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平博士(英語:Dr. Dorothy Fung-Ping NG,1957年),香港學者,香港大學榮休教授,研究粵劇的專家,香港八和會館名譽顧問,曾任香港大學粵劇教育研究及推廣計劃總監、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她致力於中文教育、並研究粵劇及拓展粵劇教育。[1]

吳鳳平
Dr. Dorothy Fung-Ping NG
性别
出生1957年(66—67歲)
 英屬香港
籍贯廣東順德
教育程度
信仰天主教
经历

簡歷

吳鳳平,籍貫廣東順德,1957年出生於香港,1981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中文系。於1982年及1985年分別獲香港中文大學的教育文憑及文學碩士(語文教育)學位。之後獲香港理工大學中國語言學文學碩士(優異),新加坡區域語言中心應用語言學文憑,2005年獲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2][3]

吳鳳平致力於中文教育,研究範圍包括語言學、教學語言媒介、課堂話語分析、閱讀教學、易學等。近年亦專注於粵劇教育的課程發展與學習研究,曾在香港大學主持「粵劇編劇」研究計劃,並曾以專家身份擔任多個諮詢委員會委員,包括:香港八和會館名譽顧問、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博物館專家顧問等。[4][5][6][7][8]

吳鳳平研究粵劇及拓展粵劇教育。曾在香港大學主持「粵劇編劇」研究計劃。[1] 她曾主持「粵劇小豆苗──粵劇融合中國語文科新高中課程及評估計劃」,著書及編纂教材,並給學生講解粵劇經典《帝女花》和《紫釵記》等故事;著書《梁醒波傳──亦慈亦俠亦詼諧》,作為中學通識科參考讀物;編纂粵劇教材《戲棚粵劇與學校教育》作為戲棚粵劇融合新高中課程的教材及課程設計參考。[9][10]她編撰出版香港首部粵劇編劇課程專書:《粵劇編劇基礎教程》,講述「粵劇本體知識」,論述「經典劇本賞析」和「編劇技巧漫談」。[11]

2012年,她跟隨香港粵曲表演藝術家梁素琴學習粵曲子喉,之後出版《素心琴韻曲藝情》一書,記述梁以忠、梁素琴父女之藝術成就,並剖析梁素琴獨創之「琴腔」。[12][13][14]她亦推廣以「舞台官話」唱粵劇的「古腔粵劇」:嶺南八大曲之一的《辨才釋妖》。[15]

著作

  • 吳鳳平(2015)。《素心琴韻曲藝情》。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881302501
  • 梁以忠、梁素琴、吳鳳平等(2014)。《嶺南餘韻:梁以忠、梁素琴:嶺南八大曲唱腔藝術研究及傳承》。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881302587
  • 吳鳳平、陳鈞潤(2013)。《葉紹德粵劇劇本精選(漢英雙語)》。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789881956347
  • 林偉業、吳鳳平、盧萬方等(2012)。《戲棚粵劇與學校教育》。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789881956392
  • 葉紹德、阮兆輝、吳鳳平(2011)。《粵劇編劇基礎教程》。香港:香港八和會館及八和粤劇學院。ISBN 9789881956354
  • 吳鳳平、鍾嶺崇(2009)。《梁醒波傳:亦慈亦俠亦詼諧》。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ISBN 9789626785959
  • 林偉業、吳鳳平、鍾嶺崇(2009)。《紫釵記教室:搭建粤劇教育的互動學習平台》。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789881751430
  • 吳鳳平、林偉業(2009)。《中文閱讀能力訓練:認讀、理解、策略》。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在職教師教育計劃。ISBN 9789628093410
  • 吳鳳平、鍾嶺崇、林偉業(2008)。《帝女花教室》。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789881751416
  • F. Marton、盧敏玲、吳鳳平等(2001)。《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從差異開始:教師自學教材》,香港,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課程學系。
  • 吳鳳平(1985)。《廣州話同形多音多義字在香港中國語文教學問題之探討》。碩士論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

文章

  • 吳鳳平(2015)。〈從易經看中國傳統的管理智慧—以師卦為例〉,《廿一世紀董事》(頁38-39)。香港:香港董事學會。
  • 吳鳳平、彭玉文(1998)。〈小學目標為本課程中文科校本行動研究──讀者劇場及創作劇的新嘗試〉。《課程論壇》,8(1), 頁79-89。香港:香港大學課程學系。
  • 吳鳳平、黃瑞珍(1997)。〈工程文書寫作訓練與在職專業語文課程設計〉。《課程論壇》,7(1),頁59-66。香港:香港大學課程學系。
  • 吳鳳平(1995)。〈香港小學四年級學生記敘文(故事)閱讀訓練的課堂話語分析〉,《國際語文教育研討會(1994:香港)》,頁317-340。香港:香港大學課程學系。
  • 吳鳳平(1995)。〈香港小學中國語文科行動研究發展模式探討〉,《中國語文教學研討會(1995:香港)》,頁85-940。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李學銘、陳榮石、吳鳳平(1992)。〈香港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語誤分析〉,《香港語文教育學院國際研討會(1991:香港)》,頁181-197。香港:香港教育署。

參考文獻

  1. ^ 1.0 1.1 劉靖之. 香港音樂史論:粵語流行典‧嚴肅音樂‧粵劇. 商務印書館. 2013: 369 (中文(香港)). 
  2. ^ 吳鳳平. 廣州話同形多音多義字在香港中國語文敎學問題之探討.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 1985-06-25 (中文(香港)). 
  3. ^ Ng, Fung-ping Dorothy. A study of the role of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mediating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in CMI and EMI classrooms in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4 (英语). 
  4. ^ 政府公布新一屆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任命.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14-10-31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中文(香港)). 
  5. ^ 名譽顧問. 香港八和會館.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中文(香港)). 
  6. ^ 評審小組 (PDF). 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8-28) (中文(香港)). 
  7. ^ 博物館專家顧問 (PDF). 香港博士館.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8. ^ 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名單 (PDF). 香港立法會.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9. ^ 《梁醒波傳》變通識教材. 蘋果日報. 2010-04-01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10. ^ 港大編粵劇教材融入新高中. 星島日報. 2012-12-06 (中文(香港)). 
  11. ^ 《粵劇編劇基礎教程》出爐. 大公報. 2012-01-12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12. ^ 新書記錄「琴腔」妙韻. 大公報. 2017-02-22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13. ^ 肖静文. 梁氏父女鑄粵劇經典 素心不染 琴韻妙腔. 香港商報. 2017-02-27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14. ^ 白若華. 《素心琴韻曲藝情》新書推廣唱腔藝術. 文匯報. 2017-02-28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15. ^ 卡夫卡. 古腔粵劇,重現港大. 信報. 2017-02-22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1)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