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Blaster~zhwiki/translating:Bromine

溴的特性
- -



 
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总体特性
名称, 符号, 序号 溴、Br、35
系列 卤素
, 周期, 元素分区 17族(VIIA), 4, p
密度硬度 3119 kg/m3(300K)、NA
颜色和外表 气体/液體:棕红色
固体:带金属光泽
地壳含量 6×10-4%
原子属性
原子量 79.904 原子量单位
原子半径(计算值) 115(94)pm
共价半径 114 pm
范德华半径 185 pm
价电子排布 []3d104s24p5
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 2,8,18,7
氧化价(氧化物) ±1,3,5,7(强酸性)
晶体结构 正菱形
物理属性
物质状态 液态
熔点 265.8 K(-7.2 °C
沸点 332 K(59 °C)
摩尔体积 19.78×10-6m3/mol
汽化热 15.438 kJ/mol
熔化热 5.286 kJ/mol
蒸气压 5800 (280.1K)
声速 206 m/s(293.15K)
其他性质
电负性 2.96 (鲍林标度
比热 480 J/(kg·K)
电导率 无数据
热导率 0.122 W/(m·K)
第一电离能 1139.9 kJ/mol
第二电离能 2103 kJ/mol
第三电离能 3470 kJ/mol
第四电离能 4560 kJ/mol
第五电离能 5760 kJ/mol
第六电离能 8550 kJ/mol
第七电离能 9940 kJ/mol
第八电离能 18600 kJ/mol
最稳定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衰变模式 衰变能量
MeV
衰变产物
79Br 50.69 % 稳定
81Br 49.31 % 稳定
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是
国际标准基准单位单位和标准气温和气压

(希臘語:brómos,意義:"stench(公山羊的)") [1]),是一個化學元素,元素符號 Br原子序 35,是一個鹵素原子。溴分子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是有揮發性的紅棕色液體,活性介於之間。 溴蒸氣是有腐蝕性有毒的。在2007年,約有556,000公噸的溴被製造。 [2] 溴的主要用途有阻燃劑和精細的化學品。

歷史

溴分別被兩個科學家安東尼‧巴拉爾[3]Carl Löwig[4]1825年1826年所發現。[5]

1826年,巴拉爾在蒙彼利埃鹽沼中的海苔的灰燼中發現溴鹽,那些海苔是用來製備碘的,但其中也含有溴。巴拉爾從有著飽和氯的海苔灰溶液中分離出溴。 產物的性質被發現在氯與碘的中間,因此他試著證明該化合物是 一氯化碘 (ICl),但在失敗後他確信他發現了一個新元素,並把他稱之為muride,源自拉丁文muria,意思是鹵水。[3]

Carl Jacob Löwig在1825年從巴特克羅伊茨納赫村裡的水泉中分離出了溴。Löwig用了一個有飽和氯的礦物鹽溶液,並用[[二乙醚]提取出了溴]。在醚蒸發後,留下了一些棕色的液體。他用此液體作為他工作的樣本申請了一個在Leopold Gmelin的實驗室的職位。由於發現的公開被延遲了,所以巴拉爾率先發表了他的結果。[4]

在法國科學家Louis Nicolas VauquelinLouis Jacques Thénard約瑟夫·路易·蓋-呂薩克證實了年輕藥劑師巴拉爾的實驗之後,結論出現在法國科學院的一場演講上,並被發表在Annales de Chimie et Physique上。[6] 在他的發表上,巴拉爾說他基於M. Anglada.的建議把名子從muride改成了brôme。其他的說法則認為法國的化學與物理學家約瑟夫·路易·蓋-呂薩克基於它蒸氣的獨特氣味建議了這個名稱。[7]溴直到1860年才被大量的製造。

在少數的藥學應用之外,溴的第一個商業應用是用於銀版攝影法。在1840年,發現到用溴製造銀版攝影法用的光敏的鹵化銀在許多地方勝過之前所使用的碘蒸氣。[8]

溴化鉀溴化鈉再19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被用作抗癲癇藥與鎮靜劑,直到他們漸漸的被2,2,2-三氯-1,1-乙二醇巴必妥酸鹽所取代。[9]

