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醪觀[註 1] 坐落在中國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東晉道士葛洪建立,後歷朝歷代屢次興廢,現存建築是清朝雍正時期的道長柯善智所建,是著名的人文景觀和道家聖地,被譽為「神仙古洞」和「洵棲靈之奧區、修養之福地」,同時和「沖虛觀黃龍觀白鶴觀九天觀」一起被譽為羅浮山道家五大觀。[1][2]

歷史

東晉時期,道士葛洪建立了「北庵」,它是今天「酥醪觀」的前身。[1]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道長柯善智重新恢復部分遭到戰火焚毀的建築,一直保存至今。[1]

中華民國初年,道長張寓泉與人「幕集巨金,重修殿宇」,1930年,建築全部修建完成。1925年10月至11月,黃埔軍校校長、東征軍總指揮蔣中正來到酥醪觀拜神和修養,他在觀中抽的一支簽,寓意「勝不離川,敗不離台。」。[3]

1989年,博羅縣政府出資重新翻修部分建築。[4]

建築

酥醪觀的現存建築為清朝雍正時期所建,主要為:山門、正殿、蓬萊閣、齋堂、客堂、道舍等,共計2700多平方米。[1]

  • 駐鶴亭
  • 鶴笑亭
  • 松蔭亭
  • 小蓬萊
  • 斗台
  • 拜松處
  • 鶴冢
  • 釀泉
  • 逍遙台
  • 茶山瀑
  • 洗心泉
  • 綠屏嶂
  • 觀岩瀑
  • 梅隴石澗
  • 忘機石
  • 七姐潭
  • 煮水處
  • 凝碧潭
  • 下鐵橋
  • 分霞嶺

腳註

  1. ^ 「酥」讀音「Sū」,音同「蘇」;「醪」讀音「Láo」,音同「勞」。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罗浮山酥醪观. 中國道家網. [永久失效連結]
  2. ^ 清、民国 博罗 酥醪观. 廣東文化網. 2009-02-23 [2012-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蒋介石早年抽签应验:胜不离川败不离台. 環球時報. 2012-03-05 [2012-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6). 
  4. ^ 酥醪观印象. 惠州新聞網. 2007-03-11 [2012-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