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饑荒
此條目形似評論,須要清理。 (2022年10月31日) |
1942-1943年河南大饑荒發生在中華民國河南省的重大饑荒。大旱之後又遭遇蝗災,饑荒遍及全省110個縣,逃荒者又遇侵華日軍轟炸,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但對於饑荒造成的死亡人數有多種說法,有媒體報道1943年國民政府發布的《河南災情實錄》統計,1942年河南大旱所導致的饑荒中,死亡人數達300萬人[1],美國《時代》記者白修德認為有300萬到500萬人因饑荒而死[2],但加諾特與安東尼在《現代亞洲研究》發表的文章認為單純的飢荒死亡「遠低於100萬」,大約70萬,並且認為1943年重慶國民政府官方統計為1,484,983死亡,並在後來被發現該數誇大了,因為包含了生育率下降和外出逃荒的人口[3]。
原因
- 1938年國民政府下令花園口決堤,造成黃河每年幾十億噸的泥沙順著決口湧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沒田野,漫溢湖泊,堵塞交通和航運,形成了穿越豫皖蘇三省44個縣的黃河泛濫區,人們將其簡稱為「黃泛區」。每年汛期時,黃水都會回流倒灌,淹沒農田,洪水過後蝗災復至,地表突兀凸凹,到處沙丘堆移,無法耕種,對當地農業造成嚴重破壞。
- 1941年底出現乾旱,雖1942年初有短暫降雨,但之後夏季後便滴雨不下一直到1943年春,導致大面積糧食減產和絕收。
- 1942年秋天發生嚴重的蝗蟲災害,導致糧食絕收。
- 河南地方基層諸多貪腐成性的縣長為征糧不顧百姓死活[5]。
- 日本入侵的戰亂和交通癱瘓,使很多難民在逃亡臨近省份的路上只能依靠步行,距歷史記載大約在300至595公里以上的路程,並且大部分難民沒有及時的得到食物補給。
- 1942年9月西安軍事會議時,河南當地駐軍和河南省政府向蔣介石提供了兩份相互矛盾的災情報告,使蔣介石對災情嚴重程度估計不足[5]。
- 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省糧食局局長盧郁文均因身上寄託蔣中正的殷切期望而到任,不願向中央按實情報災,導致賑災時間過晚[5]。
- 鄉紳富戶們不肯出糧賑災、各級賑災官員貪污腐敗[5]。
- 國民政府為限制全國上漲物價,制定限價政策,河南省政府壓低了糧價,導致糧商不願賣糧至河南,窮苦人有錢無糧買的局面[5]。
- 河南唯一的隴海線運輸能力有限,無法供1000多萬災民逃荒及運糧。[6]
死傷統計
對於饑荒造成的死亡人數存在多種說法,1943年國民政府發布的《河南災情實錄》統計,1942年河南大旱所導致的饑荒中,死亡人數達300萬人[1]。美國《時代》記者白修德認為有300萬到500萬人因饑荒而死[2],但Garnaut, Anthony在《現代亞洲研究》發表的文章認為。單純的飢荒死亡「遠低於100萬」,大約70萬。[3]1943年重慶國民政府官方統計1,484,983死,後來被發現該數誇大了,因為包含了生育率下降和逃荒人口,而生育率下降和飢荒死亡所造成的人口損失效果相約。[3] 並認為白修德的報導是煽情和錯誤的,這個數字只是白修德的片面想像,國際學術界不應採納。[3][7]而國民政府早期官方統計的288,006人死亡也受到學者們質疑[7]。
逃荒路線
河南省檔案館向《廣州日報》記者展示的一份檔案顯示,逃荒方向大致有四個:大多數經洛陽,沿隴海線向西進入陝西;少部分南下逃亡湖北;還有一部分,北上進入抗日邊區;還有極少數向東進入日占區。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徐有禮表示,1942年大災荒,河南人主要逃亡陝西,因為往西可以往四川、甘肅,遠離戰區,300萬河南災民湧入陝西,豫劇也隨之傳入,可以說(這次逃荒過程)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自發移民過程。至今,很多河南人與陝西人的關係還比較親密。雖然當時西部有大量土地,但人口卻很少,當時整個陝西人口也不過1000萬人。這次大移民促進了西部土地開發,把東部成熟的農業技術帶到了西部。[8] 「隴海線鄭州以東已被占領,能通車的是洛陽以西。坐火車逃難的,最多占總人數的1/3。當時火車數量很有限,運載效率很低,再加上大部分是運貨的,難民都是坐在貨上面;當時火車時速大約只有30公里,算上停靠時間,從洛陽到三門峽估計要兩天。家境稍好的,才有可能坐上火車,多數人是徒步,一路上餓殍遍野,饑民相食的景象慘不忍睹。
救災
賑災
重慶國民政府在收到河南受災情報後,三次撥發急賑款,第一次撥400萬元,第二次撥1,000萬元,第三次撥2,000萬元,後河南省自籌賑款[9]。
免徵
1942年7月21日,李培基電請重慶國民政府,使1942年度河南省征購糧食數目減少120萬石。10月,重慶政府派張繼、張厲生赴河南實地勘察後,將河南的征糧負擔再次減少100萬石。[10]
籌糧
