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穆之(360年—417年11月27日),道和,小字道民東莞郡莒縣人。西漢齊王劉肥的後裔。東晉末年政治人物,官至尚書左僕射。劉穆之深受劉裕倚仗,更屢次在劉裕領兵在外時留守建康,並且總掌朝廷內外事務。

劉穆之
出生360年
東晉僑置徐州京口
逝世417年11月27日
東晉建康
职业東晉尚書左僕射、前將軍、丹楊尹

生平

劉穆之家族世居京口。他年輕時喜歡讀書,故此博覽群書,通曉多種知識,為琅邪內史江敳賞識,擔任其建威將軍府主簿

重建秩序

元興三年(404年),劉裕京口(今江蘇鎮江市)起兵討伐桓玄,佔領京口後向何無忌詢問主簿人選,何無忌就推薦劉穆之擔任。劉裕不久就擊敗桓玄,攻佔了建康,當時決定大事的都是劉穆之,縱然很多事都要倉促決定,但都處理得相當妥當。劉裕亦視劉穆之為心腹,凡事都詢其意見;劉穆之亦盡心協助,不遺餘力。當時東晉法律寬鬆,綱紀不立,門閥豪強可恃勢凌人,平民則無法自處。劉穆之都以當時形勢調校矯正法令,更讓平民對法律有所適從。在劉裕以身作則下,很快就改變了當時的政治風氣。

劉穆之一度轉任尚書祠部郎,及後再任劉裕的府主簿,再轉紀室錄事參軍,領堂邑太守。又因平定桓玄的功勳,封西華縣五等子

助取朝權

義熙三年(407年)十二月,揚州刺史、錄尚書事王謐去世,按位望應以劉裕接任。至次年(408年)正月,劉毅因為不想劉裕接任,以錄尚書事坐鎮中樞,於是建議由中領軍謝混接替,或劉裕於丹徒(今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任揚州刺史,而中樞事務就交由孟昶負責。當時劉毅派了尚書右丞皮沈將兩個建議告知劉裕,而皮沈就先去見劉穆之,並將朝中議論的情形也一併告知。劉穆之聽後就假裝如廁,暗中告訴劉裕不可順從皮沈帶來的兩個建議。劉裕與皮沈見面後就召來劉穆之詢問原由,劉穆之則說晉朝經歷過司馬道子亂政及桓玄篡位後天命已移,劉裕以今天的功勳和地位已經是退不下來的了,而劉毅等人其實並不是心服在劉裕之之下,終會有一番爭鬥。又表示楊州是根本之地,不可以由他人掌握,若果現在放棄就必會受制於人,權柄一失亦不可再拿回來,要劉裕以議題重要為由,親身入朝討論,以穩取揚州刺史的位置。最終劉裕聽從,亦順利接任揚州刺史、錄尚書事一職,掌握了中樞權力。

義熙五年(409年),劉裕北伐南燕,劉穆之隨軍;次年滅南燕後因應盧循叛亂威脅建康,劉穆之又隨劉裕率軍回守建康。劉穆之在這兩件事上都經常在背後計謀劃策,決定要事。劉毅因而厭惡劉穆之,常故作平常地和劉裕表示劉穆之權力太重,但劉裕卻更加信任劉穆之,並讓劉穆之轉任其司馬。義熙八年(412年),加劉穆之丹楊尹。

屢掌後事

同年,劉裕率軍攻伐荊州刺史劉毅,諸葛長民監太尉府留事,留守建康,總攝後事,又留劉穆之輔助他,故加劉穆之建威將軍。當時諸葛長民自認為自己多行不法之事,經常怕被懲治,劉毅於同年被擊敗自殺後,諸葛長民更加不安,意圖作亂,當時就問劉穆之:「人們說太尉(劉裕)和我不和,為甚麼呀?」劉穆之就安撫道:「劉裕西征,將年老母親和幼小弟弟都交託給將軍,怎會不和呀!」諸葛長民聽後一直猶豫不決,劉裕亦迅速返回建康,誅殺諸葛長民[1]

義熙十年(414年),劉穆之進位前將軍。次年(415年),劉裕率兵討伐司馬休之,留中軍將軍劉道鄰監留府事,劉穆之加任尚書右僕射,領選,留府事無大小都由他決定。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北伐後秦,留世子劉義符監太尉留府,劉穆之再次留鎮建康,轉尚書左僕射,領監軍、中軍二府軍司。劉穆之在建康總掌朝政,又要支援在外出征中的軍隊,做事來也十分順暢。

義熙十三年(417年)九月,劉裕滅後秦,佔領關中,並打算以關中作基地繼續進行北伐。但劉穆之於十一月辛未日(11月27日)去世,享年五十八歲。劉裕聞訊後感到震驚和悲痛,亦感到自己於京邑根本之地已空虛無靠,於是決意起行返回建康,留年僅十一歲的劉義真王鎮惡等諸將留守關中。而因朝廷大事向來倚重劉穆之,其死後朝廷亦大為恐懼,劉裕以徐羨之代管留任之事,但平時由劉穆之決定的大事都需要向劉裕請示。朝廷追贈散騎常侍、衞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後劉裕又上書皇帝稱頌劉穆之,於是改贈侍中司徒,追封南昌縣侯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篡晉稱帝,又追念劉穆之等人,追封劉穆之為南康郡公,賜諡號文宣。劉裕曾說:「穆之若果沒有死,就會助我治理天下。現在可說是『賢人去世了,國家危殆了』[2]。」又說:「穆之死後,人們都輕視我。」[3]可見劉裕對其的思念。

