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中国二十四史 | ||||
---|---|---|---|---|
次序 | 书名 | 作者 | ||
姓名 | 时代 | |||
1 | 史记 | 司马迁 | 西汉 | |
2 | 汉书 | 班固 | 东汉 | |
3 | 后汉书 | 范晔 | 刘宋 | |
4 | 三国志 | 陈寿 | 西晋 | |
5 | 晋书 | 房玄龄等 | 唐 | |
6 | 宋书 | 沈约 | 萧梁 | |
7 | 南齐书 | 萧子显 | ||
8 | 梁书 | 姚思廉 | 唐 | |
9 | 陈书 | |||
10 | 魏书 | 魏收 | 北齐 | |
11 | 北齐书 | 李百药 | 唐 | |
12 | 周书 | 令狐德棻等 | ||
13 | 南史 | 李延寿 | ||
14 | 北史 | |||
15 | 隋书 | 魏徵等 | ||
16 | 旧唐书 | 刘昫等 | 后晋 | |
17 | 新唐书 | 欧阳修等 | 北宋 | |
18 | 旧五代史 | 薛居正等 | ||
19 | 新五代史 | 欧阳修 | ||
20 | 宋史 | 脱脱等 | 元 | |
21 | 辽史 | |||
22 | 金史 | |||
23 | 元史 | 宋濂等 | 明 | |
24 | 明史 | 张廷玉等 | 清 | |
相关 | 东观汉记 | 刘珍等 | 东汉 | |
相关 | 新元史 | 柯劭忞 | 民国 | |
相关 | 清史稿 | 赵尔巽等 | 民国 | |
相关 | 点校本二十四史 | 顾颉刚等 | 共和国 |
《元史》是明朝的李善长等奉明太祖之命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共210卷,有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二十四史之一。
概要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年(1369年)下令修《元史》,并且要求史官“直述其事,毋溢美 ,毋隐恶,庶合公论,以垂鉴戒”,以徐达从元大都取得的《十三朝实录》和元代修的典章制度史《元经世大典》为基础,命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官,前《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祎为总裁官,征山林遗逸之士汪克宽、胡翰、宋僖、陶凯、陈基、曾鲁、高启、赵汸、张文海、徐尊生、黄篪、傅恕、王锜、傅著、谢徽等十五人为纂修官[1],开局于天界寺,宋濂是主要负责人,八月十一日,完成了本纪37卷,志53卷,表6卷,列传63卷。由于元顺帝脱欢帖木儿以后的实录,暂付阙如,全书没有完成;朱元璋又遣欧阳佑持等12人,收集史料。洪武三年明太祖再次下诏重修《元史》,二月六日重开史局,仍以宋濂、王祎为总裁,以赵埙、朱右、贝琼、朱世廉、王廉、王彝、张盂兼、高逊志、李懋、张宣、李汶、张简、杜寅、俞寅、殷弼等十五人为纂修官。是年七月一日,纂成顺帝一朝本纪10卷,志5卷、表2卷、列传36卷。至此《元史》粗成,前后两度开馆修史,成书仅用331天。后合前后两部,釐为210卷。历代修史皆有论赞之辞,唯《元史》不作论赞。