救災委員會的主要辦法有三:(1)開倉。河南省在1942-1943年曾三次開倉救災,先後散發糧食12.6萬石、15.4萬石、33.4萬石。最後一次開倉是在1943年3月春荒之際,此次開倉,已用盡各縣所存歷年積穀。此外,政府還強制查封散發了大戶餘糧共計8.8萬石。(2)借糧。省府所在地魯山縣災情極重,曾向湯恩伯借軍糧160萬斤,於1943年春節前後全部發放災民,後於1943年9餘人底如數還清。此外,省府還曾向第一戰區借軍糧3.5萬大包,計400餘萬斤;此外,另有軍隊所出工振糧1.2萬包。(3)平糶。所謂平糶,就是政府在荒年缺糧時,將倉庫所存糧食平價出售。具體到1942-1943年河南大饑荒,因本省存糧過少,不足救災,故所謂平糶,乃是指由河南省政府出面,籌集資金,向鄰近陝、皖、鄂各省平價購買糧食。1942年9、10月間,省府曾籌措平糶基金2千餘萬元,正式啟動平糶事務;1943年1月,又得中央之助,由中國農民銀行貸給平糶基金1億元,本省農工銀行借墊4千萬元,各縣籌集資金1億有餘,自省至縣,成立各級平糶委員會,並設立了陝西採購站、安徽採購站、湖北採購站及相應的運銷機構。三個採購站共計購進平糶糧2405萬斤,另有非平糶糧(包括各種雜糧)若干。其中以陝西為最多,共購平糶糧1059萬斤;借糧820餘萬斤。此外,省府還從第一戰區商撥了2.59萬包軍糧用作平糶糧。據《河南政府救災總報告》的不完整統計(做統計時,部分配銷站數據還未上報),購回配銷出去的糧食,至少在3億斤以上。[11]
移民
1942年的河南,三面被日軍包圍,唯有西面隴海線尚與陝西保持聯繫。有鑒於此,蔣介石在1942年末曾親自下達手令,命河南省救災委員會沿隴海線,在重要地點設立粥廠,救濟西去逃荒的災民。後擇定廣武、洛陽、靈寶、常家灣、閿底鎮等 5 處各設一廠,統限 1943 年 1 月 1 日組織成立,開始收容西上災民。其經費全部由中央撥付報銷。自設立至結束,共耗費經費 800餘萬元,救濟災民達 55.8萬餘人。此外,省內各縣亦普遍設立粥廠,總計4289處,收養災民189萬餘人。[11]
相關報導
媒體
- 早在1943年白修德報導河南飢荒之前,國民政府就已展開相關救災工作,而非如電影《一九四二》中所描述白修德報導後才開始救災。國內報刊如中國共產黨的《新華日報》、《解放日報》,以及《大公報》、《前鋒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12]。
政府文件
「省府已有明令,將三十年度斗餘,軍麥價款,一律放賑,這一賢明處置,不知救活了多少人命。」據河南省政府編印的《河南省政府救災工作總報告》記載:豫省曾三次開倉貸谷。第一次是1942年春青黃不接、民食匱乏之時舉辦的開倉貸谷,共貸出小麥125,770石3斗9升。第二次是1942年各地秋收歉薄之後舉辦,共貸出及散放谷麥各半共15054,000市石。第三次是1943年3月春荒嚴重之際,省府令各縣速將現存歷年積谷合計332,749石8斗6升,悉數散放災民用資救濟。
書籍
《溫故一九四二》
而有關劉震雲的小說《一九四二》與馮小剛同名電影亦存在不少爭議,批評者認為電影與小說存在眾多歪曲史實狀況:
- 河南延津在1938年就已經成為日佔淪陷區,餓死他們家鄉親人的正是這些日軍部隊,《一九四二》卻說他們在國民政府統治下要餓死了,是日本人來了救了鄉親。
- 《大公報》被國民政府停刊三日,非電影中所說是報道河南大饑荒受到國民政府的處分,而是因為「《大公報》因指摘限制物價之失敗,受停刊三日之處分。」記錄於國民政府中央宣傳部部長王世傑1943年2月4日日記[12]。
- 國民政府並沒有禁止和封殺媒體報紙對河南大饑荒的報道,當時重慶《新華日報》(中共官方報紙)報道此事就有至少40多篇,而且可以發行[12]。
《江流天地外》
第三屆國民參政員郭仲隗晚年《江流天地外》記載「中央不准報災,亦不救濟。」但河南軍方多次報災,所以亦不符合史實。湯恩伯、蔣鼎文、李家鈺等均向國民政府報災,只有河南省政府瞞報災情。
《1926年至1949年的舊大公報》
王芸生、曹谷冰合著《1926年至1949年的舊大公報》記載「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也是王芸生、曹谷冰60年代對中國國民黨的醜化抹黑,而實際上,國民政府派遣了張繼和張厲生等人前往河南調查災情[12]。
電影
- 電影中,國民政府救災是迫於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曝光河南大饑荒事件。事實上,在白修德報導之前,國民政府和河南省就已經展開了救災工作[12]。
- 電影蓄意偽造國民政府首腦蔣介石「不許報災」、「不相信河南有災」,來源是馮玉祥1947年的回憶錄《我所知道的蔣介石》,後經過查證,李培基根本沒去重慶報災,系馮玉祥捏造杜撰。
- 電影中,蔣介石將災民遺棄給日本人,事實上就《河南省政府救災工作總報告》紀錄:「各縣應切實督飭所屬團隊協同國軍,在通往地區地點設哨盤查,制止良民逃往敵區;如遇敵軍抽集我壯丁難民,應隨時隨地予以武力驅逐,以粉碎敵寇陰謀。」防止災民流亡到淪陷區[12]。
- 亦有人批評影片過分渲染人性陰暗面,馮小剛回應「太平紳士和諧淑女慎入」。[13]
改編電影
類似事件
- 1920年至1921年1920年華北大旱災
- 1928年至1930年民國十八年年饉
- 1938年6月花園口決堤事件
- 1959年至1960年信陽事件
- 1975年8月河南「75·8」水庫潰壩
參考文獻
- ^ 1.0 1.1 1942大饥荒是如何结束的 | 南方周末. www.infzm.com. [2022-05-04].
- ^ 2.0 2.1 White, Theodore Harold. Until the Harvest Is Reaped. 《時代雜誌》. 1943-03-22: 19 [2022-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3).
- ^ 3.0 3.1 3.2 3.3 Garnaut, Anthony. 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Henan Famine of 1942. Modern Asian Stud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vember 2013, 47 (6): 2009–2010, 2034, 2044. doi:10.1017/S0026749X13000103.
