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明成皇后

由风来居士在話題失望上作出的最新留言:9 年前
基礎條目 明成皇后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政治家及領導人類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朝鮮半島專題 (獲評初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朝鮮半島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朝鮮半島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有關明成皇后的最近修訂

有必要寫得這樣詳盡嗎? -- 61.10.7.234 06:21 2004年1月1日 (UTC)

越詳盡越好,這還不能算非常詳盡呢。--Formulax 11:12 2004年1月1日 (UTC)
其實我是指被新補進去那一段。有必要將明成皇后如何如何被催殘的內容寫在百科全書嗎? 又,是否有史實根據? --石添小草 14:14 2004年1月1日 (UTC)
還應該詳細寫明成和袁世凱的事情,不過不知這個說法原始出處可不可考—Ubuntu 2007年5月4日 (五) 10:53 (UTC)回覆

這個詞條中說大院君親日,「大院君」詞條又說他親華,怎麼回事?

一直都是說他親日的,直到以下這個修訂:
11:25 2004年6月2日 218.24.187.126
由於這個 ip 只做過一個修訂,我懷疑是搗亂的。我去更正。--石添小草 19:25 2004年8月19日 (UTC)
據我看到的資料,大院君比較保守,有反日親華傾向(但對清朝政府支持閔妃不滿),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因為政治原因根日本人短暫合作過並不奇怪。數字崇拜 13:45 2005年10月14日 (UTC)

閔妃也是前期親日,後期親中,跟大院君這幾個人一樣,沒有固定的外交方針。基本上是看親哪一邊可以打倒國內政敵,他們就會像牆頭草一樣變來變去。User:Jessew07 2006年1月30日


「但因反映的歷史事實與中國、日本的相關史書多有出入而遭到兩國歷史學界的指責和聲討。」 有沒有論點可以支持?--石添小草 19:18 2004年8月19日 (UTC)

學者呼籲慎重 <明成皇后>成國外歷史劇絕唱?論據?--zy26 19:26 2004年8月19日 (UTC)

「她連同兄長及親人被日軍殘暴殺害」,既已殺害,又何來後來貶為庶人? --61.141.21.81 15:17 2004年9月19日 (UTC)

那純綷只是名譽的問題。你看中國歷史,如康熙最寵愛的令妃,以及很多其他妃嬪也是死後才封后的。日本人那樣做,就是要她死後也不能封后囉。--石添小草 15:30 2004年9月19日 (UTC)

不應該稱為明成皇后,朝鮮沒有皇,只有王,應該是明成王后.SEVEN 12:16 2004年9月30日 (UTC)

樓上的有所不知,朝鮮也有稱帝的時候。雖然大部分時間是王。 但你總不能禁止人家稱帝吧?

可這位主角活著的時候,朝鮮還沒有帝呢! Angel-64 16:58 2005年12月15日 (UTC)

所以是追封的。朝鮮高宗往前追封了好幾代,都變成皇帝了。User:Jessew07

如果明成皇后算抗日英雄

那韓國的史界真是沒救了

西太后成為最高的民族的英雄 --Lulusuke 03:22 2006年10月4日 (UTC)

有必要「參見日本戰爭暴行列表」嗎

明顯地,日本戰爭暴行列表是記述日本在WWII的戰爭暴行,沒有必要將這個條目連接過去。 貓頭鷹 09:42 2006年4月11日 (UTC)

對於朝鮮王朝時代的女性沒有名字.

對於朝鮮王朝時代的女性沒有名字.於明成皇后是韓國KBS2台在2002年,假想的名是慈英. 我請根據.謝謝. --Lulusuke 05:52 2006年5月20日 (UTC)

明成皇后真實照片是

她的死後,於朝鮮她的記錄被消去了.可是,在日本的記錄不被消去. 請看 明成皇后真實照片 http://blog.livedoor.jp/hash0153/archives/50045134.html http://image.blog.livedoor.jp/hash0153/imgs/d/1/d1a5028f.jpg  出典 別乾坤附録 近代朝鮮人物畫報 昭和7年1月1日発行 --Lulusuke 05:30 2006年5月15日 (UTC) --Lulusuke 05:51 2006年5月20日 (UTC)

這張好像也不是真的,根據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100820/16091865.html寫的話,沒有確定是明成皇后的相片留下來,比較可能的應該是:http://tw.myblog.yahoo.com/jw!s.LEIjqWERnO2wqPDnPdif2tnPU-/article?mid=201&prev=215&next=197

指正

上文所言的照片不是照片,是"摹想的畫像" http://blog.livedoor.jp/hash0153/archives/50045134.html http://image.blog.livedoor.jp/hash0153/imgs/d/1/d1a5028f.jpg

請看 歴史資料

  --Lulusuke 03:04 2006年10月4日 (UTC)

條目中的電視劇部分

這是一個歷史人物條目,因此將有關的電視劇的內容全部刪除,否則也太不倫不類了—Ubuntu 2007年5月4日 (五) 12:17 (UTC)回覆

應移動到「閔妃」

看來這個條目有不少懂漢語的朝鮮朋友來編寫。閔妃生前不僅不是皇后,連王后也不是,只被冊封為妃。應該參照日文維基里的條目名稱「閔妃」。看看類似的歷史人物的情況,努爾哈赤生前沒稱過帝,死後追諡為高皇帝,曹操生前沒稱過帝,死後追諡為武皇帝,吳三桂生前稱帝,國號,死後追諡為高皇帝,袁世凱生前稱帝,國號中華帝國李虎李昞都被追諡為帝,這些人物的維基條目全都是直呼其名。因此用「閔妃」已經夠抬舉她了。—Ubuntu 2007年5月4日 (五) 12:38 (UTC)回覆

