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洋牵星术
(重定向自過洋牽星術)
歷史
中国在汉代已有觀星导航技术。在《汉书·艺文志》已记载《海中星占验》、《海中五星经杂事》、《海中五星杂事》、《海中五星顺逆》、《海中二十八宿国分》、《海中二十八宿臣分》、《海中日月慧虹杂占》等海上观星导航术的书籍[1][2][3]。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朱彧在他的《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可知中国的航海家很早就利用天文观察来导航了。到了明代观星技术更进一步发展成为定量测量——过洋牵星术,普遍用于航海导航。明、清的海道针经多包括用过洋牵星术测量的星座高度。
日本學者認為,這項技術起源於阿拉伯人在印度洋航行技術。在元代時傳入中國,被作為針路指引之用。但是明清時代很少使用這項技術[4]。
牵星板
过洋牵星术中的基本工具是牵星板。明万历二十五年李诩在所著《戒庵老人漫笔》一书中写道:“牵星板一副,十二片,乌木为之,自小渐大,大者长七寸餘。标为一指、二指,以至十二指,俱有细刻,若分、寸然。又有象牙一块,长二寸,四角皆缺,上有半指、半角、一角、三角等字,颠倒相向,盖周髀算尺也。”
牵星板的使用法:手持一块牵星板在一定距离,对准水平线上方天体,以牵星板底线对水平线(“平水”),以上端对准天体为度,如果用的某指牵星板,天体高度便是某指。
一指还可细分为四“角”。一指合今日1度36分,一角合24分。
- 1指 水平线上 1度36分
- 2指 水平线上 3度12分
- 3指 水平线上 4度48分
- 4指 水平线上 6度24分
- 5指 水平线上 8度0分
- 6指 水平线上 9度36分
- 7指 水平线上 11度12分
- 8指 水平线上 12度48分
- 9指 水平线上 14度24分
- 10指 水平线上 16度0分
- 11指 水平线上 17度36分
- 12指 水平线上 19度12分
郑和航海过洋牵星图
參見
参考文献
- ^ 郑鹤声、郑一钧编 《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上卷 113页 ISBN 7-5027-5376-7
- ^ 班固《汉书》卷三十
- ^ 《艺文志》345页,中华书局,2007,ISBN 978-7-101-05703-4
- ^ いしゐのぞむ. 日教授:馬投書外媒談釣魚台歷史,錯了!. 2015-08-27 [2015-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9).
- ^ 向达《郑和航海图校注》,中华书局,ISBN 710102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