《元史》的《本纪》和《志》占全书一半,而《本纪》占全书近四分之一,《文宗纪》几是一年一卷。清代学者钱大昕(1728年-1804年)说:“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无如《元史》者。”主要认为它的编纂工作过于草率,错误百出,清代汪辉祖的《元史本证》指出《元史》中3700余项错误。例如:《元史》中存在有一人两传的缺失,如速不台与雪不台本是一人,完者都与完者拔都是一人,石抹也先与石抹阿辛是一个人,《元史》中都列有两传。再者,译名不一,如八思巴又译八合思八、巴思八、八合斯巴,再如天顺帝阿里(剌)吉八又讹称为阿速吉八(根据《蒙古源流》及藏文《红史》等书更正)等。钱大昕有志重修元史,但只完成了《氏族表》和《艺文志》。
直到清末民初柯劭忞(1848年-1933年)集三十年努力撰成《新元史》,凡二百五十七卷,才算有了一部差强人意的元代史书。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为“正史”,与旧有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
《新元史》从史学角度而言,《大元一统志》、《元经世大典》等所引述的参考史料早在编写之前已经散佚,因此许多叙述只能是编纂。《新元史》在文字修饰上虽然比旧《元史》有提高,但书中所引用的新资料,都没有注明出处[注 1]。《元史》叙述文体简洁,并非陋劣,作为研究元代之原始史料之价值,仍然是不能忽视的[注 2]。
订正补充
明朝解缙《元史正误》、朱右《元史拾遗》、许浩《元史阐微》,清朝魏源《元史新编》、邵远平《元史类编》。清朝洪钧出使欧洲各国后,发现西方各国蒙古学研究甚丰,遂罗集当时西方有关蒙古之书,翻译成《元史译文证补》,在中国印行后,震惊史学界,引起中国参考西书重修元史之风。另有屠寄《蒙兀儿史记》,从《永乐大典》辑出的《元朝秘史》。这些书籍对《元史》作了不少增补考证,但仍有许多遗漏,始终不能替代《元史》。
内容
本纪
- 本纪第一 - 太祖
- 本纪第二 - 太宗・定宗
- 本纪第三 - 宪宗
- 本纪第四 - 世祖一
- 本纪第五 - 世祖二
- 本纪第六 - 世祖三
- 本纪第七 - 世祖四
- 本纪第八 - 世祖五
- 本纪第九 - 世祖六
- 本纪第十 - 世祖七
- 本纪第十一 - 世祖八
- 本纪第十二 - 世祖九
- 本纪第十三 - 世祖十
- 本纪第十四 - 世祖十一
- 本纪第十五 - 世祖十二
- 本纪第十六 - 世祖十三
- 本纪第十七 - 世祖十四
- 本纪第十八 - 成宗一
- 本纪第十九 - 成宗二
- 本纪第二十 - 成宗三
- 本纪第二十一 - 成宗四
- 本纪第二十二 - 武宗一
- 本纪第二十三 - 武宗二
- 本纪第二十四 - 仁宗一
- 本纪第二十五 - 仁宗三
- 本纪第二十六 - 仁宗四
- 本纪第二十七 - 英宗一
- 本纪第二十八 - 英宗二
- 本纪第二十九 - 泰定帝一
- 本纪第三十 - 泰定帝二
- 本纪第三十一 - 明宗
- 本纪第三十二 - 文宗一
- 本纪第三十三 - 文宗二