請注意只有開國君主才用姓名為條目名,即使是生前稱帝的也是,跟是否追諡無關。而追封皇后也是用諡號為條目名,可以看看一些中國追封皇后的條目。朝鮮王朝‎姓閔的王妃可不止一個,閔妃應改為消歧義,日文版條目名稱有問題不代表中文版要跟隨--Ws227 2007年11月16日 (五) 15:39 (UTC)回覆
拜託,不要亂總結規律,反例一大堆,不用一一舉了。—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14日 (一) 08:14 (UTC)回覆
中國歷史上最情況相似的一位是愛新覺羅·溥儀清朝的宣統帝,又是傀儡滿洲國的康德皇帝,你這麼喜歡用諡號命名皇后,不如去把婉容改成孝恪愍皇后。—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18日 (五) 07:11 (UTC)回覆
拜託!奴隸社會封建王朝稱王稱帝的君主,往往代表此人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行君主之事,有君主之實,王朝第一代君主,由於常常前半生不是君主後半生成為君主,因而維基綜合觀察他一生的經歷身份,取其本名做為條目入口,而那幾位反例的第一代君主,往往是有豐功偉績,才成為公認的名稱,西周第一代君主用周武王而不用姬發,用秦始皇而不用嬴政。漢光武帝就可以再推敲,畢竟中間插入了新皇帝王莽,劉秀只是有西漢的皇族血統而已,這點上宋高宗比他更合適,至少南宋北宋在時間上是重疊而不是西漢東漢那樣斷裂。曹魏的皇帝不是只有廢帝才用本名,而是全部的曹魏皇帝都在維基只用本名,根本不是因為被廢的原因,當然,這些都可以再議。愛新覺羅·溥儀的例子更好了,此人前半生做過清末代皇帝,偽滿的開國皇帝,後半生成為戰犯和平民,無論根據開國皇帝用本名的原則,還是根據縱觀一生經歷身份的原則,用本名作為維基入口都是最合適。這裡當然不是日文維基,也斷非朝鮮文維基!!當今的兩個朝鮮,民族意識空前膨脹,使得他們不能用客觀的名字來稱呼他們的歷史人物,在閔妃這個例子上借鑑日文維基,只是借鑑了日文維基在這一點上的客觀,請不要給我上綱上線,無限放大。閔妃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朝鮮王妃,沒有一天做過大韓帝國的皇后。因此無論是參照開國皇帝用本名而將開國皇后也對等地用本名,還是參照一生所經歷的主要身份,都不應該用明成皇后作為入口。朝鮮學者可以自豪地稱她是什麼鐵女子,但作為旁觀者,她就是一個朝鮮的慈禧而已,不斷在各種外國勢力和她自己的外戚集團利益間權衡尋求利益最大化,興宣大院君的條目里還說閔妃集團醉生夢死,民憤越積越深。所謂名符其實!中文維基的一個條目的名稱如果用明成皇后的話,那這個條目幾乎快要被人認為是韓劇了,為什麼上面有人提到,這個名字是大部分人接受的名字?就是因為首先這個大部分人是指一般的社會大眾,其次這個大部分人尤其是指受到民族意識過度膨脹的韓劇影響的社會大眾,大家都看了這個明成皇后的電視劇,或許拍得還挺動人,但畢竟不是歷史,閔妃就只是閔妃而已,她是朝鮮歷史上最有名的一位閔妃,因此閔妃這條入口應該可以歸她,其他的閔妃,就可以用{閔妃_(老公的名字或稱號)}來作消歧頁。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位情況相近的例子,南宋開國皇帝趙構的老婆邢秉懿,也是一天皇后也沒做過,高宗登基時,她倒是還健在,但是在金國做奴隸,趙構遙冊她為皇后,總比李熙追諡死去的閔妃做皇后更為讓人認為是應該的吧?其它語言用Empress之類的稱呼正是,朝鮮民族意識空前膨脹的結果,大家一定記得韓國有一個所謂的國名英文標記正名運動,它影響了韓朝兩國的大部分青年,還有一些中國的朝鮮族同胞,使得他們不但不能擁有正確的歷史觀,還到處掀起口水戰,同時影響了一批持無所謂態度的人。其它語言的維基入口用Empress之類的名字,因為朝鮮歷史是和他們本國歷史相差太遙遠的東西了,一旦有親朝韓人士創建或移動到Empress,他們也無所謂,因為這和他們無關,而真正相關的只有韓語,中文,日文和俄文維基的讀者,不懂俄文不知有沒有這一條,日文卻是明白地用漢字把這一條寫成閔妃,韓語自然不消說,雖然看不懂,也知道他們會用皇后。至於中文,就要看諸位能不能真正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了。請諸位看官擦亮眼,不要被韓劇所誤。—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6:40 (UTC)回覆
歷史王室人物
身份階段 閔玆暎 呂雉 邢秉懿 葉赫那拉·杏貞 愛新覺羅·溥儀
生前身份 朝鮮貴族 秦平民 北宋康王妃,嘉國夫人 清貴族 清貴族
朝鮮王妃 漢皇后(史載第一位皇后) 金奴隸 南宋皇后(遙冊開國皇后) 清貴人(咸豐) 清宣統帝
漢皇太后(史載第一位皇太后) 金宋國建炎夫人 清皇妃(咸豐) 滿康德皇帝(開國皇帝)
清慈禧皇太后(同治光緒) 平民
死後稱號 庶人(朝鮮高宗追貶) 懿節皇后(南宋高宗追諡) XX慈禧XXXXXXXXXXXXXXXXXXX皇后(追諡)
XXXXXXXX明成太皇后(韓開國皇帝追諡) 憲節皇后(南宋孝宗追諡)
現維基入口 明成皇后?? 呂雉 邢秉懿 慈禧太后 愛新覺羅·溥儀

用表格一目了然,不過維基的表做起來好麻煩。

請注意「諡」和「追諡」的區別,李熙不僅「追諡」了他老婆,還「追諡」了他之前若干代的朝鮮國王宗祖做皇帝。「追諡」的身份是被諡人生前所沒有經歷的身份,因此不應該作為當事人的維基入口。呂雉之所以是「史載第一位皇后和第一位皇太后」是因為她生前經歷過這兩個身份。如果就是否常用來說事的話,呂后遠比呂雉更常被後世引用,但既然有開國君主用本名的原則,開國皇后當然也應適用這一原則。閔玆暎生前沒有當過皇后,死後被追諡的皇后身份又是大韓帝國的開國鬼魂皇后,由於朝鮮此前沒有實現過帝制,她因此更可以說是朝鮮史載的第一位鬼魂皇后(連屍體皇后也算不上,因為被焚毀了——有一個很妙的成語叫做「尸位素餐」,到了閔氏這裡,應該改成「牌位不餐」才合適,鬼魂是節約糧食的),既然是鬼魂,那她就不僅是第一位鬼魂皇后,還能是第一位鬼魂皇太后,這邏輯好玩!
歷史王室人物的維基入口的命名原則,應該是此人生前的最主要的身份,這樣就可以解釋很多人物了,比如溥儀做皇帝前後十幾年,做平民20多年,當然是取本名合適。比如慈禧太后,1861年26歲當上皇太后,1862年晉徽號「慈禧」,一直掌權到1908年,死後的諡號又有「慈禧」,當然是用慈禧太后最合適,而非用本名,更不能用「慈禧皇后」,因為她根本沒當過皇后。同理「明成皇后」根本就是一個錯誤的稱號,不但不應該做為維基條目的入口,也同樣不應該做為這一條目的同義重定向入口。—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7日 (日) 05:07 (UTC)回覆

關於明成皇后的命名爭議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

User:UbuntuWikipedia:移動請求/當前‎中提出把明成皇后移動至閔妃閔玆暎,並對反對者提出一些近乎人身攻擊的批評,如指反對者被韓劇誤導、不客觀、大朝鮮主義等,又對命名方針、原則加上很多對人物的主觀評價,實際上維基的命名原則並不考慮該人實際功績,只考慮常用性和正確性,並且傾向盡量使用無歧義且最常用的名稱。而閔妃這個名稱帶有歧義,有個歷史事件叫「閔妃重定運動」,所指的閔妃是仁顯王后閔氏而不是明成皇后閔玆暎閔玆暎這個名字不算很多人知道,也不算常用。其他語言版本都用「Empress Myeongseong」而不是「Princess Min」(閔妃)或「Min Ja Young」,User:Ubuntu卻竟然拿日本中心問題頗嚴重的日文版維基命名指用「閔妃」才是客觀的名稱,無視其他語言版本的正確性和中立性,也無視中文維基的命名原則。我覺得User:Ubuntu非常不尊重共識,並且強把主觀意見加在其他人和事物身上,請各位對此事提出意見--Ws227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7:25 (UTC)回覆

偏向用明成皇后閔玆暎,因「閔妃」一詞有歧義,情況像天后條目改用媽祖的情況,因天后有不同意義。至於,正確性方面我並無意見,因對兩個名詞皆頗陌生。但如Ws227所言常用性、普遍性亦應為考慮之列。至於正確性,我想這個比較難判斷,因此不多說。但可用回天后的例子,也比較少人認識「林默」其本名。無論如何,觀乎大家都太過用力了,應就事物本身的客觀事實討論。Stewart~惡龍 2008年1月24日 (四) 07:36 (UTC)回覆

支持用本名或無本名則用「X皇后 (XX帝)」命名

例子:王皇后 (漢平帝)‎王皇后 (漢宣帝)張皇后 (明仁宗)