性格特徵

  • 劉穆之喜好與賓客來往,並在滿座賓客中廣布耳目,獲得大量資訊。
  • 劉穆之對劉裕忠誠坦白,他從賓客中獲得的資訊都一概告訴劉裕。有人因而譏笑他,但他卻答:「以劉裕的英明,將來他也會知道。我承蒙他的恩德,應該毫無隱瞞忌諱,這就好像張遼報告關羽打算叛變那樣。」而劉裕平時行事舉止,劉穆之也加以約束,如他就曾指劉裕書法差,望其多加留意,並教劉裕寫大字,令劉裕的字「足有所包,且其勢亦美」。劉裕順從,於是他一張紙就只能寫六七個字。
  • 劉穆之向劉裕推薦人才時,若果劉裕不納,劉穆之就會一直推薦,直至劉裕接受為止。並常說:「我雖然及不上荀令君這麼能推薦才德兼備的人才,但我就不會推薦無才無德的。」
  • 劉穆之與朱齡石皆擅長於寫書信,一次兩人就在劉裕面前回覆公務書信,一個早上的時間劉穆之就處理了一百封,朱齡石也處理了八十封,而劉穆之在期間對話不斷。
  • 劉穆之在劉裕率軍在外時掌握留守建康重任,處理各項要事,故此經常有大量賓客前去見他,各樣的文件書信堆滿了房間,而他可以一面看著文件,一面寫著答覆書信,一面聽著他人對其的報告或要求,一面還親口回答,同時一心四用也絕不混亂,都能將事做好,可見其辦事能力之強。
  • 劉穆之奢侈,每次吃飯都必定很豐盛,故作了十人份量。因為劉穆之喜歡與賓客來往,故吃飯也常與賓客同食,即使遇上賓客不足十人,他的手下就會與他同食,更成慣例。劉穆之更曾以此向劉裕說:「我家本來就貧窮微賤,常吃不飽。自叨了你的光後,雖然經常心存節儉,不過每日飲食都會稍為豐富。除了這一項,我絕不負於你。」

逸事

  • 劉穆之曾與劉裕一同泛海,突然遇上大風,劉穆之驚懼之下望到有兩條白龍在船底夾著船。後來他們去了一座山,看見那山高聳秀麗,山上樹林亦茂密,十分高興。[4]
  • 劉穆之年輕時家境貧窮,但卻喜歡飲酒吃飯,經常去妻子哥哥家中沾飯吃,雖然常常受辱,但都不以為恥。其妻江氏於是禁止他再去。後來江家有宴會,明令劉穆之不要去,但他還是去了,並在吃完後索要檳榔。江氏兄弟於是說:「檳榔是用來消滯的,你常常捱餓,也需要它嗎?」江氏後來剪下自己的頭髮去賣,買來菜肴讓江氏兄弟請劉穆之吃飯,但自此以後都不再替丈夫梳洗了。劉穆之出任丹楊尹後,要召江氏兄弟來,江氏於是哭著向丈夫下拜作陳謝,劉穆之說:「我本來就沒怨恨過,不用憂心呀。」飲飽食醉後就命廚子弄來一斛檳榔。[5]
  • 有說劉裕北伐後秦期間,曾命太尉左長史王弘為使者回到建康,並暗示朝廷賜劉裕九錫。劉穆之得知這是劉裕的意思後因愧疚恐懼而生病,及後去世[6]

家庭

妻子

子女

  • 劉慮之,長子,嗣爵,官至員外散騎常侍
  • 劉式之,次子,官至左衞將軍、吳郡太守
  • 劉貞之,幼子,官至寧朔將軍、江夏內史
  • 劉氏,穆之女,嫁蔡祐

註釋

  1. ^ 《晉書·諸葛長民傳》:「裕深疑之(諸葛長民),駱驛繼遣輜重兼行而下,前剋至日,百司於道候之,輒差其期。既而輕舟徑進,潛入東府。明旦,長民聞之,驚而至門,裕伏壯士丁旿於幙中,引長民進語……旿自後拉而殺之。
  2. ^ 《南史·劉穆之傳》:「及帝愛禪,每歎憶之,曰:『穆之不死,當助我理天下。可謂「人之云亡,邦國殄瘁」(《詩經·大雅·瞻卬》)。』」
  3. ^ 《南史·劉穆之傳》:「帝後復曰:『穆之死,人輕易我。』」
  4. ^ 《建康實錄·卷第十》,《宋書·劉穆之傳》亦有同樣記載,但稱是夢境。
  5. ^ 《南史·劉穆之傳》
  6. ^ 《宋書·王弘傳》:「(王弘)從北征,前鋒已平洛陽,而未遣九錫,弘銜使還京師,諷旨朝廷。時劉穆之掌留任,而旨反從北來,穆之愧懼,發病遂卒。」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宋書·卷42》,出自沈约宋书
 南史·卷15》,出自李延壽南史

參考資料

  • 《宋書·劉穆之傳》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三至一百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