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典範條目/2005年

典範條目/特色列表存檔:

(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2005年第1篇特色條目

泰山石刻拓印
泰山石刻拓印

漢字或稱中文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意音文字書寫系統(也稱中文)。漢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採用的意音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漢字也被日文朝鮮文,以及古代越南文東亞多國語言使用。由於表意文字特性,讓漢字可以跨語言使用,曾長期成為東亞地區交流唯一文字。今可略分為正體中文(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兩個系統。前者用於台灣香港澳門北美的華人圈中;後者用於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東南亞華人社區。漢字書寫體系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源文字之一,在漢字的影響下,還產生過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古壯字古白字古布依字字喃等文字。

2005年第2篇特色條目

塔

是一種在亞洲常見的,有著特定的形式和風格的東方傳統建築。塔起源於佛教(浮屠),通常很高。塔這種建築形式緣起於古代印度,稱作窣堵坡,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築,隨著佛教在東方的傳播窣堵坡這種建築形式也在東方廣泛擴散,發展出了塔這種極具東方特色的傳統建築形式。經歷了經歷了長期的發展,並與臨近區域的建築體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樓閣式塔密檐式塔亭閣式塔等多種形態結構各異的塔系。所使用的材質也從傳統的夯土木材擴展到了磚石陶瓷琉璃金屬等材料。14世紀以後,塔逐漸從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因此按照經律系統,塔可以分為佛塔文峰塔

2005年第3篇特色條目

利瑪竇畫像
利瑪竇畫像

利瑪竇(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學者1583年明代萬曆年間)來到中國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譯為瑪提歐·利奇,利瑪竇是他的中文名字,在中國頗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稱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他除傳播天主教教義外,還廣交中國官員和社會名流,傳播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他的著述不僅對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日本朝鮮半島上的國家認識西方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稱他「最大的貢獻是在「文化交融」的領域上。」

2005年第4篇特色條目

王菲音樂專輯「唱遊」的封面。
王菲音樂專輯「唱遊」的封面。

王菲(1969年8月8日- ),中國歌手與影視女演員。她於1987年由出生地北京前往香港發展。曾使用藝名王靖雯。王菲在華人世界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日本等地也有一些歌迷。她唱過許多經典的歌曲,音樂又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有不少評論家都認為她是十年來華語樂壇最出色的女歌手之一,因此她被視為大中華地區的「樂壇天后」。事業顛峰期於1994和1998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兩度奪得「最受歡迎女歌星」;於1994至1997、1999至2000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六度奪得「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女歌星」;於2000年度和陳慧琳陳奕迅一同奪「四台聯頒音樂大獎-傳媒大獎」。

2005年第5篇特色條目

苯

(C6H6)在常溫下為一種無色、有甜味的透明液體,並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苯可燃,有毒,也是一種致癌物質化學上,苯是一種碳氫化合物也是最簡單的芳烴。它難溶於,易溶於有機溶劑,本身也可作為有機溶劑。苯是一種石油化工基本原料。苯的產量和生產的技術水平是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誌之一。苯具有的環系叫苯環,是最簡單的芳環。苯分子去掉一個氫以後的結構叫苯基,用「Ph」表示。因此苯也可表示為「PhH」。苯最早是在18世紀初研究將煤氣作為照明用氣時合成出來的。一般認為苯是在1825年麥可·法拉第發現的。

2005年第6篇特色條目

2004年7月的三峽大壩
2004年7月的三峽大壩

三峽工程中國正在長江中上游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有時也稱為三峽水電站三峽大壩三峽水庫,分布在中國重慶市湖北省宜昌市長江幹流上,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秭歸縣三斗坪,並和其下游不遠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調度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型的工程項目,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1994年12月14日,各方在三峽壩址舉行了開工典禮,宣告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工程共分三期進行,總計約需17年,目前已完成一期和二期,正在進行第三期,預計到2009年可全部完工。