(+)支持閔玆暎,理由見Wikipedia:移動請求/當前‎,至於所謂「韓劇誤導、大朝鮮主義、日文版維基」,並非本人考慮之內。而這爭議正好反映中文維基對后妃命名問題,最好一次過解決,而且今天我大幅移動后妃條目,該統一用王皇后 (漢平帝)‎王皇后 (漢宣帝)張皇后 (明仁宗)(本人主張),還是用孝平皇后邛成太后誠孝昭皇后(他人主張,其實三人相同)為條目命名來一次決議。—Iflwlou [ M {  2008年1月27日 (日) 11:55 (UTC)回覆

支持用本名或無本名則用諡號命名

例子:孝平皇后邛成太后誠孝昭皇后

(+)支持用明成皇后。關於中文維基的后妃命名方式,我之所以大幅度移動,是認為,后妃如果查的到本名,那當然是以本名為主,這應當是毫無疑問的;至於查不到本名的,我個人不偏向使用‎王皇后 (漢宣帝)這樣的方式,如果該后妃有正式諡號,我認為應當使用諡號作為條目名。反之,沒有諡號又查無本名,我不反對保持原本的命名方式。—淡月抄 (留言) 2008年1月27日 (日) 13:06 (UTC)回覆
(:)回應,若用諡號,我們應用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昭聖昭皇后來命名嗎﹖我認為現在搜查史料的人士,除了諸如慈禧太后這等出名的人士,都只會用「X皇后」搜查,鮮少使用諡號。我認為關於后妃命名,有名用名,沒名用「X皇后 (XX帝)」,除非特殊如慈禧太后。—Iflwlou [ M {  2008年1月27日 (日) 13:11 (UTC)回覆
  • (!)意見:我覺得不應硬性統一所有皇后的命名方法,用最常用的名稱就可以,如果有多個常用名稱就以先到先得方式解決--Ws227 (留言) 2008年1月27日 (日) 14:41 (UTC)回覆
    • 另外請把日本越南的皇后,以及東亞地區皇族及貴族婦女(包括公主、妃嬪、有封號的命婦等)的命名規則都一併考慮,如用長平公主館陶公主楊貴妃,還是朱徽娖劉嫖楊玉環--Ws227 (留言) 2008年1月27日 (日) 15:03 (UTC)回覆
      • (:)回應,對比來說,只用封號命名,以王昭君為例,她也是公主,甚至是呼韓邪單于和復株累若鞮單于的閼氏(王后),叫她「永安公主」,還是「呼韓邪單于閼氏」、「復株累若鞮單于閼氏」﹖人們會留下印像嗎﹖—Iflwlou [ M {  2008年1月27日 (日) 15:30 (UTC)回覆
        • (:)回應,應該這樣說,如果諡號字數超過5字,則都有簡稱,就連在正史中的后妃列傳對於諡號字數很長的后妃也是使用簡稱,例如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她的正式諡號總長20多字,但可簡稱為孝欽顯皇后,即將諡號前二字,加上帝諡(有的話),再加上皇后二字。這樣的簡稱適用因累諡的關係使得諡號字數很長的皇后。此外,個人亦支持不應硬性規定中國歷朝后妃條目的命名習慣,使用最廣為人知的一個名稱命名即可。楊貴妃與楊玉環,兩個名稱的知名度似乎不相上下,但為尊重古人,應該使用楊玉環稱之。至於像長平公主這樣的案例,既知本名又有封號,那就使用最為人知的命名。至於日本的后妃,在正史中都見其名,再加上日文維基的后妃條目甚多,在撰寫中文版時以日文維基為準則,我認為如此即可。—淡月抄 (留言) 2008年1月28日 (一) 13:12 (UTC)回覆
另外還有朝鮮王朝‎王子宗室,都有XX大君或XX君的封號(大韓帝國改為X親王),他們的本名也全部可考,這樣該用福城君義親王還是李嵋李堈日本內親王女王條目名有些附上幼名宮號(如和宮親子內親王真宮理子女王),有些沒有(如姝子內親王瑤子女王),有些連「內親王」、「女王」的稱謂也沒有(如敬宮愛子秋篠宮佳子)。這些又該怎樣處理?--Ws227 (留言) 2008年1月29日 (二) 18:03 (UTC)回覆
所以這一直就是我很疑惑的問題,現代日本皇族成員中的中文維基版本,有很多名稱根本不對,例如樓上所舉出的敬宮愛子秋篠宮佳子兩內親王,只要查編輯歷史就知道,原本都有加上內親王三字,是後來有人將條目移動到沒有加上內親王的現狀,我是認為移動條目的人對於日本皇室命名的規則似乎不是很清楚,感覺上好像是把秋篠宮和敬宮當作姓氏了。另外,沒有加上宮號或幼名的內親王或女王,多半是因為本身就沒有宮號或幼名,例如瑤子女王。姝子內親王的宮號,算是我個人的一個缺失,當初編輯時也沒想到那麼多......。朝鮮王族我支持用本名。—淡月抄 (留言) 2008年1月30日 (三) 16:20 (UTC)回覆
(:)回應,(回淡月抄)何為之簡稱﹖以慈禧太后比喻,所謂簡稱是「孝欽顯皇后」﹖「孝欽皇后」﹖還是「顯皇后」,簡稱有沒有一種準則,還是各朝各代都有基準﹖那時以簡稱稱呼合不合禮法﹖這需要探討。另說長平公主,「長平公主」不過是清朝給的封號,明朝給她的封號是「坤興公主」,該用「長平公主」還是「坤興公主」﹖當時南明仍存在。另有同樣的例子比對,宋徽宗宋欽宗,兩人在北宋亡後被金朝封為昏德公和重昏侯,當時南宋仍存在,那麼該用昏德公和重昏侯稱呼他們﹖以上的論點我不是要支持諡號和封號(另一爭議是那些歷史人物用諡號和封號才為妙﹖),而想帶出使用諡號和封號來作條目名其實很荒謬和混亂,它們千變萬化,無基準,只因統治者喜好而定,全無規則可言。另外日文維基歸日文維基、中文維基歸中文維基,日文維基是各國維基之中中立性爭議極高的一個,參考之舉值得商榷,何不我們確立全民皆可用之基準,反過吸引日文維基參考我們﹖
(回Ws227)日本和韓國王室條目命名爭議,我想這帶出一種情況──混亂。我認為應該把東亞王族,無論是中國、日本、韓國;皇帝、天皇、國王、后妃、公主,通通使用名字作條目名,一為中立,二為統一,三為基準。—Iflwlou [ M {  2008年1月30日 (三) 16:41 (UTC)回覆
(:)回應,日文維基中立性的爭議性之高,我想是有目共睹的,但依照個人到目前為止所參考(我承認,其實很多都是照著翻過來)的日文維基所編寫的條目(我指的是日本皇族成員的部分)來編輯的,我認為在這方面的爭議性應該很低,所以問題不大。慈禧太后的簡稱,我想,在清史稿中就是使用孝欽顯皇后一詞,而慈禧諡號中間那串字不過是累字,她那整整25字的諡號中,字才是真正的諡號,字則是帝諡,詳細情形請參看知識+-->清朝皇后諡號的問題。我想詳細看完之後,對於清朝皇后諡號簡稱準則,應該會比較沒問題。
