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人公會會旗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會旗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的代表旗幟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馬華黨旗
啟用日期Small vexillological symbol or pictogram in black and white showing the different uses of the flag 1958年
形式藍色為底,中間有十四芒黃星的旗幟。

歷史

 
馬華舊黨旗 (1958年-1963年)
 
現如今的馬華黨旗 (1963年-至今)

1949年2月馬華公會成立,一直到1958年才有黨旗的出現。

設計者

這面黨旗的設計者有兩人,莫源簡彩生

莫源和簡彩生都出生於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檳城,二人民族意識強烈,二戰期間由於得知日軍中國恣意虐殺華人,17歲的莫源用自己的方法抗日,他召集了10多位好朋友,多次騎著腳踏車到處遊走,一旦發現有日本人開的洋貨店,就往店裡丟石頭,然後逃走,據莫源回憶,每一次行動他們都非常害怕,因為若被捉到,將被英國殖民政府驅逐出境。

當時有來自武漢合唱團到檳城表演,號召海外華人參軍抗日,於是莫源和簡彩生主動向當時駐馬來亞的中國領事館報名。

莫源和簡彩生1940年報考廣州黃埔軍校第4分校,在貴州省南部獨山接受為期3年的軍事訓練。

1942年畢業後,二人被分派到不同部隊,莫源被委派做陸軍參謀,負責偵測地形通訊及研究戰術,曾參與進攻緬甸日軍的戰役。而簡彩生則被訓練成專破壞日軍交通系統的人員,在廣州被日軍佔領後,曾參與一個爆破鐵軌的作戰,目的是切斷日軍在廣州的糧食供應。

莫源和簡彩生稱當兵生活很苦,每餐只能吃糙米或紅米飯配芥菜南瓜冬瓜來充飢,當時國民革命軍物資缺乏,他們連軍靴也沒有,穿著的是自己編織的草鞋,由於不耐穿,後來以舊輪胎皮綁上繩子當成鞋來用。

莫源和簡彩生稱當時到中國參加抗戰的青年都準備犧牲,沒回故鄉的打算,但二人都活了下來,1945年9月9日日本投降,1950年二人回到英國殖民的檳城

而後二人加入剛於1949年2月成立的馬華公會的馬華警衛團,期間他們曾經對抗馬共。20世紀50年代,霹靂常發生馬共在錫礦場放火,企圖向業主勒索金錢的事,而殖民政府向馬華警衛團求助。當時警衛團共有三千多名成員,日夜輪流巡邏各地礦場,成功減少了燒礦事件。莫源參加的馬華警衛團巡視當地森林,準備圍剿馬共時,事情敗露,被馬共埋伏開鎗掃射,死了不少人,但莫源倖免於難。

1958年,莫源和簡彩生設計了馬華黨旗。

2007年3月11日,84歲的莫源和簡彩生出席了馬華50週年黨慶,進行了移交黨旗給馬華總會長黃家定的儀式。

馬華黨旗的意義

馬華黨旗其實是馬來西亞國旗的藍底彎月黃星的約1/4部分,以代表馬來西亞華人對建國有1/4的功勞,取走彎月圖案是因為多數華人並非回教徒。馬華黨旗上的黃星本只有11個光芒,與當時的馬來亞聯合邦國旗一樣,代表馬來亞11個州屬。

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國旗換成14芒星,代表14個州屬,馬華黨旗跟進;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後,多出的一芒代表聯邦政府

相似旗幟

因馬華黨旗的圖案與中國國民黨的黨旗青天白日旗相似,而且莫源和簡彩生曾經參加過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常令人誤會馬華黨旗十四角星旗的設計概念來自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旗,但二人聲稱並無此事。兩黨過去同樣也是信奉堅定的反共主義。馬華黨旗與中國國民黨的黨旗青天白日旗類似,常引起誤會。

參考文獻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