2005年第7篇特色條目

張騫出西域圖(敦煌壁畫)
張騫出西域圖(敦煌壁畫)

絲綢之路,指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約於公元前五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

2005年第8篇特色條目

1933年的葉芝像
1933年的葉芝像

威廉·巴特勒·葉芝愛爾蘭詩人、劇作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葉芝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艾比劇院的創建者之一。葉芝早年的創作仍然具有浪漫主義的華麗風格,善於營造夢幻般的氛圍。然而進入不惑之年後,在現代主義詩人伊茲拉·龐德等人的影響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參與愛爾蘭民族主義政治運動的切身經驗的影響下,葉芝的創作風格發生了比較激烈的變化,更加趨近現代主義了。葉芝不僅僅是艾比劇院的決策者之一,也曾擔任愛爾蘭國會參議員一職。葉芝曾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藝術化且洋溢著靈感的詩作表達了整個民族的靈魂」。

2005年第9篇特色條目

最後一位「純潔的哈里發」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的陵墓位於伊拉克納傑夫的阿里清真寺
最後一位「純潔的哈里發」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的陵墓位於伊拉克納傑夫的阿里清真寺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西亞阿拉伯人中世紀創建的一個伊斯蘭封建帝國。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如《經行記》、《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遼史》等,均稱之為大食國,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帝國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權共和時期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兩個世襲王朝。帝國最強盛的時候,疆域東起印度河中國邊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達裏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繼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之後又一個地跨三洲的大帝國。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國的興起改變了周邊許多民族的發展進程,在中世紀的歷史上產生重要的影響。

2005年第10篇特色條目

科舉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發明。科舉始於605年時的隋朝,發展並成熟於唐朝,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才在1905年被廢除,持續了整整1300年。其間科舉產生的進士接近十萬,舉人、秀才數以百萬,宋、明兩代以及清朝漢人的名臣能相、國家棟梁之中,進士出身的佔了絕大多數。科舉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直接催生了不論門第、以考試產生的「士大夫」階層。鄰近中國的亞洲國家如越南日本朝鮮也曾引入了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現代社會選拔公務員的制度亦是從科舉制間接演變而來。科舉為中國歷朝發掘、培養了大量人材。

2005年第11篇特色條目

日本刀
日本刀

日本刀依據形狀、尺寸分為太刀打刀脇差短刀等。廣義上還包括長巻薙刀、劍、槍等。自古以來作為武器的同時以其優美的造型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美術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的象徵意義。與其他國家的刀類不同、日本刀最大的一項特點就是在外形裝飾之外刀體本身展現出藝術感。在日本制刀人被稱作「刀工」、「刀匠」、或「刀鍛冶」。日本刀的形態,從平安後期一直到幕末,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從直刀到彎刀的的轉變,直刀適合扎刺,彎刀適宜揮斬,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轉變主要是戰鬥樣式的變遷造成的,從平安末期開始,為適合馬上作戰,刀具不斷被改良。

2005年第12篇特色條目

大五碼Big5)是使用繁體中文字社群中最常用的電腦漢字字符集標準,共收錄13,053個中文字,其中有二字為重覆編碼。在使用簡體中文字社群,最常用的是GB 2312及其後續的國標標準。在Big5碼誕生後,大部分台灣的電腦軟體都使用了Big5碼,加上倚天中文系統的普及,使後來的Microsoft Windows 3.1等亦與以採用。台灣政府爾後發展的國家標準中文交換碼(CNS 11643)由於先天所限,必須使用3位元組來表示一個中文字,與現行英語軟體欠缺相容,所以普及率遠遠不及Big5碼。2003年,Big5被收錄到台灣官方標準的附錄當中,取得了較正式的地位。這個最新版本被稱為Big5-2003。