長平公主的情形,既然有本名就使用本名吧,不過我想「坤興公主」的封號一般人在看過長平公主之前都不太知道吧?欽宗與徽宗還是以原本的名稱稱之吧?畢竟「昏德公」和「重昏侯」都帶有貶意,而且如同「坤興公主」一般,一般大眾知道的人也不多吧。關於帝王的部分因小弟所知不多只能回應到這裡。
個人還是偏向后妃以本名為主,無本名則用諡號,后妃的諡號只要字數長都會有簡稱,條目以簡稱命名即可。既然當朝統治者給了那樣的諡號或封號,雖然只是個人喜好,那就用吧,畢竟絕大部分后妃的諡號都是有意義的。
日本內親王及女王,部分有宮號,其他則無,無者自然無需多言,但有宮號者,到底該不該在條目名稱中加上宮號?日文維基在這方面似乎是無定論。個人是認為有宮號者最好是都加上。—淡月抄 (留言) 2008年1月31日 (四) 13:04 (UTC)回覆
(:)回應,那麼「欽」是真正皇后的諡號,其餘都是累字了,叫「欽皇后」才是正確條目名,這是不是所謂諡號簡稱的準則﹖以上的結果很滑稽,人們看到「欽皇后」三字,完全比對不出她是何朝何帝的皇后。知識+之類,我不知內容是否屬實,何以為證,參考之舉也是值得商榷。
至少,長平公主我們得出的共識都是使用本名,但歷史人物封號和諡號我也要說一說,封號和諡號非褒即貶,為什麼要特意留褒去貶,別忘記欽宗與徽宗在金朝的最終封號是「天水郡公」和「天水郡王」,褒意十足,但欽宗與徽宗願不願意用這封號,是另一回事了。
說說胡仙真(名字有爭議),她的諡號是靈,「靈」為惡諡,但您把條目名移動到「宣武靈皇后」,卻引起我很多疑惑,其一,她實際最高職只做到「貴嬪」,未曾做到「皇后」,這種會使很多閱者混淆;其二,她的諡號是「靈」,北魏有沒有加帝諡的傳統﹖有沒有來源證明﹖假定有,您也不是用簡稱命名,而是長稱了,這令命名條目更混亂,何以時而簡稱,時而長稱﹖其三,「靈」為惡諡,而且是極惡劣的一類,楚成王被兒子楚穆王迫得自縊,楚穆王說要將父親諡「靈」,楚成王氣得一口氣吞不不去,死不去,楚穆王改諡「成」,才安心死去。我好肯定,胡仙真絕對不想以「靈」為諡,依您對欽宗與徽宗的推斷,這次移動豈不自相矛盾﹖
日韓王族,如前所述,本人認為有名用名,去封號,去宮號(除非宮號成為那王族的姓氏)。封號、諡號、廟號宮號,完全荒謬和混亂,它們千變萬化,無基準,只因統治者喜好而定,竟以區區數字概括別人的人生,全無規則可言。慈禧太后非「欽」、宋徽宗非「徽」、昭和天皇亦非「昭」與「和」,全不中立,看看西方的國王女王們,只不過名字加世數,何似東亞混亂麻煩﹖個人認為,名字優先,無名則姓加職位,完全中立,清楚明瞭,無褒無貶。—Iflwlou [ M {  2008年2月1日 (五) 12:26 (UTC)回覆
那麼,依照您的觀點,中國歷代皇帝該全改成本名,昭和天皇應該改成「裕仁親王」囉?
宣武靈皇后(以下暫稱胡氏),當初認知不多,沒有意識到褒諡或惡諡的問題,只是看見百科內關於胡氏的名稱都無所定(有靈太后、靈後、胡太后、胡充華、胡仙真等),為求統一才移動到正史上所記載的宣武靈皇后一名,的確,若真依照個人對於簡稱的想法,該以靈皇后稱之才是。此外,胡氏在元詡登基後有升為皇太后,並非只到貴嬪。
我不認為簡稱有到連帝諡都省去的地步,明朝皇后的帝諡,對於皇后而言是很重要的,因為那標明了她的嫡庶之分,只有嫡後才有資格繫帝諡。而且帝諡在古代是證明該皇后是哪位皇帝的妻子的一種標記,不應省去。以孝字為諡號開頭,是自漢朝皇帝以來的習慣,當然並非歷朝帝后都是如此,但既然在清史稿中就是使用孝欽顯皇后一稱,那就用吧。
既然知識+的準確性有待商榷,那正史的準確性總是比較高的吧,總之,正史怎樣稱他就怎樣命名,除非有本名。個人才很疏、學也淺,但我只是認為,歷史可供後人評論,也能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待,但我不認為可以因此而改變它,孔子說的話不一定完全正確,難道因此要把論語中不正確的抹去嗎?歷史有錯有不好,為什麼不保留下來,讓後人體會當時的情況呢? (說遠了,但我只是這樣想,所以才堅持以諡號稱之,如果諡號很多則以最後或普為人知的諡號稱之)
日韓王族,我想那畢竟是外國的歷史人物,除非兩方所認知的名稱有差距,那還是改成以他們所使用的名稱稱之吧。我認為這樣比較尊重他們的歷史。—淡月抄 (留言) 2008年2月2日 (六) 15:30 (UTC)回覆
個人認為所有東亞皇室成員的名稱都不需要硬性規定,使用最常用的名稱就可以,有多個常用名就先到先得。用本名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朝鮮很多后妃、公主都是沒有記載本名的,查不到本名后妃如果用姓氏,就一定要加消歧義括號,照命名常規應該盡量選取沒有歧義的名稱,因此我覺得盡量用最常用又無歧義的名稱。很多公主的本名都查不到,封號又常會出現相同,建議用最常用名稱即可--Ws227 (留言) 2008年2月2日 (六) 19:15 (UTC)回覆
突然覺得,我好像太用力了—淡月抄 (留言) 2008年2月3日 (日) 06:46 (UTC)回覆
(:)回應,(回淡月抄),依我的觀點,我的確認為中國歷代皇帝該全改成本名(嬴政劉邦劉備李世民,昭和天皇應該改成裕仁(不是裕仁親王)。我認為后妃命名應依皇帝生前的最高職位名命,皇帝喜歡隨其所好,追封又追諡根本未做到皇后、太后的女子,甚至有些太后丈夫根本不是皇帝,令得史家混淆,閱者不明,作為百科,以這種名命手法,我個人認為,是不負責任。
帝諡代表嫡庶之分﹖本人不以為然,先搞清楚「嫡庶」,嫡庶之分很抽像,何為嫡、何為庶﹖中國的皇者只有成者皇、敗者寇,李世民不用說了,宋朝北宋趙匡義在蠟影斧聲下奪了趙匡胤的皇位,嚴格上北宋皇帝都不是嫡裔;明朝的皇帝又有幾多是嫡裔﹖朱棣自己已經不是了;清朝廢太子後,也不再分嫡庶,以上種種例子,表明加帝諡分嫡庶是很荒謬,加帝諡不代表是嫡裔,只代表他們「成者皇」而已。孔子說的話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我沒有說把論語中不正確的抹去,我的意思是,是把孔子說的話以中立的形式寫出,而后妃名命有最中立的命名,卻棄之不用,反而用批判性極高的諡號封號命名,這非號稱中立的百科所作。另外「諡號很多則以最後或普為人知的諡號」我並不同意,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皇后人人皆知,誰又說得出長孫皇后的諡號﹖
