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Sima Sam/Politics of Asia
促進了對包括南亞和東亞的亞洲政治的深入分析,其他選項包括東南亞和中亞。全球化、民族主義、核競爭和城市發展如何影響亞洲的政治生活?是什麼驅動了種族、宗教和性別的政治?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大陸、台灣地區、日本、朝鮮半島,以及印尼、泰國、土庫曼斯坦和該地區許多其他國家的政治(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具體特徵?
項目沿著兩條路徑組織(南亞/東亞),可選擇將兩者的課程結合起來,同時探索覆蓋該地區其他地區的課程。該學位從一系列學科視角考察亞洲政治,包括政治社會學、比較政治學、政治理論和國際關係。
政治分析框架 (Frameworks of Political Analysis)
這一模塊對比較政治學(Comparative politics)的核心概念和辯論進行了批判性的概述,並介紹了比較方法。借鑑西方的比較政治辯論,該模塊主要關注世界非西方地區。
具體地說,本課程採用了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歷史和比較方法。本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廣泛的比較政治概念,並在亞洲的背景下探討這些概念。
課程目標
(1)將亞洲研究與主流廣泛的理論主題相結合,如國家建設、社會運動、政黨制度、革命、民主化、獨裁和法治
(2)考察亞洲不同的政治權威(political authority)、爭議政治(contentious politics)和政治經濟學概念。
範圍和教學大綱
1.比較政治學和研究開發中國家
2.比較方法及其批評者
3.空間與政治:研究區域
4.殖民主義和殖民遺產
5.後殖民革命和抵抗
6.政體類型:民主主義和威權主義
7.民主過渡和混合政體
8.有爭議的政治:公民社會和國家
9.宗教與國家
10.未來的研究方向
重要閱讀
Berger, M.T (2004) 'After the Third World? History, destiny and the fate of Third Worldism,' Third World Quarterly, 25(1), pp. 9-39.
Paul Cammack,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in the Third World: The doctrine for political development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1-62.
Hagopian, F. (2000) 'Political Development, Revisited,」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33, (6-7), pp. 880-911.
Peter A. Hall and Rosemary CR Taylo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 Political studies Vol.44, No. 5 (1996), pp. 936-957.
Kohli, A. et al.(1995) 'The Role of Theory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World Politics, 48(1), pp. 1-49.
Robert Malley, The Call from Algeria: Third Worldism, Revolution, and the Turn to Isla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pp. 17-33.
James Manor, Rethinking third world politics (Longman Pub Group, 1991), Introduction, Chp. 3.
Vicky Randall, 「Using and abusing the concept of the Third World: Geopolitics and the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y of development and underdevelopment,」 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 25, No. 1 (2004), pp. 41-53.
Vicky Randall and Robin Theobald R. Political Change and Underdevelopment: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hird World Politics (Macmillan, 1998), pp. 1-44.
Clive Brian Smith, Understanding Third World politics: Theories of politic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 1-22, 275-283.
Various authors, 「After the Third World?」 Third World Quarterly (Special Issue) Vol. 25, No. 2004.
中國與國際政治
旨在為提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關係和外交政策中關鍵的傳統安全問題(traditional security issues)的理論介紹。中國是國際關係中的重要參與者,因此了解中國的國際政治對研究區域和國際關係至關重要。旨在了解中國國際關係的關鍵驅動力。批判性地分析了中國外交關係中的關鍵調整點,並將其與國際關係中的辯論聯繫起來。
本課程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概述了中國國際政治研究的主題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考察了中國外交關係在關鍵歷史時期的本質,並將其與國際關係中的爭論聯繫起來。第三部分(外交政策制定)考察了中國外交政策中的關鍵問題。因此,學生將增強整個地區的知識(超越單一國家焦點),並學習相關學科和經驗知識。
範圍和教學大綱
第一部分
1.簡介和概述
2.中國的世界秩序(天下)
3.歷史與記憶——百年國恥
第二部分
4.毛澤東的外交政策
6. 冷戰後改革時代——鄧小平到江澤民的外交政策
第三部分
7. 胡錦濤到習近平的外交政策
8.中國的崛起——現狀(status quo)還是修正主義(revisionist power)力量?
9.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安全和現代化
10.台灣的國際關係-法律上和事實上
重要閱讀
印度政治
古傑拉爾主義(Gujral Doct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