特徵

溴是唯一在室溫下是液態的非金屬元素,並且是週期表上在室溫或接近室溫下為液體的六個元素之一。溴的熔點是-7.2°C,而沸點是 58.8°C。元素單質的形式是雙原子分子:Br2。它是黏稠,可流動的,紅棕色的液體,並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容易揮發,形成紅色的蒸氣(顏色近似於二氧化氮)並且有一股與氯氣相似的惡臭。溴是一種鹵素,它的活性小於氮大於。溴微溶於水,但對二硫化碳有機醇類(像甲醇)與有機酸的溶解度佳。它很容易與其他原子鍵結並有強烈的漂白作用。溴像氯一樣,也有用在游泳池的維護。

一些特定的溴化合物被認為是有可能破壞臭氧層的或是具有生物累積性的。所以許多工業用的溴化合物不再被生產,被限制,或逐漸的淘汰。蒙特婁公約提到了一些有機溴化物是需要被逐漸淘汰的的。

溴是一種強氧化劑。它會和金屬和大部分有機化合物產生激烈的反應,若有水參與則反應更加劇烈,溴和金屬反應會產生金屬溴鹽及次溴酸鹽(有水參與時),和有機化合物則可能產生磷光或螢光化合物

同位素

溴有兩個穩定的同位素79Br (50.69 %) and 81Br (49.31%).其他至少有 23放射性同位素是已被發現可以存在的。[10]不少的溴同位素是核分裂的產物。有幾種來自於核分裂產物的大原子量的溴同位素會產生延遲性的中子衰變。所有的放射性溴同位素的半衰期相對來講是比較短的,半衰期最長的是一個中子數不足的同位素,77Br:2.376天。半衰期最長的豐中子同位素是82Br:1.47天。一些溴的同位素有亞穩定的同質異能素。穩定的 79Br有一個具放射性的同質異能素,半衰期4.86秒,它最終衰變成穩定的基態。[11]

自然存在形式及製備

亦可參見鹵化物礦物
 
世界溴生產量趨勢

溴的雙原子分子Br2不會自然存在,溴主要是以溴鹽的形式散佈在地殼中。由過濾法,溴鹽在海水裡的含量約65 ppm[12]但它在海裡的濃度比氯小。溴可以在溴含量豐富的鹵井與死海(接近50000ppm)中商業開採。[13][14]

 
在死海的鹽蒸發區,約旦(右)與以色列(左)在此生產溴。

一年(2007)有接近556,000公噸(價值約25億美金)的溴被製造,其中最主要的生產國是美國以色列中國[15][16][17]溴的生產量自1960年代以來已經成長了六倍,美國溴含量最多的地方在 哥倫比亞縣猶尼昂縣[18]中國的溴來源位於山東省,而以色列的溴則源於死海的水。使用氯氣來處理富含溴的鹵水,在過程中,溴離子被氯氣所氧化而形成溴分子。

2 Br + Cl2 → 2 Cl + Br2

由於溴的商業運用以及很長的保存時間,人們不會刻意的去製備它。但小量的溴可以經由固態溴化鈉與濃硫酸 Small (H2SO4)。反應的第一步是製造氣態的溴化氫(HBr),但於此反應條件下,部分的溴化氫會被進一步硫酸氧化形成溴分子(Br2)與二氧化硫(SO2)。

NaBr (s) + H2SO4 (aq) → HBr (aq) + NaHSO4 (aq)
2 HBr (aq) + H2SO4 (aq) → Br2 (g) + SO2 (g) + 2 H2O (l)

使用相似的化合物,如使用稀鹽酸次氯酸鈉也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該陰離子(以上述的例子,硫酸根氯離子)的電負度比溴還大,使取代反應能夠發生。

化合物

有機化學

 
N-溴代琥珀醯亞胺

有機化合物要被溴化有加成反應取代反應兩種途徑。溴對的雙鍵進行電加成,中途產生一個環狀含溴的中間產物。在像二硫化碳之類的無水溶劑裡,反應將產生二溴的產物。舉例來說,它跟乙烯反應將會產生1,2-二溴乙烷,溴也可以對苯酚苯胺進行加成反應。當用來反應的是溴水時,除了本來會出現的二溴化物外,有少部分的烯會被反應成[[鹵代醇]。由於溴的反應是非常的可靠的,所以溴水被拿來做檢測烯類、苯酚與苯胺的檢測試劑。就像其他的鹵素一樣,溴也可以進行自由基反應,舉例來說,類在光照下可被溴溴化。