(回Ws227),若不以求統一,就會出現命名爭議,閔茲瑛和明成皇后之爭不是很好的例子嗎﹖假如先到先得,先以閔茲瑛命名,很老實說,爭議一樣存在。后妃沒有記載本名的,如前所述,以「X后妃 (丈夫名)」表示,至於公主是沒有記載本名的,無辦法,唯一留給她只有封號了,封號出現相同,以消歧義解決。消歧義問題,本人認為中立性優先,無中立性,爭議極大的條目名依然不能解決。—Iflwlou [ M {  2008年2月3日 (日) 19:08 (UTC)回覆
誠如您所言,長孫皇后的諡號「文德皇后」,的確是沒有多少人知道,那中國歷代皇帝呢?以宋理宗為例,他一共有過趙與莒、趙貴誠、趙昀這三個名字,請問該以何稱之?若真的選其一命名,那有多少人知道宋理宗的本名?又有多少人在搜尋宋理宗時會打上趙與莒、趙貴誠、趙昀這三個名字的其中之一呢?宋理宗只是一例,其實有太多皇帝的本名其知名度都沒有高過他的諡號或廟號,這樣的命名方式似乎不符合以最常見名稱命名的原則。嬴政劉邦劉備李世民,這幾位皇帝的確是在本名這方面知名度很高,但這畢竟是少數。昭和天皇和近代幾位天皇的本名知名度或許還比較高,但更早以前的諸多天皇呢?日本天皇畢竟是日本天皇,日文維基怎樣稱他就沿用,否則我認為就太不尊重對方了,舉例而言,漢桓帝在日文維基是這樣的名稱桓帝 (漢)漢宣帝皇后許平君則是許氏。以上的命名,不知您做何感想,更何況這只是冰山一角(雖然日文維基不是很好的參考例子),若真將昭和天皇或其他外國歷史人物改成以我們觀點命名的名稱,對方大概也會覺得啼笑皆非吧。
X后妃 (丈夫名)這樣的命名方式只會出現像張皇后王皇后李皇后劉皇后等內容,也就是諸位皇后之間的命名差異性不高,看起來似乎沒有分別(有本名則不列入此範疇),我以清朝皇貴妃分類為例,分內頁面中有19位皇貴妃,如果全部改成「X皇貴妃(丈夫名)」這只會更眼花撩亂吧?更何況有部分皇帝不單單只有一個皇貴妃,以乾隆帝的折憫皇貴妃和慧賢皇貴妃為例,以您的觀點應改成富察皇貴妃(高宗)高佳皇貴妃(高宗),這似乎不甚妥當吧。
百科內命名我認為應採用最無消歧義的名稱,雖然有諡號重複(或近似),如孝惠皇后孝武皇后文明皇后昭憲太后昭憲皇太后等,但畢竟和X后妃 (丈夫名)這樣的命名方式,重複的機率會少很多。就算追封太后的丈夫並非皇帝,但之所以追封為皇后(或太后)也一定有原因,昭憲太后就符合您所提及的情況,其夫宋宣組也只是被追尊而已,但昭憲太后是以帝母(子趙匡胤趙光義)的身分受封的。所以追封皇后或太后都是其來有自,不是帝母,就是如孝德顯皇后咸豐帝即位前去世)一樣,要不就是後代子孫成為皇帝(如顯祖宣皇后),技術上也稱得上正統。—淡月抄 (留言) 2008年2月4日 (一) 09:12 (UTC)回覆
(:)回應,抱歉,因為擴充2008年疑似香港藝人裸照事件,所以把回覆押後了。回到正題,‎以宋理宗為例,應用「趙昀」這最後用的名字,這不是人所共知嗎﹖現代人改名也不是以最後用的名字為準嗎﹖的確,有些人只知長孫皇后不知文德皇后,有些人則只知宋理宗而不知趙昀,誠如我前所述,消歧義問題也好,諡號問題也好,以中立性優先,用批判性極高的諡號封號命名,在號稱中立的百科使用,是不是一件很詭異的事情﹖
我說過,日文維基歸日文維基,中文維基歸中文維基,我不明白為什應人人常說「參考」別的維基,像成了中文維基的常態,反而不想想別的維基「參考」我們。維基百科,只需緊守中立,不需理會別人的情感,一有情感,中立就會傾側,條目就會依情感擺佈,難聽一句,所謂中立,就迫我們像機器人般思考。
是的,用我的法子,會出現像張皇后王皇后李皇后劉皇后等內容,諸位皇后之間的命名差異性不高,但這就是維基取中立為最高指導原則的代價,沒了這個,請參見百度百科。
另外,您好像誤會我的命名方式,如該人物沒有消歧,就不用加括號和帝名,即高佳皇貴妃就是高佳皇貴妃,富察皇貴妃就是富察皇貴妃,此外,在討論之中,我驚覺皇帝之本名才是最高中立性命名方式,如以我方法成為方針,如有消歧義,我認為是以「高佳皇貴妃 (愛新覺羅·弘曆)」為準,不過可能牽涉男女權問題,或改以年份為準(不過通過我方法成方針才說)。
如前所述,正統不過是成者皇之確立權威的規則,隨時可以根據統治者的需要而改變,今天之正統,明天成異端,再說,以您以上的方法,保太后又如何說﹖還她自己都搞不清自己是不是正統,維基百科要為根據統治者次次不同的正統來命名,但所謂正統,也一次又成異端,又要找新的統治者之新的正統來命名,我已說過,這些所謂正統,混亂、麻煩、荒謬、極高批判性,完全不適合以中立性為最高指導原則的維基百科條目命名。—Iflwlou [ M {  2008年2月7日 (四) 18:03 (UTC)回覆
關於皇帝命名,早前已有投票(Wikipedia talk:投票/中國君主條目命名#皇帝名稱),歡迎繼續討論。關於后妃命名,我認爲應該使用簡單並準確地表達某位女性而不標奇立異地打破已有慣用辦法的名稱。我剛修改包括四位皇后的狄奧法諾條目;根據你們的辦法,假設我是其他不知底細的維基人,我應該如何根據你們的辦法命名呢?zzz......很睏 2008年2月8日 (五) 18:33 (UTC)回覆
説明一下,有辦法可以統一各種后妃的命名麽?zzz......很睏 2008年2月9日 (六) 16:04 (UTC)回覆
(:)回應,抱歉,雖然這樣的回應排列不太對,但為了看起來方便,我以此方式回應。這樣的討論也過了數日,有各種各樣的意見,中外帝王的部份實在不是我的能力所及,所以我不會再打腫臉充胖子的去回應,我對這部份的最後一句話是,外國帝王在他自己的國家是以怎樣的名稱行於世,就怎樣稱他,如果有諸多名稱,則擇一最正確的方式命名,完畢。
后妃,討論到這裡,我想,若一再堅持使用諡號命名就太不明智了,雖然X后妃 (丈夫名)這樣的方式個人實在很難苟同,但這純屬個人感覺,百科條目命名根本不能單以我個人意見為基準,我想,后妃命名方式是無法完全統一的,每位后妃有各自適合的命名方式,就算是有本名,也不代表本名就一定好,舉例而言,葉赫那拉˙杏貞是慈禧太后的本名,但是,我想一般大眾還是知道她叫做慈禧太后多些(在戲劇小說等以訛傳訛之下,有更多人以為慈禧本名玉蘭或蘭兒),所以這種時候中立性已派不上用場,慈禧太后對大眾而言已經是依個最適合也最恰當的名稱(雖然她一生跟慈禧二字真正的意含談不上太大的干係)。我舉慈禧為例,是想證明有時就算知道本名,但不一定代表本名是唯一的最佳選擇,沒有任何想駁斥他人觀點的意思。清朝后妃原本大多使用諡號(部分為徽號)來命名,雖然已經有諸位后妃改以本名命名,但我希望移動頁面者能夠提出證據來證明后妃本名的真實性,不然我希望能夠讓清朝后妃回到原本以諡號(或徽號)命名的情況,雖然不符合中立性,但這是一般大眾比較習慣的稱呼。