- 本纪第三十四 - 文宗三
- 本纪第三十五 - 文宗四
- 本纪第三十六 - 文宗五
- 本纪第三十七 - 宁宗
- 本纪第三十八 - 顺帝一
- 本纪第三十九 - 顺帝二
- 本纪第四十 - 顺帝三
- 本纪第四十一 - 顺帝四
- 本纪第四十二 - 顺帝五
- 本纪第四十三 - 顺帝六
- 本纪第四十四 - 顺帝七
- 本纪第四十五 - 顺帝八
- 本纪第四十六 - 顺帝九
- 本纪第四十七 - 顺帝十
志
- 志第一 - 天文一
- 志第二 - 天文二
- 志第三上 - 五行一
- 志第三下 - 五行二
- 志第四 - 历一
- 志第五 - 历二
- 志第六 - 历三
- 志第七 - 历四
- 志第八 - 历五
- 志第九 - 历六
- 志第十 - 地理一
- 志第十一 - 地理二
- 志第十二 - 地理三
- 志第十三 - 地理四
- 志第十四 - 地理五
- 志第十五 - 地理六
- 志第十六 - 河渠一
- 志第十七上 - 河渠二
- 志第十七下 - 河渠三
- 志第十八 - 礼乐一
- 志第十九 - 礼乐二
- 志第二十 - 礼乐三
- 志第二十一 - 礼乐四
- 志第二十二 - 礼乐五
- 志第二十三 - 祭祀一
- 志第二十四 - 祭祀二
- 志第二十五 - 祭祀三
- 志第二十六 - 祭祀四
- 志第二十七上 - 祭祀五
- 志第二十七下 - 祭祀六
- 志第二十八 - 舆服一
- 志第二十九 - 舆服二
- 志第三十 - 舆服三
- 志第三十一 - 选举一
- 志第三十二 - 选举二
- 志第三十三 - 选举三
- 志第三十四 - 选举四
- 志第三十五 - 百官一
- 志第三十六 - 百官二
- 志第三十七 - 百官三
- 志第三十八 - 百官四
- 志第三十九 - 百官五
- 志第四十 - 百官六
- 志第四十一上 - 百官七
- 志第四十一下 - 百官八・选举附录
- 志第四十二 - 食货一
- 志第四十三 - 食货二
- 志第四十四 - 食货三
- 志第四十五上 - 食货四
- 志第四十五下 - 食货五
- 志第四十六 - 兵一
- 志第四十七 - 兵二
- 志第四十八 - 兵三
- 志第四十九 - 兵四
- 志第五十 - 刑法一
- 志第五十一 - 刑法二
- 志第五十二 - 刑法三
- 志第五十三 - 刑法四
表
- 表第一 - 后妃表
- 表第二 - 宗室世系表
- 表第三 - 诸王表
- 表第四 - 诸公主表
- 表第五上 - 三公表一
- 表第五下 - 三公表二
- 表第六上 - 宰相年表一
- 表第六下 - 宰相年表二
列传
- 列传第一 后妃一 - 太祖后孛儿台旭真・太宗后脱列哥那・定宗后斡兀立海迷失・宪宗后忽都台・世祖后察必・世祖后南必・成宗后失怜答里・成宗后卜鲁罕・武宗后真哥・武宗后速哥失里・武宗妃亦乞烈氏・唐兀氏・仁宗后阿纳失失里・英宗后速哥八剌・泰定帝后八不罕・泰定帝妃必罕・速哥答里・明宗后迈来迪・明宗后八不沙・文宗后卜答失里・宁宗后答里也忒迷失・顺帝后答纳失里・顺帝后伯颜忽都・顺帝后完者忽都
- 列传第二 - 睿宗・裕宗・显宗・顺宗
- 列传第三 后妃二 - 睿宗后唆鲁和帖尼・裕宗后伯蓝也怯赤・显宗后普颜怯里迷失・顺宗后答己
- 列传第四 - 别里古台・术赤・秃剌・牙忽都・宽彻普化・帖木儿不花
