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義稙
足利義稙(日语:足利 義稙/あしかが よしたね Ashikaga Yoshitane,1466年9月9日—1523年5月23日、文正元年七月三十日—大永三年四月九日)是日本室町幕府第10代征夷大將軍。父親為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之弟足利義視,母親為日野重政之女(日野富子之妹)。中國明朝則稱其為源义稙。
足利義稙 | |
---|---|
室町幕府第10代征夷大將軍 | |
任期 1508年7月28日—1522年1月22日 | |
前任 | 足利義澄 |
继任 | 足利義晴 |
任期 1490年7月22日—1493年8月11日 | |
前任 | 足利義尚 |
继任 | 足利義澄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文正元年七月三十日) 日本美濃國(今岐阜縣南部地區) | 1466年9月9日
逝世 | 1523年5月23日 (大永三年四月初九日) 日本阿波國撫養(今德島縣鳴門市) | (56歲)
時代 | 室町時代後期(戰國時代) |
改名 | 義材→義尹→義稙 |
戒名 | 惠林院殿道舜巌山大居士、惠林院殿巌山道舜大禅定門、慧林院殿嘩山道凞 |
墓所 | 西光寺 |
朝廷官位 | 從五位下、左馬頭、從四位下、右近衛中將、參議、從三位、權大納言、從二位、贈從一位太政大臣 |
氏族 | 足利氏(將軍家) |
父 | 足利義視 |
母 | 日野良子(裏松重政之女) |
養父 | 足利義政、足利義尚 |
弟 | 實相院義忠、慈照院周嘉、水野義純、照禅院了玄 |
正室 | 清雲院(細川成之之女) |
側室 | 山名豐重之女 |
子 | 竹王丸 |
養子 | 義維、義晴、義堯(九条政基息、三宝院門跡)、六角義實? |
花押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足利 義稙 |
假名 | あしかが よしたね |
平文式罗马字 | Ashikaga Yoshitane |
概要
初名義材(日语:義材/よしき Yoshiki)。明應七年(1498年)改名為義尹(日语:義尹/よしただ Yoshitada)、永正十年(1513年)當復任為室町幕府征夷大將軍再改名為義稙。
長享三年(1489年)三月,年僅25歲的第9代將軍足利義尚在爭討六角高賴暴亂時死去;於是義材和父親義視上洛,並被薦為第十代將軍。
但義視在當年與義尚爭奪成為繼承人的事件中,與義尚之母富子有過嫌隙,富子因此也連帶不喜歡義材。延德三年(1491年)一月,義視過世,富子便開始謀畫更換將軍之事。明應二年(1493年),富子與管領細川政元合作,廢除義材的將軍之位,改立堀越公方足利政知之子足利義澄當將軍。
義材經過幽禁、逃走,最後投靠周防大名大內義興。永正五年(1508年)在義興支持下回歸京城,並再任將軍。大永元年(1521年)義稙與細川高國不合而出走和泉國堺,高國也改立義澄之子足利義晴為新任將軍。義稙雖試圖再起與高國抗爭,但最後仍因兵力不足落敗。大永三年(1523年)四月,義稙在阿波國撫養(現在的鳴門市)逝世,享年58歲。
生涯
繼任將軍
文正元年七月三十日(1466年9月9日),義材作為足利義視之子,在義視的近習・種村氏邸出生[1],其母為日野良子。長享三年(1489年)三月廿六日,從兄義尚在征討近江國六角高賴期間死去,義材隨父親義視一起到達京都,參加義尚的葬禮,並希望成為義尚的繼承人。同時從兄香嚴院清晃(後來的足利義澄)則受到管領細川政元的推舉。由於政元反對義材繼任為將軍,為此因喪子而重新執政的足利義政沒有指定繼任將軍。延德二年(1490年)正月,義政逝世。在義政遺孀富子的推舉下,同年七月五日,義材繼任為室町幕府第10代將軍。
