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謐
王謐(360年—408年2月5日),字稚遠,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末年重要官員,東晉建威將軍王劭子,因四伯父王协無子而過繼過去作嗣子。王謐曾經在桓玄建立的桓楚朝廷中擔任司徒,而在桓玄篡位前和劉裕起兵擊敗桓玄並佔領建康後,王謐都曾領司徒。雖然曾經在桓玄朝中擔任高官,他亦自疑,不過最終仍在高位去世,名聲不損[1]。
生平
王謐年輕有美譽,與桓胤及王綏齊名,曾幫劉裕還過賭債。初拜秘書郎,承襲王協爵位武岡侯,後歷任秘書丞、中軍長史、黃門郎、侍中等職。元興元年(402年),驃騎大將軍司馬元顯討伐荊州刺史桓玄,反被桓玄所敗,王謐奉詔見桓玄,桓玄親信禮待他。桓玄隨後消滅了司馬元顯與其父會稽王司馬道子的勢力,掌握朝權,以王謐為建威將軍、吳國內史,但未至郡又改以為中書令、領軍將軍、吏部尚書。元興二年(403年)遷中書監,加散騎常侍,領司徒。同年桓玄篡位,以王謐兼太保,奉璽綬代表晉安帝禪讓帝位給桓玄。桓玄即位為帝後,封王謐為「武昌縣開國公」,並加班劍二十人作禮遇。
元興三年(404年),劉裕等人起義兵討伐桓玄,桓玄兵敗撤離建康,劉裕遂入建康,置留臺百官。王謐與眾官推劉裕為揚州刺史,劉裕辭讓,並以王謐為侍中、領司徒、揚州刺史、錄尚書事;而王謐就推劉裕為使持節、都督八州諸軍事、徐州刺史[2]。
不過,王謐自以自己受桓玄所寵信,參與了桓玄篡位的行動,並在桓楚擔任了司徒[3],故此自感十分不安。而劉毅亦常責問王謐「璽綬何在」,正謂當日王謐奉璽綬禪讓帝位予桓玄的事,更令其恐懼。不久,王愉和王綏因自疑而圖謀攻襲劉裕,因陰謀泄露而被劉裕誅殺,王謐堂弟王諶當時就勸說王謐到吳國起兵,對他說:「王綏無罪,而義軍誅殺他,是在除去時望。堂兄你早有名譽,加上地位如此高,能不危險嗎?」[4]王謐因而恐懼出奔。劉裕不久以武陵王司馬遵承制總百官事,並上請司馬遵派人追還王謐。王謐回去後仍以本官受任,並加班劍二十人。
子女
延伸阅读
[编]
參考資料
- 《晉書·王謐傳》
- 《宋書·武帝记 上》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三》
- ^ 《晉書·王綏傳》:「(王)謐位官既極,保身而終。(桓)胤以從坐誅,聲稱猶全。(王)綏身死,名論殆盡。」
- ^ 此據《資治通鑑》,《晉書·安帝紀》則為行鎮軍將軍、徐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假節。
- ^ 《晉書·安帝紀》有「桓玄司徒王謐推劉裕行鎮軍將軍、徐州刺史。」之語
- ^ 王諶欲策反王謐之事为唐初编成的《晋书》“王导传”所载(“謐從弟諶,少驍果輕俠,欲誘謐還呉,起兵爲亂,乃説謐曰:「王綏無罪,而義旗誅之,是除時望也。兄少立名譽,加位地如此,欲不危,得乎!」謐懼而出奔。”),而距离此事更近的南朝梁编成的《宋书》“武帝记上”则仅记载王諶劝王謐逃难而无劝其起兵事("及王愉父子誅,謐從弟諶謂謐曰:「王駒無罪,而義旗誅之,此是剪除勝己,以絕民望。兄既桓氏黨附,名位如此,欲求免得乎?」駒,愉小字也。謐懼,奔于曲阿。")。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四》:「(義熙三年)十二月,戊子,武岡文恭侯王謐薨。」
- ^ 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201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 ^ 《宋書·殷景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