- 列传第五 - 特薛禅・孛秃・阿剌兀思剔吉忽里
- 列传第六 - 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
- 列传第七 - 察罕・札八儿火者・术赤台・镇海・肖乃台・吾也而・曷思麦里
- 列传第八 - 速不台・按竺迩・畏答儿・博罗欢・抄思
- 列传第九 -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铁迈赤・按扎儿・忙汉・雪不台・唵木海・昔里钤部・槊直腯鲁华・昔儿吉思・哈散纳
- 列传第十 - 布智儿・召烈台抄兀儿・阔阔不花・拜延八都鲁・阿术鲁・绍古儿子忽都虎・阿剌瓦而思・抄儿・阿必察・也蒲甘卜・昂阿秃・赵阿哥潘・纯只海・苫彻拔都儿・怯怯里子相兀速・塔不已儿・脱察剌・直脱儿子忽剌出・月里麻思・捏古剌・阿塔赤・阿儿思兰・哈八儿秃子察罕・艾貌
- 列传第十一 - 塔本・哈剌亦哈赤北鲁・塔塔统阿・岳璘帖穆尔・李桢・速哥・忙哥撒儿・孟速思
- 列传第十二 - 赛典赤·赡思丁・布鲁海牙・高智耀・铁哥
- 列传第十三 - 安童・廉希宪
- 列传第十四 - 伯颜
- 列传第十五 - 阿术・阿里海牙・相威・土土哈
- 列传第十六 - 来阿八赤・纽璘・阿剌罕・阿塔海・唆都・李恒
- 列传第十七 - 彻里・不忽木・完泽・阿鲁浑萨理
- 列传第十八 - 速哥・囊加歹・忙兀台・奥鲁赤祖朔鲁罕・完者都・伯帖木儿・怀都・亦黑迷失・拜降
- 列传第十九 - 杭忽思・步鲁合答・玉哇失・麦里・探马赤・拔都儿・昂吉儿・哈剌䚟・沙全・帖木儿不花
- 列传第二十 - 塔出・拜延・也罕的斤・叶仙鼐・脱力世官・忽剌出・重喜・旦只儿・脱欢・失里伯・孛兰奚・怯烈・暗伯・也速䚟儿・昔都儿
- 列传第二十一 - 撒吉思・昔班・铁连・爱薛・阔阔・秃忽鲁・唐仁祖・朵儿赤・和尚・刘容・迦鲁纳答思・阔里吉思・小云石脱忽怜・斡罗思・朵罗台・也先不花
- 列传第二十二 - 铁哥术・塔出・塔里赤・塔海帖木儿・口儿吉・忽都・孛儿速・月举连赤海牙・阿答赤・明安・忽林失・失剌拔都儿・彻里・曷剌・乞台・脱因纳・和尚
- 列传第二十三 - 哈剌哈孙・阿沙不花・拜住
- 列传第二十四 - 察罕・曲枢・阿礼海牙・奕赫抵雅尔丁・脱烈海牙
- 列传第二十五 - 康里脱脱・燕帖木儿・伯颜・马札儿台・脱脱
- 列传第二十六 - 乃蛮台・朵儿只・朵尔直班・阿鲁图・纽的该
- 列传第二十七 - 别儿怯不花・太平・铁木儿塔识・达识帖睦迩
- 列传第二十八 - 太不花・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儿
- 列传第二十九 - 答失八都鲁・庆童・也速・彻里帖木儿・纳麟
- 列传第三十 - 马祖常・自当・阿荣・小云石海涯・泰不华・余阙
- 列传第三十一 - 答里麻・月鲁帖木儿・卜颜铁木儿・星吉・福寿・道童
- 列传第三十二 - 亦怜真班・廉惠山海牙・月鲁不花・达礼麻识理
- 列传第三十三 - 耶律楚材・粘合重山・杨惟中
- 列传第三十四 - 张柔・史天倪・史天祥
- 列传第三十五 - 董俊・严实
- 列传第三十六 - 耶律留哥・刘伯林・郭宝玉・石天应・耶律秃花・王珣
- 列传第三十七 - 石抹也先・何伯祥・李守贤・耶律阿海・何实・郝和尚拔都・赵瑨・石抹明安・张荣・刘亨安
