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淇(1919年5月31日—1996年12月3日),原名宋奇,又名宋悌芬Stephen Soong),筆名林以亮浙江吳興人,知名文藝評論家和翻譯家。戲劇家宋春舫之子。任職文化界和電影界,對文學批評、翻譯、《紅樓夢》均有心得。

宋淇
逝世1996年 编辑维基数据
母校
职业翻译家 编辑维基数据

生平

1936年進入燕京大學西語系。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奉父命去上海避战,恰逢“八一三”事变,辗转求学于内地,最终经香港回上海租界内大学借读。1938年春,进入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英文系,与夏济安柳存仁等成为同学。1939年,重回燕京大学,次年以名誉文学士畢業,後留校擔任西語系主任助教。三十至四十年代,曾在上海從事話劇工作,編寫過《皆大歡喜》等名劇,並曾領導有名的金都劇團。1949年5月移居香港,1952至53年間出任香港美國新聞處書籍翻譯項目主編。曾用林以亮的筆名,發表過不少文章,其後輯錄成《林以亮佚文集》等著作。1955年受聘為國際影片發行公司(後改組為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簡稱電懋〕)劇本編審委員會四位編審人之一,張愛玲就是由他介紹為電懋寫劇本的。宋淇與夏志清張愛玲錢鍾書傅雷等人有深交,夏志清最初讀張愛玲、錢鍾書的作品是宋淇所推薦的。他在電懋亦編過《南北和》(1961)、《有口難言》(1962)等劇本。1958 年轉任電懋製片部主任,由他負責製作的名片有《空中小姐》(1959)、《野玫瑰之戀》(1960)等。1965年加盟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出任編審委員會主任。1968年開始,受聘於香港中文大學,任校長特別助理,兼任該校的翻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張愛玲在洛杉磯公寓去世,遺物則交由宋淇、鄺文美夫婦保管。

1996年12月3日病逝於香港。

著作

宋淇一生著譯極富,有《昨日今日》、《更上一層樓》、《林以亮詩話》、《林以亮論翻譯》、《〈紅樓夢〉西游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文學與翻譯》、《张爱玲往来书信集:(I)紙短情長+(II)書不盡言》、《張愛玲私語錄》。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歌是宋淇作词。[1]

翻譯

宋淇翻譯了不少西洋文學作品,以下引用他所譯19世紀法國作家皮埃爾.路易斯法语Pierre Louÿs散文詩為例子:[2]

蘆笛
  在杜鵑花生日那一天,他送給我一枝蘆笛,是用切得很細的蘆葉做成的,用白蠟給連接起來,在我的咀唇上是如此的甜美,像蜜。
  他把我放在他的膝上,教我如何吹奏,可是我卻有一點顫抖。他在我吹完之後吹奏,聲音是那麼的輕柔,連我都幾乎聽不見。
  我們彼此之間沒有甚麼話可說,雖然我們是那麼的貼近;可是我們的歌聲卻互相應和,而我們的咀唇也輪流地和蘆笛接觸。
  天晚了,那和夜晚一起出現的青蛙已經在歌唱了。我的母親永遠不會相信我逗留得那麼久,是為了尋找那失去的腰帶。

家庭

宋淇妻子鄺文美為翻譯家、英語專家鄺富灼之長女。宋淇長子宋以朗是香港知名網志東南西北(zonaeuropa.com)的創立人。

注釋

  1. ^ 昂膛山人. 【尋夢園】中大學生會會歌撰詞人. 文匯報. 2017年2月24日: A26 [2017年6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25日) (中文). 
  2. ^ 林以亮:《林以亮詩話》(台北:洪範書店,1976),頁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