共識

以下是我個人所提出依朝代來做分類的命名情況:

  • 上古時代(包含傳說時代即夏商周三代):上古時代的后妃,有部分不要說名字,根本連姓氏都不知道(如婦好),所以不適合以X后妃 (丈夫名)這樣的方式命名,若知姓不知名(如太姒),也不適合X后妃 (丈夫名),如果知道姓氏和本名,但該人卻以他名著稱於世(如女媧,雖然這不是很謹慎的例子),那就以他最具知名度的稱呼命名。
  • 秦朝:秦朝國祚短暫,留名傳世者不多,所以我認為,史家或史書怎樣稱她就依樣畫葫蘆。
  • 漢朝(包刮在漢之前的西楚和中間的新朝):知本名用本名,無本名者,若有他稱傳世用他稱,無本名無他稱則用合X后妃 (丈夫名)命名。
  • 三國:無本名者(知姓名不討論)這方面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該怎麼辦,因為看來似乎完全適合X后妃 (丈夫名),這樣的方式,但是這樣會有一個問題,蜀漢後主劉禪有兩個張皇后,如果都用合X后妃 (丈夫名)這樣的方式會無法區別(這也是個人之所以堅持使用諡號背後的一個隱憂)。希望大家一起討論。
  • 晉朝:知名用名。無名使用合X后妃 (丈夫名)。
  • 五胡十六國:知名用名。無名使用合X后妃 (丈夫名)。
  • 南北朝:知名用名。無名使用合X后妃 (丈夫名)。
  • 隋唐:知名用名。無名使用合X后妃 (丈夫名)。
  • 五代十國:知名用名。無名使用合X后妃 (丈夫名)。

這只是一個很草率粗造的方案,希望大家都提出更好的意見。—淡月抄 (留言) 2008年2月10日 (日) 10:16 (UTC)回覆

支持形成共識,並建議儘快採取行動。—Isnow (留言) 2008年2月23日 (六) 21:36 (UTC)回覆
所以呢?這個討論到這邊就要無疾而終了嗎?—淡月抄 (留言) 2008年2月24日 (日) 10:53 (UTC)回覆
以目前大中華地區歷史學者最常用的稱呼為準,一切以符合WP:NC為原則。--RekishiEJ (留言) 2008年2月24日 (日) 15:00 (UTC)回覆

1. 這樣的命名整齊劃一是否有必要, 2.如果願意形成共識,可以開設投票頁面徵求更多人的意見--用心閣(對話頁) 2008年2月29日 (五) 11:44 (UTC)回覆

真是笑話,說日文維基中立性有問題,我有主張過要全盤按照日文維基?說不過別人,就給別人扣帽子。就你最中立,是吧?--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3:03 (UTC)回覆

不尊重共識的人竟然說別人不尊重共識!Wikipedia:命名常規#歷史名稱及人名說,開國君主用本名,對等地,開國君主的老婆,當然也是用本名。--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3:03 (UTC)回覆

請問:李熙是不是開國君主?李熙的老婆是不是要用本名??--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3:03 (UTC)回覆

請問:你憑什麼在開國君主的老婆命名上動歪腦筋要用所謂「常用名」來取代本名?你又憑什麼說「明成皇后」比閔玆暎更常用?難道閔玆暎是什麼特殊的歷史人物??要區別對待?如果說「明成皇后」比閔玆暎更常用的話,那難道不是因為韓劇使用錯誤的命名而在一般大眾腦海里造成的錯誤印象麼?你能說韓劇是使用恰當的命名麼?對於一個從沒當過皇后的人,硬冠以皇后之名。如果不是韓劇,有誰知道這個女人?難道繆誤重複100遍就自動變成真理了? --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2:54 (UTC)回覆

請問:你又憑什麼說在閔玆暎這一條上其它語言的版本比日文版本更中立?和這一段朝鮮歷史最相關的外國只有中國,日本和俄羅斯,任何其它語言的編輯者都容易被VANK之流所蒙蔽,你又憑什麼說他們不是受VANK的影響而使用皇后的稱謂的?難道助拳的洋人多了你就占理了?--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3:14 (UTC)回覆

請問:大韓帝國草創於1897年,閔玆暎死於1895年,你憑什麼把她從陰間拖出來讓她做鬼魂皇后?你那樣效忠於李熙麼?李熙100多年前下了一道聖旨,你現在還要身體力行?不好意思大韓帝國1910年已經亡國了,你記得不?夢裡不知身是客了吧?準備啥時候覆國?--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3:29 (UTC)回覆

以上幾條都是對Ws227說的。--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3:06 (UTC)回覆

要警惕韓劇帶來的文化侵略

在這個問題上我支持Ubuntu的意見,我喜歡經常逛不同語種的維基,看到韓文維基確是使用명성황후,也就是明成皇后作為條目名,正因為如此,更需要進行撥亂反正,不能別人錯,我們就也跟著錯,有趣的是,看到在韓國那邊討論頁裡面同樣有場關於名稱的爭論,這是個大是大非問題,不能退讓,請Ubuntu繼續堅持原則不動搖,在這裡引用下你上面說過的話^_^

"還有一些中國的朝鮮族同胞,使得他們不但不能擁有正確的歷史觀,還到處掀起口水戰,同時影響了一批持無所謂態度的人。其它語言的維基入口用 Empress之類的名字,因為朝鮮歷史是和他們本國歷史相差太遙遠的東西了,一旦有親朝韓人士創建或移動到Empress,他們也無所謂,因為這和他們無關,而真正相關的只有韓語,中文,日文和俄文維基的讀者,不懂俄文不知有沒有這一條,日文卻是明白地用漢字把這一條寫成閔妃,韓語自然不消說,雖然看不懂,也知道他們會用皇后。至於中文,就要看諸位能不能真正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了。請諸位看官擦亮眼,不要被韓劇所誤"

九紫離火很高興認識你:) 2008年4月13日 (日) 23:54 (UTC)回覆

  • 呼「妃」為「后」,便可知中國「禮」文化的喪失。再冠之以「皇」,可見連「恥」都無曾有也。 Sγmαnə    ╰( ̄▽ ̄)╭ 2008年11月22日 (六) 20:00 (UTC)回覆
    • 明成皇后最後的封號是皇后。雖然是在日本的鼓動下,朝鮮王朝最後從中國獨立是事實。其實從清朝開始,朝鮮已經基本上從中土獨立了。前附屬國獨立,想自己稱王稱帝,算什麼恥辱?憑什麼亞洲國家的「禮儀」都要按照中國的禮儀?還是勸中國同胞們不要大漢民族主義。真正客觀是遵從如今廣泛的稱呼,再做一條「當時稱作閔妃」的記錄。

移動請求

本來已經移到閔妃了,有人還要移回去,理由竟是只有開國君主才直呼其名(不過這理由太脆弱了,反例:秦始皇周武王漢光武帝曹芳曹奐...),而且還弄出一堆朝鮮歷史上有名氣沒名氣的閔妃,來搞個消歧頁,好讓明成皇后的稱謂顯得更有理。我想問,你為何不把朝鮮高宗朝鮮純宗移動到大韓帝國太皇帝大韓帝國孝皇帝?而且既然高宗是大韓帝國開國皇帝,他老婆就是開國皇后了,漢高祖的老婆的條目也只是呂雉。李熙1897年稱帝,閔妃1895年就死了,什麼理由要用諡號稱呼她?朝鮮高宗李熙稱帝後把他家的二十多代祖宗全都追諡了帝號,麻煩你,如果要讓閔玆暎稱後的話,也請把之前朝鮮王朝‎的諸多位王也改成帝。—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17日 (四) 00:00 (UTC)回覆

反對,較常用,是條目創建以及之後多數內容之編輯者所使用之名稱,且非錯誤或不正式的命名。—bstle2 2008年1月18日 (五) 06:46 (UTC)回覆
只有一些朝鮮民族主義者和韓劇看多的人會覺得這個稱呼是正確的,日語wiki用的條目名字就是閔妃。你怎樣能把一個一天皇后也沒做過的人的條目的名字寫成XX皇后?簡直是匪夷所思。那你為何不將愛新覺羅·溥儀的條目移動到康德皇帝或者宣統皇帝大滿洲帝國大韓帝國的情況是最為相近的了。—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18日 (五) 08:04 (UTC)回覆
參見#閔妃 → 明成皇后。—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搶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8年1月18日 (五) 16:26 (UTC)回覆
現在是在說理,並不是說有移動權利的人做的都是對的,去年5月份還有管理員做過明成皇后到閔妃的移動,見Talk:明成皇后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18日 (五) 23:02 (UTC)回覆