2005年第13篇特色條目

Image:Typhon and Zeus.jpg
Image:Typhon and Zeus.jpg

堤豐希臘神話中象徵風暴妖魔巨人。該詞在希臘語中義為「暴風」或「冒煙者」。據《神譜》記載,堤豐為地母該亞和冥淵神塔耳塔羅斯的幼子。《荷馬贊詩》保存了另一種說法:宙斯劈開頭顱,生出雅典娜赫拉心中懷了怨隙,跑去禱告天父地母和塔爾塔羅斯,請他們賜個兒子,力量要遠勝丈夫。此後她整年未與宙斯共枕,不受孕而生下堤豐。傳說降生之地在奇里乞亞山洞。堤豐有百個龍頭,最為出名。每張口中,暗色的蛇信伸縮吞吐。百雙駭人的眼裡不時噴出烈焰。它的吼聲也變化多端:有時作人言,有時如牛吼,如獅嘯,如犬吠,聲若奔雷,響徹四極。

2005年第14篇特色條目

香港地鐵
香港地鐵

香港地鐵香港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地鐵有限公司營運。自1979年開通以來,香港地鐵已經發展成有8條路綫,全長90.9公里的鐵路系統網絡。系統共有52個車站,其中14個為轉車站。2005年8月1日,往返欣澳及迪士尼站之無人駕駛鐵路迪士尼綫開始投入服務。市民紛紛趁暑假周末,帶同子女前往試搭新車,並參觀迪士尼站及附近的迪欣湖等設施。香港地鐵收費分成人及特惠兩種。12歲以下的小童、65歲或以上的長者、12-25歲的全日制學生才可使用特惠票。3歲以下的小童則可免費乘搭。不同於其他不少地鐵系統,香港地鐵收費並非劃一,而是根據路程長短而定。所乘搭的站數越多,收費就會越高。

2005年第15篇特色條目

霧氣瀰漫的森林
霧氣瀰漫的森林

濕度一般在氣象學中指的是空氣濕度,它是空氣水蒸氣的含量。空氣中液態固態的水不算在濕度中。不含水蒸氣的空氣被稱為干空氣。由於大氣中的水蒸氣可以占空氣體積的0%到4%,一般在列出空氣中各種氣體的成分的時候是指這些成分在干空氣中所占的成分。空氣的溫度越高,它容納水蒸氣的能力就越高。雖然水蒸氣可以與空氣中的部分成分進行化學反應,或者被多孔的粒子吸收,但這些過程或反應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相反的大多數水蒸氣可以溶解在空氣中。干空氣一般可以看作一種理想氣體,但隨著其中水汽成分的增高它的理想性越來越低。這時只有使用范德華方程才能描寫它的性能。

2005年第16篇特色條目

香港區旗
香港區旗

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它由位於珠江口、南中國海上的香港島,與中國大陸連接的九龍半島新界地區,以及附近的二百三十五個小島組成。東北部東平洲以北海域及北部深圳河對岸就是廣東省深圳市。香港曾一直都是中國領土,但相繼於1842年1898年間被清朝政府分批割讓及租借予英國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兩國政府所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諾執行「一國兩制」政策,在50年之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將不會在香港實施,香港將享受到除外交和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

2005年第17篇特色條目

紅黑樹
紅黑樹

紅黑樹是一種自平衡二元搜尋樹,是在計算機科學中用到的一種資料結構。它是在1972年Rudolf Bayer發明的,他稱之為"對稱二叉B樹"。它是複雜的,但它的操作有著良好的最壞情況運行時間,並且在實踐中是高效的: 它可以在O(log n)時間內做查找,插入和刪除,這裡的n 是樹中元素的數目。紅黑樹和AVL樹一樣都對插入時間、刪除時間和查找時間提供了最好可能的最壞情況擔保。這不只是使它們在時間敏感的應用如即時應用中有價值,而且使它們有在提供最壞情況擔保的其他資料結構中作為建造板塊的價值;例如,在計算幾何中使用的很多資料結構都可以基於紅黑樹。