溴,在有催化量的的的情況下,可以輕易的以溴化羧酸中的α-氫。這個方法被稱做赫爾-烏爾哈-澤林斯基反應,是商業製溴乙酸法的基礎。人們通常使用N-溴代琥珀醯亞胺來代替元素態的溴,因為它比較好處理,而且反應也比較溫和且更具選擇性。有機溴化物相對於活性較弱的有機氯化物與較貴的有機碘化物而言,是比較好的選擇。因此,格氏試劑與有機鋰化物通常使用相對應的有機溴化物來製造。

無機反應

溴的氧化態
-1 HBr
+1 BrCl
+3 BrF
3
+5 BrF
5
+5 BrO
3
+7 BrO
4

溴是一種氧化劑,它會把離子氧化成碘,同時自身還原成溴離子

Br2 + 2 I → 2 Br + I2

溴也會把金屬與類金屬氧化成相對應的溴化物,通常無水的溴與含水的溴比起來活性較低,但無水的溴會與鹼土金屬鹼金屬劇烈的反應。

如果溴是溶解在含水的氫氧化物中的話,溴離子(Br)將會與次溴酸根(OBr)一起產生,產生的次溴酸根是溴化物具有漂白能力的原因。在一些化合物中,次溴酸根的自身氧化還原是定量的,其產生的溴酸根是與氯酸根相當相似的強氧化劑。

3 OBr → BrO3 + 2 Br

過溴酸根無法使用製造過氯酸根的方法-電解來製造,其製造方法是將溴酸根與進行反應。

O3Br + H2O + F2 → BrO4 + 2 HF

用途

許多種的有機溴化物在工業上有其應用,其中一部份是由溴製備而來,另一部份則是由溴化氫製備而來。而溴化氫則是以在溴中燃燒氫來取得。 [2]

加成反應[19]是製備1,2-二溴乙烷的過程,而1,2-二溴乙烷是有機溴化物中被製造的量最多的。

C2H4 + Br2 → CH2BrCH2Br

阻燃物

 
四溴雙酚A

[含溴阻燃劑]]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當燃燒發生時,阻燃劑會生成氫溴酸,它會干擾在火焰當中所進行的氧化連鎖反應。高活性的氫、氧與氫氧根自由基會與溴化氫反應成活性沒那麼強的溴自由基。 [20][21] 含溴的化合物可以藉由在聚合過程中加入一些被溴化的單體或在聚合後加入含溴化合物的方法加入聚合物中。添加四溴雙酚A可以製造聚酯與環氧樹脂,用於印刷電路板(PCB)的環氧樹脂通常都是由阻燃劑製成的,並且在產品縮寫中以FR來表示。(如FR-4與FR-2) 溴乙烯可以用來製造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十溴二苯醚可以添加在已完成的聚合物中。[22]

汽油添加劑

1,2-二溴乙烷是添加在含鉛汽油中的一種汽油添加劑,它藉由產生揮發性的溴化鉛來移除引擎中的鉛,此類用法在美國佔了1966年全部溴用量的77%,但這種用途在1970年代因為會污染環境而被禁止了。[23]此化合物也曾被當作殺蟲用的燻劑,但此種應用也一樣的被禁止了。 [17]

殺蟲劑

 
溴甲烷

溴甲烷曾被廣泛的用做煙薰土地用的農藥蒙特婁公約決定到2005年逐漸淘汰這種會破壞臭氧層的化合物。在1991年,估計有35,000公噸的此化合物被用來對付線蟲動物真菌雜草還有一些土壤的問題。[24][25]

其他用途

 
嵌入DNA中的溴化乙錠發出的橘紅色螢光
  • 鈣、鈉與鋅的溴化物在溴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這些鹽類在水裡產生稠密的化合物,可以用來做鑽井液,有時也被稱做clear brine fluids[26][17]
  • 溴也可以用來生產含溴植物油,含溴植物油在許多橘子口味的軟性飲料中當作乳劑。在此化合物於1940年代被發現後,它被廣泛地使用,直到在1970年代中期,英國與美國限制了它的使用並且研發出了替代用的乳劑。[27]但在1997年美國的軟性飲料仍然可以含有含溴植物油。[28]
 