對待歷史人物,要公正客觀,但是朝鮮民族主義者和韓劇迷們顯然是做不到公正客觀的,朝鮮歷史千年積弱,長時間以來就是中國各代王朝的附庸國,其最高統治者只能稱王,不能稱帝,當然他的配偶也只能封妃,不能封后。那個時期的朝鮮,只是在中日俄三個大國的夾縫中求生存的弱國,由於中國的末落,才改帝制,就算稱了帝,最終還是淪為日本的傀儡政權,朝鮮高宗最後被日本人逼到退位後封為「德壽宮李太王」。—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2日 (二) 02:13 (UTC)回覆

你舉的是特殊例子,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漢光武帝建立的東漢一般視為西漢的延續,宣統帝康德皇帝則是因為愛新覺羅·溥儀這個本名較常用,而清遜帝這個廟號不常用甚至不為人知才不用。況且漢光武帝秦始皇愛新覺羅·溥儀嬴政劉秀宣統帝康德皇帝清遜帝常用,符合常用名稱的原則,還有就是我說開國君主用本名,不代表開國君主必須要用本名。曹芳曹奐是沒有廟號的廢帝,沒有廟號的廢帝都是稱名。倒是你,為甚麼要把日本人的習慣凌駕華語地區的常用名?大韓帝國也跟滿洲國的例子不同,前者是受國際承認的,後者不受國際普遍承認,被視為「偽」政權,怎能如此比對?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是中文維基,不是日文漢字維基,現在到底是誰不公正客觀,把華語地區的常用名置諸不理,一味只是從日文版的用法看待中文版啊?別忘了其他語言也是用明成皇后為條目名,難道其他語言的維基人又是朝鮮民族主義者和韓劇迷嗎?用閔玆暎不是不行,但對於最常用名稱可能有爭議,況且知道閔玆暎這名字的人不多,閔妃則不適合作為條目名,因為歷史上的閔妃有三個。如果知道真名的就要用名字,是不是要把慈禧太后轉到葉赫那拉·杏貞?不過你倒是說對了一句,就是「並不是說有移動權利的人做的都是對的」,所以去年5月份的移動也不見得一定是對的--Ws227 (留言) 2008年1月22日 (二) 23:40 (UTC)回覆
知道真名的就要用名字,這條是你創立的原則麼???—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7:13 (UTC)回覆
拜託!奴隸社會封建王朝稱王稱帝的君主,往往代表此人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行君主之事,有君主之實,王朝第一代君主,由於常常前半生不是君主後半生成為君主,因而維基綜合觀察他一生的經歷身份,取其本名做為條目入口,而那幾位反例的第一代君主,往往是有豐功偉績,才成為公認的名稱,西周第一代君主用周武王而不用姬發(可能因為周的制度是中國一切成文的宗法制度的起源),用秦始皇而不用嬴政。漢光武帝就可以再推敲,畢竟中間插入了新皇帝王莽,劉秀只是有西漢的皇族血統而已,這點上宋高宗比他更合適,至少南宋北宋在時間上是重疊而不是西漢東漢那樣斷裂。曹魏的皇帝不是只有廢帝才用本名,而是全部的曹魏皇帝都在維基只用本名,根本不是因為被廢的原因,當然,這些都可以再議。愛新覺羅·溥儀的例子更好了,此人前半生做過清末代皇帝,偽滿的開國皇帝,後半生成為戰犯和平民,無論根據開國皇帝用本名的原則,還是根據縱觀一生經歷身份的原則,用本名作為維基入口都是最合適。這裡當然不是日文維基,也斷非朝鮮文維基!!當今的兩個朝鮮,民族意識空前膨脹,使得他們不能用客觀的名字來稱呼他們的歷史人物,在閔妃這個例子上借鑑日文維基,只是借鑑了日文維基在這一點上的客觀,請不要給我上綱上線,無限放大。閔妃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朝鮮王妃,沒有一天做過大韓帝國的皇后。因此無論是參照開國皇帝用本名而將開國皇后也對等地用本名,還是參照一生所經歷的主要身份,都不應該用明成皇后作為入口。朝鮮學者可以自豪地稱她是什麼鐵女子,但作為旁觀者,她就是一個朝鮮的慈禧而已,不斷在各種外國勢力和她自己的外戚集團利益間權衡尋求利益最大化,興宣大院君的條目里還說閔妃集團醉生夢死,民憤越積越深。所謂名符其實!中文維基的一個條目的名稱如果用明成皇后的話,那這個條目幾乎快要被人認為是韓劇了,為什麼上面有人提到,這個名字是大部分人接受的名字?就是因為首先這個大部分人是指一般的社會大眾,其次這個大部分人尤其是指受到民族意識過度膨脹的韓劇影響的社會大眾,大家都看了這個明成皇后的電視劇,或許拍得還挺動人,但畢竟不是歷史,閔妃就只是閔妃而已,她是朝鮮歷史上最有名的一位閔妃,因此閔妃這條入口應該可以歸她,其他的閔妃,就可以用{閔妃_(老公的名字或稱號)}來作消歧頁。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位情況相近的例子,南宋開國皇帝趙構的老婆邢秉懿,也是一天皇后也沒做過,高宗登基時,她倒是還健在,但是在金國做奴隸,趙構遙冊她為皇后,總比李熙追諡死去的閔妃做皇后更讓人認為是理所應該的吧?其它語言用Empress之類的稱呼正是,朝鮮民族意識空前膨脹的結果,大家一定記得韓國有一個所謂的國名英文標記正名運動,它影響了韓朝兩國的大部分青年,還有一些中國的朝鮮族同胞,使得他們不但不能擁有正確的歷史觀,還到處掀起口水戰,同時影響了一批持無所謂態度的人。其它語言的維基入口用Empress之類的名字,因為朝鮮歷史是和他們本國歷史相差太遙遠的東西了,一旦有親朝韓人士創建或移動到Empress,他們也無所謂,因為這和他們無關,而真正相關的只有韓語,中文,日文和俄文維基的讀者,不懂俄文不知有沒有這一條,日文卻是明白地用漢字把這一條寫成閔妃,韓語自然不消說,雖然看不懂,也知道他們會用皇后。至於中文,就要看諸位能不能真正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了。請諸位看官擦亮眼,不要被韓劇所誤。—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6:40 (UTC)回覆
日文維基可是出了名日本中心的,你說日文版客觀,難道其他語言版本(如英文版)就一定不及日文版客觀嗎?為甚麼英文版用的是en:Empress Myeongseong而不是Princess Min或Min Ja Young?不要說甚麼只有中日韓俄較熟悉,這只代表你太低估其他地區人們的見識了,就算是中國人甚至學者也不見得真的對古代周邊國家的歷史很了解,你又憑甚麼批評別人不公正不客觀?還有就是有個朝鮮有個歷史事件叫「閔妃重定運動」,那個閔妃是指仁顯王后閔氏。還有按照維基盡量避免使用有歧義名稱的命名原則,無論是用明成皇后還是閔玆暎都比用閔妃這個有歧義的名稱適合,再加上閔玆暎這個名字知道的人不多,最常用而又沒歧義的名稱就是明成皇后。你所提那個南宋追封皇后邢秉懿無論本名還是諡號的知名度都是差不多,兩者常用程度沒有明顯差異,就算用諡號也不是不適當,但兩者常用程度差不多,那就先到先得。但提到閔玆暎這個名字,又有多少人知道是誰?不客觀的是你吧,明明維基的命名原則就沒有你所說的視乎功績而定,而且你對命名也加入太多個人情緒和主觀評價,照你所說是不是要無視之前關於古代皇室成員名稱的所有討論共識?不要說反對你都是被韓劇所誤,該摒除個人主觀偏見的是你才對--Ws227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7:12 (UTC)回覆
追封,追諡都是對死人而言的。遙冊是對活人而言的。請先搞清楚再來理論。—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9:03 (UTC)回覆
我從沒說過什麼「只有中日韓俄較熟悉」,你要總結我的意思的話,不妨總結成「這段朝鮮歷史只有中日俄最為相關」。我所有的理由都在上面了,大家自有公斷。比如一個成語「差強人意」的意思應該是很讓人振奮,現在常被人誤用為難以讓人滿意。但這個常用的意思還是錯的,一個好的成語字典還是會用正確的解釋。—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7:18 (UTC)回覆
路過回說個題外話,差強人意一詞確實本來是指讓人振奮,但是自從劉鶚的《老殘遊記》就有文章拿來當作令人勉強滿意的意思了,您卻把他搞成難以讓人滿意之意?請您先去了解一下來龍去脈再做舉例,不要將您自己搞錯的事拿來說成好像全天下的人都跟您一樣誤用好嗎?—210.64.14.254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8:09 (UTC)回覆
我也很痛心啊,但是我每一次在廣播電視上聽到差強人意這個詞的時候,其語境都是指難以讓人滿意,或不能令人滿意,大陸的電視台聽到的次數較少,台灣的電視主播很喜歡用這個成語,而且每用必錯。—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8:16 (UTC)回覆
歷史王室人物
身份階段 閔玆暎 呂雉 邢秉懿 葉赫那拉·杏貞 愛新覺羅·溥儀
生前身份 朝鮮貴族 秦平民 北宋康王妃,嘉國夫人 清貴族 清貴族
朝鮮王妃 漢皇后(史載第一位皇后) 金奴隸 南宋皇后(遙冊開國皇后) 清貴人(咸豐) 清宣統帝
漢皇太后(史載第一位皇太后) 金宋國建炎夫人 清皇妃(咸豐) 滿康德皇帝(開國皇帝)
清慈禧皇太后(同治光緒) 平民
死後稱號 庶人(朝鮮高宗追貶) 懿節皇后(南宋高宗追諡) XX慈禧XXXXXXXXXXXXXXXXXXX皇后(追諡)
XXXXXXXX明成太皇后(韓開國皇帝追諡) 憲節皇后(南宋孝宗追諡)
現維基入口 明成皇后?? 呂雉 邢秉懿 慈禧太后 愛新覺羅·溥儀

