仓死后,1885年(明治18年)12月12日,伊藤博文提议废止太政官制度,设立新的内阁制度,于是连带参议这个职位也一同被废除,新的日本政府首脑改由内阁首相,也就是内阁总理大臣取代,而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就是明治九元老之一的伊藤博文。[10]
明治时代历任参议
姓名 | 任职期间 | 出身 | 备注 | 参议人数 | |
---|---|---|---|---|---|
副岛种臣 | 1869年7月8日 - 1871年7月24日 | 旧肥前藩 | 0人→2人 | ||
前原一诚 | 1869年7月8日 - 1870年9月2日[11] | 旧长州藩 | |||
大久保利通 | 1869年7月22日 - 1871年6月25日 | 旧萨摩藩 | 2人→4人→3人 | ||
广泽真臣 | 1869年7月23日 - 1871年1月9日 | 旧长州藩 | |||
佐佐木高行 | 1870年2月5日 - 1871年6月25日 | 旧土佐藩 | 3人→7人→6人→1人 | ||
斋藤利行 | 1870年5月15日 - 1871年6月25日 | 旧土佐藩 | |||
木户孝允 | 1870年6月10日 - 1871年6月25日 | 旧长州藩 | |||
大隈重信 | 1870年9月2日 - 1871年6月25日 | 旧肥前藩 | |||
木户孝允 | 1871年6月25日 - 1874年5月13日 | 旧长州藩 | 连任 | 1人→3人→5人→4人 | |
西郷隆盛 | 1871年6月25日 - 1873年10月24日 | 旧萨摩藩 | |||
板垣退助 | 1871年7月14日 - 1873年10月25日 | 旧土佐藩 | |||
大隈重信 | 1871年7月14日 - 1881年10月12日 | 旧肥前藩 | 连任 | ||
后藤象二郎 | 1873年4月19日 - 1873年10月25日 | 旧土佐藩 | 4人→7人 | ||
大木乔任 | 1873年4月19日 - 1885年12月22日 | 旧肥前藩 | |||
江藤新平 | 1873年4月19日 - 1873年10月25日 | 旧肥前藩 | |||
大久保利通 | 1873年10月12日 - 1878年5月14日 | 旧萨摩藩 | 7人→8人→9人→8人 | ||
副岛种臣 | 1873年10月13日 - 1873年10月25日 | 旧肥前藩 | |||
伊藤博文 | 1873年10月25日 - 1885年12月22日 | 旧长州藩 | 8人→4人→6人→7人→6人 | ||
胜海舟 | 1873年10月25日 - 1875年4月25日 | 旧幕臣 | |||
寺岛宗则 | 1873年10月28日 - 1881年10月21日 | 旧萨摩藩 | |||
伊地知正治 | 1874年8月2日 - 1875年6月10日 | 旧萨摩藩 | 6人→9人 | ||
山县有朋 | 1874年8月2日 - 1885年12月22日 | 旧长州藩 | |||
黑田清隆 | 1874年8月2日 - 1882年1月11日 | 旧萨摩藩 | |||
木户孝允 | 1875年3月8日 - 1876年3月28日 | 旧长州藩 | 9人→11人→6人 | ||
板垣退助 | 1875年3月12日 - 1875年10月27日 | 旧土佐藩 | |||
西乡从道 | 1878年5月24日 - 1885年12月22日 | 旧萨摩藩 | 6人→8人→9人 | ||
川村纯义 | 1878年5月24日 - 1885年12月22日 | 旧萨摩藩 | |||
井上馨 | 1878年7月29日 - 1885年12月22日 | 旧长州藩 | |||
山田显义 | 1879年9月10日 - 1885年12月22日 | 旧长州藩 | 9人→10人→9人 | ||
松方正义 | 1881年10月21日 - 1885年12月22日 | 旧萨摩藩 | 9人→8人→7人→11人 | ||
大山严 | 1881年10月21日 - 1885年12月22日 | 旧萨摩藩 | |||
福冈孝悌 | 1881年10月21日 - 1885年12月22日 | 旧土佐藩 | |||
佐佐木高行 | 1881年10月21日 - 1885年12月22日 | 旧土佐藩 |
资料出处
相关书籍
- 竹内理三“参议制の确立”(‘律令制と贵族政権・第一部’御茶ノ水书房、1957年(昭和32年)发行)
- 今江广道“令外の官の一考察”(坂本太郎博士古希记念会‘続日本古代史论集・下巻’吉川弘文馆、1972年(昭和47年)发行)
- 黒板伸夫“参议に関する一考察”(山中裕‘平安时代の历史と文学・历史编’吉川弘文馆、1981年(昭和56年)发行)
- 泷浪贞子“参议论の再検讨―贵族合议制の成立过程-”‘日本古代宫廷社会の研究’思文阁出版、1991年(平成3年)发行。ISBN 4784206779
- 土田直镇“上卿について”‘奈良平安时代史研究’(日本史学研究丛书)吉川弘文馆、1992年(平成4年)发行。 ISBN 4642022570
- 虎尾达哉‘日本古代の参议制’吉川弘文馆、1998年(平成10年)発行。ISBN 9784642023269
- 井原今朝男“廷臣公家の职掌と禁里小番制”‘室町期廷臣社会论’塙书房、2014年(平成26年)发行。ISBN 9784827312669
参考文献
- ^ 參議. 日本大百科全书.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 ^ 长又高夫“院政期明法学说の形成”‘中世法书と明法道の研究’(汲古书院、2020年)P302-312.(原论文:2003年)。
- ^ 北畠亲房. 《職原抄》. 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3).
- ^ 平基亲. 《官職秘抄·參議》. 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4).
- ^ 和憩団栾房. 大納言・中納言・参議. 官制大観.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30).
- ^ ‘日本后纪’巻第十五、平城天皇 大同2年4月16日条
- ^ 基真. 日本大百科全书. [202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 ^ 『法令全集、明治2年』、内閣官報局、明治20年. [202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 ^ 9.0 9.1 9.2 陈丰祥. 甲午戰前的日本大陸政策.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 第十三期: 201–251.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 ^ 内閣総理大臣. 日本大百科全书.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 ^ JAPAN,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公文书馆 | NATIONAL ARCHIVES OF. 前原兵部大輔免官心得御達. 国立公文书馆 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