Tralomethrin
  • 某些染料、農業化學藥品與藥品是有機溴化合物。1-溴-3-氯丙烷、1-溴乙基苯與1-溴化烷是利用烯類與溴化氫的反馬氏規則加成來製備的。溴化乙錠(EtBr)在凝膠電泳中當作DNA的染色劑。
  • 折射率的化合物。
  • 水淨化消毒用化合物。[17]
  • 溴化鉀被一些攝影業者使用來防止霧(不希望出現的銀的還原)的生成。
  • 溴蒸氣被用於敏化銀版攝影法用的銀版的第二步,該版之後會經過汞蒸氣的處理。溴的腳色是加強剛被碘化的銀版的光敏。

生物上的應用

 
泰爾紫

溴在人體中還未找到已知的功能,但有機溴化合物的確自然存在。海中的有機物是有機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在1999年有超過1600種化合物被發現。其中最常見的是溴甲烷,海藻估計製造了56,000公噸的此化合物,[29]夏威夷的蘆筍藻所製成的香精油中就含有80%的溴甲烷。[30]一個有名且已被人類長時間使用的有機溴化合物是泰爾紫[31][29]這種含溴的紫色是被一種體型中等的掠食性海蝸牛,腹足綱紫螺蝸牛,這種天然的有機溴化合物直到1909年才被Paul Friedländer所發現。[32]大部分自然界中的有機溴化合物是由溴化過氧化酶所產生的。[33]

安全

元素狀態的溴是有毒且有刺激性的。因為溴是一種氧化劑,它不能與大部分的有機或無機化合物穩定的共存,所以輸送溴時需要謹慎,通常是使用內襯著鉛的鋼製桶子,並以監固的金屬架支撐。

當某些特定的含溴離子化合物在酸性環境下與過錳酸鉀(KMnO4)混合時,會產生淡棕色的溴霧,它聞起來像是漂白水,並且對黏膜有很強的刺激性。一旦有人暴露於其中,他應該立即移動至有新鮮空氣的地方,如果出現了症狀,那麼他將會需要藥物治療

