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順話
豐順話,又稱豐順客家語,是客家語漳潮片的一種方言,主要分佈在廣東梅州市豐順縣。根據1987年版《中國語言地圖集》,豐順話被歸類為粵台片興華小片。[2]根據2012年的《中國語言地圖集》,豐順話則被歸類為粵台片龍華小片。[3]
豐順話/豐順客家話 | |
---|---|
Fûng-shun Kak-gâ-fa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廣東梅州市豐順縣、台灣桃園市等地 |
区域 | 豐順 |
語系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臺灣國家語言 |
管理机构 |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僅限臺灣地區,非強制性機構)[1]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 |
概況
豐順縣位於廣東東部、梅州市南端,東鄰饒平、潮安;南接揭東、揭西;西連五華、興寧;北界梅縣、大埔。豐順縣地處客家語和閩語的交接地帶,縣內有客家語和潮州話,其中黃金鎮埔東村仍有3000名操福建漳浦“福佬話”的居民。全縣使用客家話的人口近8成,說閩語的有近來兩成,其中還有人數不多的畬族所說的畬語,當地人稱為“畬佬話”。[4]
客家語主要分佈在縣內除東南部的絕大多數地方,閩語主要分佈在東南部與饒平、潮安、揭東交接的地方。縣內沒有純粹的閩語鄉鎮,但東部的留隍、東留、南部的湯南及縣城湯坑是閩語潮州話居民的主要聚集地。一般來說北部廣大區域絕大多數是純客家話鄉鎮。東南部則多數是客語閩語混居點。[4]
除此之外,台灣有不少豐順客家人移民,但因為人數不多多數人已改說其他口音的客語或其他語言。目前桃園仍有少數說豐順腔的居民。[5][6]另外東勢裡的客家人主體為大埔、豐順和饒平三地的移民所組成,豐順話的特徵也反映在東勢客家話裡頭。[7]
內部
分片
豐順客家語內部可分成五個小片,分別是:湯坑片、八鄉片、豐良片、潘田片和茶背片。[4]
- 湯坑片:包括附城、湯南、北斗、湯西、東聯、埔寨、埔寨農場以及湯坑等,總人口約25萬,佔全縣人口的45%。
- 八鄉片:包括上八鄉和下八鄉,人口約2萬。
- 豐良片(語音方面與湯坑片疏遠,或梅縣客家話):包括建橋、龍崗、仙洞、大龍華、徑門、砂田、黃金、小勝、譚江、潭山、留隍和東留,總人口約20萬。
- 潘田片:僅潘田,人口約3萬。
- 茶背片:僅茶背,人口約1.5萬。
共同特徵
- 古濁塞音和濁塞擦音不論平仄大部分讀送氣清音。
- 非組字部分口語裡仍讀重唇音[p pʰ m]。
- 泥來母一般不混。
- 知章組讀[tʃ tʃʰ ʃ],精莊組讀[ts tsʰ s]。
- 知組部分字百度讀成舌頭音[t tʰ]。
- 日母字大都讀成零聲母和[n ŋ]。
- 多數片[k kʰ h]、[tʃ tʃʰ ʃ]、[ts tsʰ s]都可以拼i,少數片[f v]可以拼i。
- 疑母絕大多數讀[ŋ],少數讀[n],還有少數讀自成音節的[ŋ]。
- 曉匣開口字一般讀[h],合口一二等讀書讀[f v]。
- 影組有零聲母開口韻和齊齒韻,茶背還有零聲母合口呼,另外有不少帶[v],可以與合口韻合併,豐良片可與齊齒韻合併。
- 四呼不齊、沒有撮口韻。
- [m n ŋ p t k]韻尾保留完整。
- 部分地保留了山攝開口一二等的分別。
- 曾攝幾乎全部、梗攝相當部分字的韻尾為[n t]、豐良、潘田、茶背三片會常讀成[ŋ k],主元音通常是[i e]。
- 宕江攝與通攝有區別,前者讀[oŋ ioŋ ok iok],後者讀[uŋ iuŋ uk iuk]。
- 只有六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和陽入。
內部差別
- 與閩語交接的茶背古非組字讀重唇音的例子多於其他小片。
- 許多湯坑、八鄉、豐良和潘田多讀[pʰ f v]的合口字,茶背片多讀[h]或零聲母。
- 唇音湯坑、八鄉、潘田和茶背讀[oi]、[ui]的字、豐良都讀成i。
- 效攝開口三等知章組字八鄉片多讀[au],其餘四個小片讀[eu]。
- 曾梗攝許多入聲字湯坑、八鄉讀[et uet it],豐良、潘田和茶背常讀成[ek uek ik]。
- 止攝開口三等、遇攝合口精莊章各片的韻母不盡相同。
- 聲調和調類和調值有差異:
小片 | 陰平 | 陽平 | 上聲 | 去聲 | 陰入 | 陽入 |
---|---|---|---|---|---|---|
湯坑 | 44 | 24 | 53(包括陰去) | 21(只限陽去) | 11 | 55 |
八鄉 | 55 | 24 | 31(包括陽去) | 53(只限陰去) | 11 | 55 |
豐良 | 44 | 12 | 31 | 53 | 11 | 55 |
潘田 | 21 | 13 | 35 | 53 | 55 | 11 |
茶背 | 33 | 24 | 55 | 31 | 55 | 11 |
音韻系統
以下為豐順湯南客家語的音系。[8]
聲母
豐順話總共有20個聲母(包括零聲母)。
p 八玻幣糞 | pʰ 潘婆馮白 | m 麻命木問 | f 火方戶罰 | v 溫禾王萬 |
t 多擋搭鎮 | tʰ 天挑大敵 | n 拿尼納乳 | l 拉攔狼六 | |
ts 早罩渣跡 | tsʰ 粗茶窗賊 | s 沙掃柿俗 | ||
tʃ 豬蔗掌職 | tʃʰ 抽塵車赤 | ʃ 召舌傷船 | ||
k 歌妓杞割 | kʰ 開藿棋局 | ŋ 鵝硬軟入 | h 汗豪蝦瞎 | Ǿ 央柔雨頁 |
韻母
豐順話總共有65個韻母(包括自成韻母的/m ŋ/)。