- 列传第三十八 - 薛塔剌海・高闹儿・王义・王玉・赵迪・邸顺・王善・杜丰・石抹孛迭儿・贾塔剌浑・奥敦世英・田雄・张拔都・张荣・赵天锡
- 列传第三十九 - 张晋亨・王珍・杨杰只哥・刘通・岳存・张子良・唐庆・齐荣显・石天禄・石抹阿辛・刘斌・赵柔
- 列传第四十 - 刘敏・王檝・王守道・高宣・王玉汝・焦德裕・石天麟・李邦瑞・杨奂・贾居贞
- 列传第四十一 - 洪福源・郑鼎・李进・石抹按只・谒只里・郑温
- 列传第四十二 - 汪世显・史天泽
- 列传第四十三 - 董文炳・张弘范
- 列传第四十四 - 刘秉忠・张文谦・郝经
- 列传第四十五 - 姚枢・许衡・窦默
- 列传第四十六 - 宋子贞・商挺・赵良弼・赵璧
- 列传第四十七 - 王磐・王鹗・高鸣・李冶・李昶・刘肃・王思廉・李谦・徐世隆・孟祺・阎复
- 列传第四十八 - 杨大渊・刘整
- 列传第四十九 - 李忽兰吉・李庭・史弼・高兴・刘国杰
- 列传第五十 - 李德辉・张雄飞・张德辉・马亨・程思廉・乌古孙泽・赵炳
- 列传第五十一 - 杨恭懿・王恂・郭守敬・杨桓・杨果・王构・魏初・焦养直・孟攀鳞・尚野・李之绍
- 列传第五十二 - 张禧・贾文备・解诚・管如德・赵匣剌・周全・孔元・朱国宝・张立・齐秉节・张万嘉努・郭昂・綦公直・杨赛音布哈・鲜卑仲吉・完颜实珠
- 列传第五十三 - 王𬘯・隋世昌・罗璧・刘恩・石高山・巩彦晖・蔡珍・张泰亨・贺祉・孟德・郑义・张荣实・石抹狗狗・楚鼎・樊楫・张均・信苴日・段兴智・信苴福・王昔剌・赵宏伟
- 列传第五十四 - 张立道・张庭珍・张惠・刘好礼・王国昌・姜彧・张础・谭资荣・王恽
- 列传第五十五 - 陈祐・刘宣・何荣祖・陈思济・秦长卿・姚天福・许国祯
- 列传第五十六 - 贺仁杰・贾昔剌・刘哈剌八都鲁・石抹明里・谢仲温・高觿・张九思・王伯胜
- 列传第五十七 - 尚文・申屠致远・雷膺・胡祗遹・王利用・畅师文・张炤・袁裕・张昉・郝彬・高源・杨湜・吴鼎・梁德珪
- 列传第五十八 - 刘因・吴澄
- 列传第五十九 - 程钜夫・赵孟𫖯・邓文原・袁桷・曹元用・齐履谦
- 列传第六十 - 崔斌・崔彧・叶李・燕公楠・马绍
- 列传第六十一 - 姚燧・郭贯・夹谷之奇・刘赓・耶律有尚・郝天挺・张孔孙
- 列传第六十二 - 张珪・李孟・张养浩・敬俨
- 列传第六十三 - 曹伯启・李元礼・王寿・王倚・刘正・谢让・韩若愚・赵师鲁・刘德温・尉迟德诚・秦起宗
- 列传第六十四 - 张思明・吴元珪・张昇・臧梦解・陈颢
- 列传第六十五 - 梁曾・刘敏中・王约・王结・张伯淳
- 列传第六十六 - 贺胜・杨朵儿只・萧拜住
- 列传第六十七 - 耶律希亮・赵世延・孔思晦
- 列传第六十八 - 元明善・虞集・揭傒斯・黄溍
- 列传第六十九 - 张起岩・欧阳玄・许有壬・宋本・谢端
- 列传第七十 - 王守诚・王思诚・李好文・孛术鲁翀・李泂・苏天爵
- 列传第七十一 - 王都中・王克敬・任速哥・陈思谦・韩元善・崔敬
- 列传第七十二 - 吕思诚・汪泽民・干文传・韩镛・李稷・盖苗
- 列传第七十三 - 张桢・归旸・陈祖仁・成遵・曹鉴・张翥
- 列传第七十四 - 乌古孙良桢・贾鲁・逯鲁曾・贡师泰・周伯琦・吴当
- 列传第七十五 - 董抟霄・刘哈剌不花・王英・石抹宜孙
- 列传第七十六 儒学一 - 赵复・金履祥・许谦・陈栎・胡一桂・黄泽・同恕・安熙