2005年第18篇特色條目

錦里
錦里

成都中國四川省會。因為唐時當時蜀地盛產蜀錦,有朝廷專管織錦的官員居住於此,因此被稱為錦官城。又因為五代後蜀後主孟昶,曾在成都城牆上遍植芙蓉花,又被稱為芙蓉城。成都是中國西南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近4000多年的歷史。在夏代紀年的早期階段,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發達的金沙文明,它是古蜀文化發展的一個巔峰,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公元前4世紀蜀國開明王朝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2005年第19篇特色條目

老城區里櫻桃園的桁架式建築
老城區里櫻桃園的桁架式建築

美因茨德國萊茵蘭-法耳茨邦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它位於萊茵河左岸,正對美因河注入萊茵河的入口處。美因茨有一個大學,是主教座位,多個電視台廣播電台的總部在這裡。美因茨自稱是萊茵河地區狂歡節的一個中心。其附近的大城市有威斯巴登達姆施塔特法蘭克福。美因茨是萊茵蘭-法耳茨邦的五個主要中心之一。與與它隔岸而對的黑森邦首府威斯巴登一起它們組成一個雙重中心。美因茨市區內最早的居民點是凱爾特人設立的。在前一千年後半葉凱爾特人是萊茵河畔最主要的居民。

2005年第20篇特色條目

西蘭公國
西蘭公國

西蘭公國是一個由個人宣稱建立而未被承認的國家(實體)。它聲稱怒濤塔(Roughs Tower)是該國的領土。這是一個位於北緯51°53'40",東經1°28'57"的廢棄人造建築,座落於英吉利海峽之上,大約距英國薩福克郡海岸10公里(6英里遠)。該國自建立以來一直由其元首派迪·羅伊·貝茨和他的家人以及合作人占據。西蘭公國的常住人口很少超過五人,其可供居住的領土面積大約有550平方米。西蘭無疑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私人國家。雖然沒有什麼人把它的主權和合法性當作嚴肅的事情看待,不過在國際法的應用領域,有時候人們仍然把它當作一個有趣的個案來加以研究。

2005年第21篇特色條目

香港的雙層電車
香港的雙層電車

香港電車香港唯一的有軌電車系統,行駛香港島北部,來往筲箕灣堅尼地城,另有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每日平均可接載24萬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香港電車路線全長13公里,路軌總長30公里。其中堅尼地城至筲箕灣段全為雙線行車,跑馬地段則是約3公里的單線。香港電車目前共有7個電車總站,分別是堅尼地城石塘咀西港城銅鑼灣北角筲箕灣跑馬地。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是香港最早的交通工具之一。香港電車除了是港島北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還是外地旅客的著名景點之一。經歷百年來的變遷,香港電車現在是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業務。

2005年第22篇特色條目

香港是個有多語言的地方
香港是個有多語言的地方

香港語文香港常見的語言和文字。根據《香港基本法》第9條和《法定語文條例》第5章第3條第1節,目前香港的法定語文是中文英文,而政府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即書面上使用中文和英文,口語上使用廣東話(或稱為粵語,於香港專指漢語粵方言廣邦話)、普通話英語。香港華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廣東話,而非華裔人口則多以英語作交際語。香港大部分的居民都並非本地原居民,從中國大陸、以至世界各地遷居香港的人,都會把自己故鄉的語言帶到香港。另外香港文化也受世界各地的潮流所影響。因此,在香港所能聽到、能看見的語文遠不止廣東話和英語。

2005年第23篇特色條目

新聞記者
新聞記者

新聞自由,或稱新聞自由權,通常指政府通過憲法或相關法律條文保障本國公民言論、結社以及新聞出版界採訪、報道、出版、發行等的自由權利。新聞自由源起於等國對於出版自由的爭取,隨著社會演進,新聞自由理論基礎從傳統到新穎,新聞與出版的自由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逐漸發展出完整的權利體系。目前許多民主國家均承認新聞自由的重要性,許多非政府組織(例如:無國界記者)每年針對世界各國作出新聞自由程度評鑑。隨著科技進步,新聞媒體逐漸突破來自政府的壓力,但也有更多大企業給予新聞業帶來新的挑戰。