A detailed survey 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in 1943 of the impact of the famine came up with a toll of 1,484,983, broken down by county. The official population registers of Henan show a net decline in population from 1942 to 1943 of one million people, or 3 per cent of the population. If we assume that the natural rate of increase in the population before the famine was 2 per cent (as was the case prior to the outbreak of war, but not during the war), the resulting figure of 5 per cent of the population or 1.7 million people is assumed after the famine.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fficial figure, and includes both fertility loss (decline in births due to the famine) and outward migration as well as excess deaths. Whereas no reliable data on migration is available, comparison with other famines would suggest that fertility loss and excess deaths would have made a similar contribution to total population loss, which means that the tally of excess deaths is likely to have been well under one million. [...] The statistical tallies of the 1942 famine carry political significance today. The death toll of 『over 3 million』 cited by Xia Mingfang implies that the 『Nationalist famine’ in Henan was quantitatively worse than the 『Communist famine’ that occurred 15 years later.
- ^ 黃道炫、唐元鵬、文亮. 温故豫灾1942. 鳳凰周刊. 2012年, (36期): 39頁 [2024-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5).
- ^ 5.0 5.1 5.2 5.3 5.4 1942年河南饥荒人祸分析. 騰訊網. 2012-11-30 [2016-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2) (中文(中國大陸)).
- ^ 諶旭彬. 數百萬河南人是怎麼被餓死的(4). 中國評論月刊網絡版. 騰訊歷史. [202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4).
- ^ 7.0 7.1 騰訊歷史:1942-1943年河南到底死了多少人?. [2013-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2).
-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人小孩被吃 饑民刨墳覓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人小孩被吃 饑民刨墳覓食 查看下一頁 2012年12月13日 08:35 來源:廣州日報
- ^ 1942年8月14日,湯恩伯致電中央賑委會委員長孔祥熙、代委員長許世英稱:「查豫東各縣上年荒旱,顆粒未收,街(蝗)蟲遺卵,今春孵化蔓延之速,勢若燎原……迄今各該縣秋收絕望,民命堪虞,數百萬災黎鵠待賑濟。」
- ^ 諶旭彬. 數百萬河南人是怎麼被餓死的(1). 中國評論月刊網絡版. 騰訊歷史. [2024-01-14].
- ^ 11.0 11.1 諶旭彬. 數百萬河南人是怎麼被餓死的(2). 中國評論月刊網絡版. 騰訊歷史. [202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4).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諶旭彬. 戳破《1942》里的伪历史. 共識網.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0)。 騰訊轉載
- ^ 「1942」被批渲染人性惡 馮小剛:太平紳士慎入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1-05,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