明應政變
義材繼任初期,實權掌握在大御所足利義視的手裡。延德三年(1491年)正月,義視死去,義材同前管領畠山政長協調,欲獨斷幕政。然而這卻將擁立義材的富子推向了對立面。同時時任管領細川政元也反對義材並支持清晃,一時間許多幕府高官都反對義材。同年八月,義材不顧政元的反對,繼承前將軍義尚的事業征討六角高賴並成功將其驅逐。
畠山氏在應仁之亂中分裂為畠山政長和畠山義就兩派。明應二年(1493年)二月,義就病逝,義材與政長等率軍赴河內,討伐其繼任者畠山義豐(基家)。然而反對派卻趁義材在外之機發動政變。同年四月,政元、富子以及伊勢貞宗等人宣佈廢黜義材,改擁立義澄為將軍。隨後更是肅清了義材在京都的黨羽,京都市中騷然(明應之變)。由於義材是被後土御門天皇親自任命為將軍的,因此天皇非常憤怒,甚至準備退位,但被權大納言甘露寺親長勸阻。而根據《公卿補任》記載,直到後土御門天皇駕崩之後,朝廷才承認義澄的將軍之位。
政變發生後,政元即派人出兵河內國,擊敗了義材與政長,政長最終自殺身亡。而義材則是持足利將軍家的兩件傳家寶:甲胄「御小袖」和「御劍」,前往政元家臣上原元秀的軍中投降。隨後義材被押往京都,幽禁在龍安寺[2]。在此期間,富子指示毒死義材,但並未成功。
流離諸國和回到京都
被幽禁的義材得知自己將被流放至小豆島後,於明應二年(1493年)六月廿九日在側近的幫助下,逃離京都,前往畠山政長的領地——越中國放生津,並受到政長家臣神保長誠的保護,在該地區豎立幕府,稱為「越中公方」或「越中御所」。後世史學家稱之為「放生津幕府」。此時的義材僅僅只是沒有實力的亡命者。
明應七年(1498年)九月,義材改名為義尹,並移居越前國的朝倉貞景處。關於義尹移居越前之舉,存在多種說法。有一說認為義尹希望與政元方和解後能夠回到京都,另一種是義尹計劃向西進攻討伐義澄,還有一種說法則是認為義尹因與神保長誠不和,在越中失勢之故。日本歷史學者山田康弘認為,義尹此舉是為了請求貞景幫助他討伐義澄,因此決定親自前往朝倉的根據地一乘谷,說服貞景提供支持[3]。另一方面,萩原大輔則是認為,義尹赴越前時僅有13名隨行人員,這表明他並非為了西進發動武力上洛,而是由於與神保長誠的對立,最終退出越中並向越前遷移[4]。
隨後,義尹於明應八年(1499年)七月,與畠山政長之子畠山尚順聯手,發起軍事攻擊並試圖上洛,然而朝倉貞景並未參與此次軍事行動。相反地,神保陣營卻有參與,這一點可從《大乘院寺社雜事記》得到證實[5]。在這場戰事中,延曆寺、根來寺和高野山的僧兵曾一度響應義尹,並一度逼近近江國,但最終在坂本被六角高頼擊敗。義尹雖逃至河內國,然而在那裡仍被政元擊敗。義尹最終只得逃往周防國,投奔在應仁之亂中曾支持父親義視的大內氏,寄居大內義興的門下。而畠山尚順則在失去河內國後,逃至紀伊國。
永正四年(1507年)六月,細川政元遭到暗殺,政元三位養子(澄之、澄元與高國)為爭奪細川氏京兆家家督之位發生內訌(永正錯亂)。義尹見機決定復辟,永正五年(1508年)四月,在得到大內氏軍事力量的支持後,義尹也獲得高國等勢力的支持,並與中國地方和九州的各大名,從山口出發,經過尾道、鞆,計劃以海路上洛[6]。四月廿七日,義興與義尹一同進入和泉國堺[7]。隨後在六月八日,義尹與義興成功上洛[8]。七月一日,義尹復職為將軍,義興則擔任左京大夫(京兆)與管領代,與高國共同執掌幕政[9]。
重任將軍職