- 列传第七十七 儒学二 - 胡长孺・熊朋来・戴表元・牟应龙・陈孚・董朴・杨载・刘诜・韩性・吴师道・陆文圭・周仁荣・陈旅・李孝光・宇文公谅・伯颜・赡思
- 列传第七十八 良吏一 - 谭澄・许维祯・许楫・田滋・卜天璋
- 列传第七十九 良吏二 - 耶律伯坚・段直・谙都剌・杨景行・林兴祖・观音奴・周自强・白景亮・王艮・卢琦・邹伯颜・刘秉直・许义夫
- 列传第八十 忠义一 - 李伯温・石珪・攸哈剌拔都・任志・耶律忒末・伯八・合剌普华・刘天孚・萧景茂
- 列传第八十一 忠义二 - 张桓・李黼・李齐・褚不华・郭嘉・喜同・韩因・卞琛・乔彝・颜瑜・王士元・杨朴・赵琏・孙㧑・石普・盛昭・杨乘・纳速剌丁
- 列传第八十二 忠义三 - 伯颜不花的斤・樊执敬・全普庵撒里・周镗・聂炳・刘耕孙・俞述祖・桂完泽・丑闾・孛罗帖木儿・彭庭坚・王伯颜・刘濬・朵里不花・野峻台・陈君用・卜理牙敦・潮海・魏中立
- 列传第八十三 忠义四 - 普颜不花・闵本・赵弘毅・郑玉・柏帖穆尔・迭里弥实・朴赛因不花・丁好礼
- 列传第八十四 孝友一 - 王闰・郭道卿・萧道寿・郭狗狗・张闰・田改住・宁猪狗・毕也速答立・樊渊・刘德泉・郭回・孔全・杨一・赵毓・胡光远・陈韶孙・李忠・李茂・羊仁・赵一德・王思聪・彻彻・王初应・郑文嗣・王荐・郭全・杨皞・丁文忠・邵敬祖・扈铎・孙秀实・宗杞・赵荣・吴好直・余丙・徐钰・尹莘・刘廷让・刘通・张旺舅・张思孝・杜佑・长寿・孙瑾・张恭・訾汝道
- 列传第八十五 孝友二 - 王庸・黄赟・石明三・刘琦・刘源・祝公荣・陆思孝・姜兼・胡伴侣・王士弘・何从义・哈都赤・高必达・曾德・靳昺・黄道贤・史彦斌・张绍祖・李明德・张缉・魏敬益・汤霖・孙抑・石永・王克己・刘思敬・吕祐・周乐
- 列传第八十六 隐逸 - 杜瑛・张特立・杜本・孙辙・何中・武恪
- 列传第八十七 列女一 - 朱淑信・葛妙真・李冬儿・朱锦哥・冯淑安・赵哇儿・王安哥
- 列传第八十八 列女二 - 范妙元・陈淑真・夏婉常・潘妙圆・刘翠哥・罗妙安・安正同・徐彩鸾・禹淑静
- 列传第八十九 释老 - 八思巴・丘处机・祁志诚・张宗演・郦希成・萧辅道
- 列传第九十 方技 - 田忠良・靳德进・张康・孙威・阿老瓦丁・亦思马因・阿尼哥
- 列传第九十一 宦者 - 李邦宁・朴不花
- 列传第九十二 奸臣 - 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铁木迭儿・哈麻・搠思监
- 列传第九十三 叛臣 - 李璮・王文统・阿鲁辉帖木儿
- 列传第九十四 逆臣 - 铁失・孛罗帖木儿
- 列传第九十五 外夷一 - 高丽・耽罗・日本
- 列传第九十六 外夷二 - 安南
- 列传第九十七 外夷三 - 缅・占城・暹・爪哇・瑠求・三屿
进元史表
附录:进元史表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编]
- 在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 《元史 (四库全书本)》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元史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