2005年第24篇特色條目

個人八達通卡,存有個人資料。直至2003年5月,香港已發出380,000張個人八達通卡。
個人八達通卡,存有個人資料。直至2003年5月,香港已發出380,000張個人八達通卡。

八達通香港通用的電子收費系統晶片內置在信用卡大小的塑膠卡片,替卡片增值後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過程。八達通在1997年9月1日開始使用,最初只應用在巴士、鐵路等公共運輸工具上,後來陸續擴展至其他行業,包括商店、食肆、停車場等業務,也用作學校、辦公室和住所的通行卡。增值的方法也由最初的增值機,擴展至商店付款處和以信用卡銀行戶口自動轉帳。八達通是全世界最早也是最成功的電子貨幣之一,普及程度也是全世界最高。截至2005年,香港總共流通1240萬張八達通,每日交易宗數也超過800萬。

2005年第25篇特色條目

孫中山立像,位於武漢紀念武昌起義的「首義廣場」。背後是武昌起義次日建立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該建築原為湖北諮議局,建於1900年,現為辛亥革命博物館。照片中的旗幟為十八星旗,代表十八個行省。
孫中山立像,位於武漢紀念武昌起義的「首義廣場」。背後是武昌起義次日建立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該建築原為湖北諮議局,建於1900年,現為辛亥革命博物館。照片中的旗幟為十八星旗,代表十八個行省。

辛亥革命是指一場發生在宣統三年(1911年),旨在推翻清朝君主政體,建立共和政體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在中國農曆干支紀年法中,1911年為辛亥年,故稱爲辛亥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爆發武昌起義,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一段時間的歷史。辛亥革命另一種廣義的用法,指自清末開始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滿清統治結束為止。

2005年第26篇特色條目

中山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所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珠江三角洲的中南部,珠江出海口的西岸。中山市是中國較早實行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現在已逐步成為以外向型經濟為導向的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城市。中山市因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而得名,近代以來湧現了一大批名人,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因而被稱為「名人城市」。中山市憑著城市綠化率高、環境衛生狀況良好等條件,近幾年陸續榮獲聯合國和中國政府的一些城市榮譽,在城市綠化、環境衛生方面的成績位於中國城市的前列。

2005年第27篇特色條目


深圳地鐵中國深圳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始建於1999年,並在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隨著深圳地鐵的開通,深圳已成為大中華地區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廣邦臺北後第七個擁有地鐵系統的城市。深圳地鐵第一期工程包括一號線和四號線,全長21.866公里,並設有19個車站。深圳地鐵與香港九廣東鐵均接駁到羅湖。羅湖為深圳經濟特區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邊界的陸路口岸之一,乘客可乘坐鐵路到該口岸,然後再接駁鐵路。除此之外,深圳地鐵一號線亦接駁到深圳市內著名旅遊點「世界之窗」,是為深圳地鐵第一期工程中一號線之終點站。

2005年第28篇特色條目

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是一家位於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足球俱樂部,成立於1902年3月6日,是現今歐洲乃至世界球壇最成功的俱樂部之一,2000年12月11日國際足球總會選出皇家馬德里為20世紀最偉大的俱樂部。皇家馬德里創會時叫做「馬德里足球俱樂部」,後來在1920年6月,由於獲得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的支持,俱樂部增加了「皇家」的頭銜。皇家馬德里主場為聖地牙哥·巴拿貝球場,於1947年12月14日落成,可以容納80,354人。皇家馬德里在歷史上一直成為歐洲最成功的俱樂部之一,曾經奪得9次歐聯冠軍,是目前贏得最多歐聯冠軍的俱樂部。而本土方面一共奪得29次西班牙甲組聯賽冠軍及17次西班牙盃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