ɿ 資瓷瓷 | i幣眉基 | u 夫故路 |
ɤ 去 | ||
a 爬拉蛇 | ia 姐斜謝 | ua 瓜夸 |
ɔ 刀嫂坐 | iɔ 靴 | uɔ 過果裹 |
e 雞細計咳 | ||
ui 杯肥回、 | ||
ai 大個排 | uai 掛乖外 | |
au 靠冒泡 | iau 刁聊苗 | |
eu 超豆牛 | ieu 妖搖耀 | |
iu 抽丟舅 | ||
iui 銳 | ||
ɔi 才開妹 | ||
am 擔凡砍 | iam 劍簾簽 | |
em 省 | im 今琴針 | |
an 半煩蘭 | uan 關寬玩 | |
en 冷聽朋 | ien 件圈言 | uen 耿 |
in 並辰津 | ||
ɔn 船端汗 | iɔn 軟 | |
un 本村分 | iun 雲韻潤 | |
aŋ 邦橫硬 | iaŋ 丙淨命 | uaŋ 廣礦 |
ɔŋ 昂嘗杭 | iɔŋ 紡筐諒 | uɔŋ 光曠狂 |
oŋ 東動雙 | ioŋ 窮胸龍 | |
ap 答合踏 | iap 疊貼頁 | |
ep 澀 | ||
ip 吃急入習 | ||
et 舌踢浙 | iet 跌切缺 | uet 國 |
it 吉力七日 | ||
ɔt 奪說脫 | iut 屈 | ut 出佛物術 |
at 八發襪 | uat 闊刮 | |
ɔk 各落鑿 | iɔk 藥弱削 | uɔk 郭廓擴 |
ak 白尺隻 | iak 壁惜劇 | |
ok 鹿叔木 | iok 六菊俗 | |
ŋ 五午伍 | m 唔 |
聲調
豐順總共有6個聲調,平上去入聲都分陰陽(其中古清上、清去合併作陰去;古濁上、濁去歸陽去)。
聲調 | 調值 | 例字 |
陰平 | 33 | 豬梯詩 |
陽平 | 35 | 題時窮 |
陰去 | 53 | 體替世 |
陽去 | 31 | 弟第婦 |
陰入 | 2 | 識滴一 |
陽入 | 5 | 石食逸 |
註釋
- ^ 截至2005年9月,客委会与中华民国教育部对五种台湾客家语的常用字词作了读音、用字规范,这种规范施行于客家語言能力認證考試中,但不对日常使用进行强制。
除客委会外,香港崇正总会、广东省教育厅、台湾语文学会等机构亦进行了一些规范,但都没有达到正音正字的高度。 - ^ 李榮. 中國語言地圖集. 香港: 香港朗文(遠東)出版社. 1988 [2015-10-03]. ISBN 0582999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 (中文).
- ^ 張振興. 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 北京: 商務印書馆. 2012: 116–124 [2014-12-31]. ISBN 71000705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 (中文).
- ^ 4.0 4.1 4.2 高然. 《廣東豐順客方言的分佈及其音韻特徵》. 廣州: 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8: 133–145 [2015-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
- ^ 賴文英. 《新屋鄉呂屋豐順腔客話研究》. 台灣: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2006 [2015-10-03] (中文).[永久失效連結]
- ^ 溫秀雯. 《桃園高家豐順客話的音韻研究》. 台灣: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2003 [2015-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中文).
- ^ 蘇軒正. 《大埔、豐順客家話的比較研究》. 台灣: 國立中央大學. 2012 [2015-10-03] (中文).
- ^ 林伦伦 李雪媚. 《广东丰顺半山客话的语音系统及其特点》. 廣東: 暨南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0: 144–163 [2015-10-03] (中文).
參考
- 張振興 主編 《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
- 蘇軒正 《大埔、豐順客家話的比較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2
- 李雪媚 《廣東豐順湯南“半山客”話語音研究》,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
- 賴文英 《新屋鄉呂屋豐順腔客話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2006
- 溫秀雯 《桃園高家豐順客話的音韻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 高然 《廣東豐順客方言的分佈及其音韻特徵》, 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1998
- 《豐順縣志.方言卷》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5
- 李榮 主編 《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遠東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