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中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教育专题 (获评丙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教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教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主要是示範,不想刪之前過短的條目。是用web tool轉成簡體,有不對處請海涵,也請勇於修改。---Djyang 04:45 2004年8月10日 (UTC)

有关修改的具体原因,请见User talk:Petertc


複製自User talk:Petertc

『本人強烈支持維基百科的客觀和中立的原則,反對維基百科中存在任何主觀和偏激的觀點。』我确实是这么说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但对于中学条目的修改,其实与这些并没有直接关系,并不有违这些原则。而真正的问题是,原文存在错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应包括香港和澳门,而不是并列关系(事实上,如果用原文才是有违中立,因为原文意指港澳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不如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这样地域性的称法更为合适,这样将不涉及国家定位的问题,也避免了非NPOV的嫌疑,符合维基一贯作法。同样,“台湾”也与这些无关,只是像上面一样表示是在此地域内的情况而已,与国家定位无关,也不涉及独统。顺便说一下,对于与政治或政府有关的条目,尤其是涉及到两岸争议的条目,通常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vs 中华民国,例如“台湾当局”、“台湾总统选举”应改为“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等,这是毫无疑义的,我以前就多次对相关条目做过此类的修正,以使之NPOV。不过,对于非政治性的条目,则一般还是用区域性称法,而非国家全名,尤其是同时存在香港和澳门的时候,否则反而可能会出现问题(如上所述),也没有必要。这些其实已是大家的通常做法,而且实际上也已并无不中立的问题,例如维基有“台湾主题”而不是“中华民国主题”、一般用“大陆译为xx、台湾译为xx”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译为xx、中华民国译为xx”,等等。因此您不必将非政治的内容也当作政治上的问题来处理,即泛政治化了。--Wengier留言) 16:59 2005年11月16日 (UTC)

複製結束


其實我有點訝異這種關於教育的和平條目會因為政治主張的問題而陷入編輯戰,但無論是Petertc還是Wengier兩位,從你們的修改中我看得出來兩位其實都是想避免這條目在政治意識上有過度的暗示,只是每個人對於這類事務的解讀方式有落差,其實,真正掀起政治話題的是另有其人,在此就不多提。如果各位有留意到編輯歷史,就會發現是我把「不同國家的教育制度」改為「不同地區」,原本我以為只要這樣做應就可消彌對於政治立場的過多聯想,卻沒顧慮到香港與澳門出現後的問題。其實,我認為Wengier兄將原本的國家名稱改成地區概稱,這做法很不錯,如此就可以避免澳門、香港與中國大陸之間的位階問題,也不需去觸及台灣到底算不算一個國家的定位問題,但我認為太蓄意的把港澳台排在緊鄰中國大陸之後的位置,看在某些人眼中還是有點「暗示性」存在的。因此,我當初故意加入德國的教育制度,就是想打破這條目中只有中港台澳四地資訊,會比較容易陷入政治話題化的傾向,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那時各地區的排列順序其實是根據各地區英文名的字母順序(中國大陸C,德國G,香港H,澳門M,台灣T),因此香港澳門跟中國大陸隔開並不是蓄意要將其「分離」,而是希望大家在思考教育問題時不要太去在意國界,畢竟教育制度向來都是被視為是地方分權的一種實現型式,很多國家也存在的內部各地區教育制度不同的作法,因此如果英格蘭與蘇格蘭的中學教育制度不同,有天我也會把它們分別列在表中的不同位置,說不定美國教育制度不同的各州也會出現在列表的不同位置。就讓話題單純點,就以教育制度本身的異同來當各地區範圍的劃分方式吧!--泅水大象 訐譙☎ 03:13 2005年11月17日 (UTC)

发起有关中学的讨论

发起讨论
返回到“中学”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