隨後,義尹與義澄派在將軍職爭奪上展開了激烈的抗爭。永正六年(1509年)十月,義澄派曾派遣刺客暗算義尹,但遭義尹成功擊退。永正八年(1511年)八月,義澄在船岡山合戰爆發前病逝,而義尹派也在這場戰鬥中獲得了勝利,從而確定了義尹將軍職的復職。然而,義尹的政權是依賴高國及義興等人的軍事力量來支持的。因此,對於有強烈親政意向的義尹來說,經常無法完全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比如,在永正五年(1508年)八月,義尹復職後第一次出巡時,選擇了畠山尚順的宿舍作為御成先(這相當於義尹將尚順視為自己復職的最大功臣)。然而,這一舉動卻引發了義興的不滿,並為此在宴會中途離席,而高國也支持義興的立場[10]。隨後,在永正九年(1512年)三月,後柏原天皇根據義尹的意向,將義興晉升為従三位[11]。然而,到了永正十年(1513年)三月,義尹卻與細川、大內、畠山等勢力發生對立,因而逃往近江國甲賀郡。期間,義尹病重,甚至一度傳出死亡的消息,並在東寺和伊勢神宮進行祈禱,希望能恢復健康(《後法成寺關白記》與《東寺百合文書》等記載)。為此,高國、義興、尚順以及畠山義元4人於四月聯名立下誓書,表示會支持將軍的命令,雙方也在五月達成和解。在義尹康復後,4人及伊勢貞陸等人前往甲賀郡,迎義尹回京都。隨後,義尹改名為義稙[12]。
然而,儘管義稙表示反對,永正十四年(1517年),在高國的決定下,伊達高宗仍被授予了將軍偏諱(取名為「稙宗」),並被任命為左京大夫[13]。接著在永正十五年(1518年)八月,義興因領地內的種種問題辭去了管領代職位並返回山口。隨後,尚順也因相似的原因回到自己的領地,致使義稙與高國之間的對立逐漸加劇。
再度亡命
義興回國後,義稙失去了軍事支持,這也讓細川澄元看到了機會。於是,義稙在永正十五年(1519年)十二月命赤松義村去處置澄元及其家臣[14]。當時逃到阿波國的澄元,於永正十六年(1519年)十月起兵,並在十一月上陸攝津國。為此,義稙於十一月三日命令義村支援高國[15]。雖然義稙在永正十年(1513年)與高國達成和解,但義村原本就是義澄-澄元派的支持者,因此也有可能從這時起,義稙便通過赤松氏與澄元暗中保持聯繫[16]。
永正十七年(1520年)二月,高國在尼崎遭遇大敗,敗退至京都。二月十七日,高國向義稙提出一起逃往近江國的請求,但遭義稙拒絕。此時,澄元已向義稙表示效忠,並送來了書信。隨後,在三月,澄元家臣三好之長代替逃往近江國的高國進入京都。由於義稙非常希望能親自掌控政務,因此可能是想利用較年輕的澄元來掌握權力[17]。然而,隨著在近江國恢復勢力的高國於五月五日在等持院(京都市中京區)擊敗澄元(等持院之戰),重新進入京都,而澄元也逃回了阿波國。
從這之後,義稙與高國的關係變得非常緊張且惡劣(其一是,義稙於五月一日允許澄元繼承細川家家督。其二是,高國無視義稙,專權幕政)。大永元年(1521年)三月七日,義稙離開了受高國掌控的京都,逃到和泉國堺。一般認為,義稙是想要離開高國的控制,並組織起討伐高國的軍隊。然而,只有少數幾位忠心的側近,如畠山順光等人跟隨了義稙,大多數的政所頭人如伊勢貞忠和其他奉行人則選擇留在京都,放棄支持義稙[18]。另外,由於這一事件發生在原本計劃舉行的後柏原天皇即位儀式前夕,致使天皇十分生氣,命令高國準備即位儀式,並依計劃舉行。隨後,在後柏原天皇的同意下,高國也改擁立足利義澄之子足利義晴為新任將軍[19],義稙自此失去了朝廷的支持和信賴。
之後,義稙從和泉國逃到淡路國的志筑浦,同時謀劃再次起兵,與高國對抗。義稙與高國妻子的兄弟、和泉守護細川澄賢(細川政賢之子)以及河內守護畠山義英等人結盟,並在十月時重新返回堺。然而,由於兵力無法集結,最終未能擊敗高國。接著義稙在沼島隱藏了一段時間,並計劃重新振作。最後,義稙前往細川讃州家尋求支持,可卻在大永三年(1523年)四月九日,病逝於阿波國撫養[20],享年58歲。
官位敘任履歷
- 長享元年(1487年)
- 八月廿九日,敘從五位下,任左馬頭。22歲。
- 延德二年(1490年)
- 七月五日,征夷大将軍宣下。25歲。
- 同日,敘從四位下,任右近衛中将。
- 同日,任参議。
- 明應三年
- 十二月廿七日(1495年1月23日),足利義澄被封為征夷大将軍。29歲。
- 然而《公卿補任》在明應九年(1500年)仍稱足利義材為「征夷大将軍」。
- 文龜元年(1501年)