用表格一目了然,不過維基的表做起來好麻煩。

請注意「諡」和「追諡」的區別,李熙不僅「追諡」了他老婆,還「追諡」了他之前若干代的朝鮮國王宗祖做皇帝。「追諡」的身份是被諡人生前所沒有經歷的身份,因此不應該作為當事人的維基入口。呂雉之所以是「史載第一位皇后和第一位皇太后」是因為她生前經歷過這兩個身份。如果就是否常用來說事的話,呂后遠比呂雉更常被後世引用,但既然有開國君主用本名的原則,開國皇后當然也應適用這一原則。閔玆暎生前沒有當過皇后,死後被追諡的皇后身份又是大韓帝國的開國鬼魂皇后,由於朝鮮此前沒有實現過帝制,她因此更可以說是朝鮮史載的第一位鬼魂皇后(連屍體皇后也算不上,因為被焚毀了——有一個很妙的成語叫做「尸位素餐」,到了閔氏這裡,應該改成「牌位不餐」才合適,鬼魂是節約糧食的),既然是鬼魂,那她就不僅是第一位鬼魂皇后,還能是第一位鬼魂皇太后,這邏輯好玩!
歷史王室人物的維基入口的命名原則,應該是此人生前的最主要的身份,這樣就可以解釋很多人物了,比如溥儀做皇帝前後十幾年,做平民20多年,當然是取本名合適。比如慈禧太后,1861年26歲當上皇太后,1862年晉徽號「慈禧」,一直掌權到1908年,死後的諡號又有「慈禧」,當然是用慈禧太后最合適,而非用本名,更不能用「慈禧皇后」,因為她根本沒當過皇后。同理「明成皇后」根本就是一個錯誤的稱號,不但不應該做為維基條目的入口,也同樣不應該做為這一條目的同義重定向入口。—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7日 (日) 05:07 (UTC)回覆

圖片

共享資源已有新的圖片可用,準備貼到該條目來。—Zhxy 519(聯繫) 2008年5月8日 (四) 17:06 (UTC)回覆

「身世」一段簡直是電視劇劇情的翻版

「20歲時,閔妃就開始經常出宮,積極參加政治。」快成婦女解放的先驅了,實在很難相信在十九世紀的朝鮮,一位王妃可能經常出宮,難道是小燕子?--Berthe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15:22 (UTC)回覆

我真的很懷疑編輯身世這一段的使用者的根據從何而來?之後就發現錯誤很多,看到這一段更是差一點昏倒,李氏朝鮮時期對女子的限制比中國還厲害,一般的兩班貴族千金都不能隨便出門了,更何況她是王妃,在壬午軍亂時那是逼不得已啊。祖民 (留言) 2010年8月27日 (五) 09:11 (UTC)回覆

(:)回應:參考朝鮮本國的文獻。近代朝鮮名史籍梅泉野錄說的明明白白,高宗十年左右借崔益鉉的奏摺來打擊大院君的權利,逼其隱退。這時閔妃同大院君的小舅子串通一氣,認其為父親的嗣子以及自己的義兄。後來朝鮮的主簿便是這位閔升鎬,而閔妃通過他獨攬大權。高宗十年時~22歲(虛歲),閔妃則大高宗二歲,~24歲。梅泉野錄雖然收集的是野史傳聞,但是閔升鎬是大院君的小舅子,沒有高宗夫婦積極拉攏,突然跳槽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要是閔妃沒有政治貢獻的話,也很難讓閔氏外戚成為權臣,況且掌權最多的大臣是與閔妃關係最近的人(閔升鎬為閔妃義兄,閔台鎬,奎鎬兄弟為閔升鎬過繼的嗣子的親生父親和叔父)。所以閔妃確實二十幾歲就很強悍了。至於出宮就不知道了,不過「宮」應該不是「皇宮」而是」後宮「。

失望

對中文維基幾乎所有涉及north or south korea 方面的詞條都深表失望,幾乎全面體現的是韓國人或我國某些少數民族人士的觀點,不客觀、不公正,太政治太民族主義,而且不能碰,一碰即跳,運用還不是太純熟的中文大肆反擊,我寧肯去查看日文或英文的相關條目。114.99.17.84 (留言) 2010年10月16日 (六) 17:08 (UTC)回覆

你的說法很奇怪,這是韓國歷史ㄟ,不用韓國人的觀點要用誰的觀點?祖民 (留言) 2010年10月17日 (日) 12:34 (UTC)回覆

在各國的歷史,當然要站在該國的角度去敘述,難不成要用中國的角度去評論?--首醫女張德留言 2010年10月18日 (一) 08:53 (UTC)回覆
114.99.17.84君,你別上維基了,去查百度百科算了。那裡最中國中心,最不會讓你失望。--122.90.93.207留言2014年4月30日 (三) 04:15 (UTC)回覆
(:)回應:上面的人確定看過百度百科的本條目?我倒覺得維基百科的本條目並不是用韓國人的觀點寫的,反倒是自己yy的居多。--風來居士留言2014年6月24日 (三) 17:45 (UTC)回覆
返回 "明成皇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