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關
建筑物入门处到正厅之间的一段转折空间
玄關,又稱門廳,是指建築物入門處到正廳之間一段轉折空間,東亞傳統建築中具有「藏」的概念,玄關是屋外、屋內的緩衝,使屋外、屋內有一定隔開[1]。
詞源
本來,玄關是在中國道教(煉丹術的內丹之法中,體內的氣繞巡全身時氣最先通過的地方)、禪宗(達摩將禪宗傳來中國時,指示將dhyāna譯作玄,後改譯作禪)等思想使用的用語,來源是「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玄牝之門)。[2],後來以「玄關」一詞指建築物入口處的空間。
宗教上的玄關
在一貫道裡,玄關是三寶之一。佛家偈:「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人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玄關指的是每個人的明心自性。
東亞傳統建築中的玄關
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玄關常有屏風或中門(位於門後室內正中的屏門)隔開門口和大廳,有些住宅會在玄關位置放椅子。一些以獨立建築為正門的宅院,入口大門內的位置就是玄關。
在日本,玄關指的是設置在禪寺方丈的入口[3]或是在書院造式屋宅正式出入口處設置的房間或建築[3],此外在江戶時代也把設有式台(高起的地板向土間突出的遮版,可將鞋子置於其下方)的出入口稱作「玄關」[4]。明治時代以後,逐漸演變成代指任何形式的住居、公共建築的出入口。
玄關與鞋子
在日本、朝鮮半島、古代中國、越南、琉球、台灣、香港部份家庭、以及現代中國大陸,一進到玄關幾乎都必須脫下鞋子。還有,在東亞、東南亞等廣大地區,擁有在玄關處脫鞋習慣的文化也不少。另外,在美國南部一些郊區房子中,也有稱作Mud Room這種用來脫放外套與鞋子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