- 《公卿補任》記載,此年辭去参議一職。36歲。
- 左近衛中将在任。
- 永正五年(1508年)
- 七月一日,敘從三位,任權大納言。43歲。
- 同日,再次被封征夷大将軍。
- 十二月廿七日,敘從二位。
- 永正十六年(1519年)
- 九月廿七日,補任源氏長者・淳和獎學兩院別当。54歲。
- 永正十八年(1522年)
- 十二月廿五日(1522年1月22日),征夷大将軍之職被改授予足利義晴。56歲。
- 權大納言、源氏長者、淳和獎学兩院別当在任。
- 大永三年(1523年)
- 四月九日死去。享年58歲。
- 天文四年(1535年)
- 四月八日贈從一位太政大臣。
接受其偏諱的人物
参考文献
- 吉村貞司 《日野富子》(中央公論社〈中公新書〉、1985年)
- [西島太郎 著「第十代将軍 足利義稙」、平野明夫 編『室町幕府全将軍・管領列伝』星海社、2018年。ISBN 9784065136126。
- 長江正一『三好長慶』(新装版)吉川弘文館〈人物叢書〉、1989年。ISBN 978-4-642-05154-5。
- 山田康弘『足利義稙 戦国に生きた不屈の大将軍』戎光祥出版〈中世武士選書〉、2016年。ISBN 978-4-86403-191-2。
- 萩原大輔「中世・部会報告 足利義尹政権考」『ヒストリア』第229号、大阪歴史学会、2011年12月。
- 藤井崇『大內義興 : 西國の「覇者」の誕生』戎光祥出版〈中世武士選書 21〉、2014年6月。ISBN 978-4-86403-111-0。NCID BB15726292。
- 福尾猛市郎 著、日本歴史學會 編『大內義隆』吉川弘文館〈人物叢書 新裝版〉、1989年10月。ISBN 4642051732。 NCID BN03823762。
- 浜口誠至『在京大名細川京兆家の政治史的研究』思文閣出版、2014年。ISBN 978-4-7842-1732-8。
- 大阪府史編集専門委員会 編『大阪府史』 第4巻《中世編 Ⅱ》、大阪府、1981年5月30日。NDLJP:9574696。
- 水野智之『室町時代公武関係の研究』吉川弘文館、2005年。
出處
- ^ 西島太郎(2018)P.319
- ^ 長江正一(1989)P.13
- ^ 山田康弘(2016)P.108
- ^ 萩原大輔(2011)P.86-87
- ^ 『大乗院寺社雑事記』明應八年九月一日條
- ^ 『萩藩閥閲録』
- ^ 『重編応仁記』
- ^ 藤井崇(2014)P.77-83
- ^ 福尾猛市郎(1989)P.206
- ^ 浜口誠至(2014)P.88-90
- ^ 浜口誠至(2014)P.112-116;280-282
- ^ 大阪府史 第4巻《中世編 Ⅱ》(1981)P.307
- ^ 浜口誠至(2014)P.225-227
- ^ 長江正一(1989)P.24
- ^ 長江正一(1989)P.25
- ^ 浜口誠至(2014)P.203-231
- ^ 浜口誠至(2014)P.231-232
- ^ 浜口誠至(2014)P.232-234
- ^ 水野智之(2005)P.246-249
- ^ 長江正一(1989)P.37
足利義稙 | ||
军职 | ||
---|---|---|
前任: 足利義尚 |
征夷大將軍 1490年7月22日-1493年8月11日 1508年7月28日-1522年1月22日 |
繼任: 足利義澄 |
前任: 足利義澄 |
繼任: 足利義晴 | |
貴族爵位和頭銜 | ||
前任: 足利義尚 |
足利將軍家第10代當主 1547年 - 1565年 1508年-1522年 |
繼任: 足利義澄 |
前任: 足利義澄 |
繼任: 足利義晴 | |
前任: 久我豐通 |
源氏長者 1519年-1523年 |
繼任: 久我通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