參考

  1. ^ Gemoll W, Vretska K: Griechisch-Deutsches Schul- und Handwörterbuch ("Greek-German dictionary"), 9th ed., published by öbvhpt, ISBN 3-209-00108-1
  2. ^ 2.0 2.1 Jack F. Mills "Bromine"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Wiley-VCH Verlag; Weinheim, 2002. DOI: 10.1002/14356007.a04_391
  3. ^ 3.0 3.1 Balard, Antoine. Memoire of a peculire Substance contained in Sea Water. Annals of Philosophy. 1826: 387– and 411–. 
  4. ^ 4.0 4.1 Landolt, Hans Heinrich. Nekrolog: Carl Löwig. Berichte der deutschen chemischen Gesellschaft. 1890, 23 (3): 905–909. doi:10.1002/cber.18900230395. 
  5. ^ Weeks, Mary Elvira.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XVII. The halogen family..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32, 9: 1915. 
  6. ^ Balard, A.J. Annales de Chimie et Physique. 32: 337–382. 1826.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7. ^ Wisniak, Jaime. Antoine-Jerôme Balard. The discoverer of bromine (PDF). Revista CENIC Ciencias Químicas. 2004, 35 (1). 
  8. ^ Barger, M. Susan; White, William Blaine. Technological Practice of Daguerreotypy. The Daguerreotype: Nineteenth-century Technology and Modern Science. JHU Press. 2000: 31–35. ISBN 9780801864582. 
  9. ^ Shorter, Edward. A History of Psychiatry: From the Era of the Asylum to the Age of Prozac. John Wiley and Sons: 200–202. 1997. ISBN 9780471245315. 
  10. ^ GE Nuclear Energy. Chart of the Nuclides, 14th Edition. 1989. 
  11. ^ Audi, Georges. The NUBASE Evaluation of Nuclear and Decay Properties. Nuclear Physics A (Atomic Mass Data Center). 2003, 729: 3–128. doi:10.1016/j.nuclphysa.2003.11.001. 
  12. ^ Tallmadge, John A.; Butt, John B.; Solomon Herman J. Minerals From Sea Salt. Ind. Eng. Chem.: 44–65. doi:10.1021/ie50655a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yaer= (帮助);
  13. ^ Oumeish, Oumeish Youssef. Climatotherapy at the Dead Sea in Jordan. Clinics in Dermatology. 1996, 14 (6): 659–664. doi:10.1016/S0738-081X(96)00101-0. 
  14. ^ Al-Weshah, Radwan A. The water balance of the Dead Sea: an integrated approach.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08, 14 (1): 145–154. 
  15. ^ Emsley, John. Bromine. Nature's Building Blocks: An A-Z Guide to the Elements. Oxford, Englan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69–73. ISBN 0198503407. 
  16. ^ Lyday, Phyllis A. Comodity Report 2007: Bromine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8-09-03]. 
  17. ^ 17.0 17.1 17.2 17.3 Lyday, Phyllis A. Mineral Yearbook 2007: Bromine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8-09-03]. 
  18. ^ Bromine:An Important Arkansas Industry, Butler Center for Arkansas Studies
  19. ^ N. A. Khan, F. E. Deatherage, and J. B. Brown (1963). "Stearolic Acid". Org. Synth.; Coll. Vol. 4: 851. 
  20. ^ Green, Joseph. Mechanisms for Flame Retardancy and Smoke suppression -A Review. Journal of Fire Sciences. 1996, 14 (6): 426–442. doi:10.1177/073490419601400602. 
  21. ^ Kaspersma, Jelle; Doumena, Cindy; Munrob Sheilaand; Prinsa, Anne-Marie. Fire retardant mechanism of aliphatic bromine compounds in polystyrene and polypropylene.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02, 77 (2): 325–331. doi:10.1016/S0141-3910(02)00067-8. 
  22. ^ Weil, Edward D.; Levchik, Sergei. A Review of Current Flame Retardant Systems for Epoxy Resins. Journal of Fire Sciences. 2004, 22 (1): 25–40. doi:10.1177/0734904104038107. 
  23. ^ Alaeea, Mehran; Ariasb, Pedro; Sjödinc, Andreas; Bergman, Åke. An overview of commercially used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their applications, their use patter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regions and possible modes of releas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3, 29 (6): 683–689. doi:10.1016/S0160-4120(03)00121-1. 
  24. ^ Messenger, Belinda; Braun, Adolf. Alternatives to Methyl Bromide for the Control of Soil-Borne Diseases and Pests in California (PDF). Pest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Planning Program. 2000 [2008-11-17]. 
  25. ^ Decanio, Stephen J.; Norman, Catherine S. Economics of the "Critical Use" of Methyl bromide under the Montreal Protocol.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2008, 23 (3): 376–393. doi:10.1093/cep/byi028. 
  26. ^ Darley, H. C. H.; Gray, George Robert.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luids. Gulf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 61–62. ISBN 9780872011472.  已忽略未知参数|yera= (帮助)
  27. ^ Kaufman, Vered R.; Garti, Nissim. Effect of cloudy agents on the stability and opacity of cloudy emulsions for soft drin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1984, 19 (2): 255–261. doi:10.1111/j.1365-2621.1984.tb00348.x. 
  28. ^ Horowitz, B. Zane. Bromism from Excessive Cola Consumption',Clinical Toxicology 35 (3): 315–320. 1997. doi:10.3109/15563659709001219. 
  29. ^ 29.0 29.1 Gordon W. Gribble. The diversity of naturally occurring organobromine compound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1999, 28 (5): 335. doi:10.1039/a900201d. 
  30. ^ Volatile halogen compounds in the alga Asparagopsis taxiformis (Rhodophyt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nd Food Chemistry. 1976, 24 (4): 856–861. doi:10.1021/jf60206a040.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帮助); 使用|coauthors=需要含有|author= (帮助)
  31. ^ Gordon W. Gribble. Naturally Occurring Organohalogen Compounds. Acc. Chem. Res. 1998, 31 (3): 141–152. doi:10.1021/ar9701777. 
  32. ^ Friedländer, P. Über den Farbstoff des antiken Purpurs aus murex brandaris. Berichte der deutschen chemischen Gesellschaft: 765–770.  已忽略未知参数|yaer= (帮助)
  33. ^ Butler, Alison; Carter-Franklin, Jayme N. The role of vanadium bromoperoxidase in the biosynthesis of halogenated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2004, 21: 180–188. doi:10.1039/b302337k.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