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從讜(?—887年?[1][2]),字正求唐朝官員唐僖宗年間兩度拜為宰相

家世和早期仕途

鄭從讜出自滎陽鄭氏北祖第二房,祖父鄭餘慶唐德宗及其孫唐憲宗年間為宰相,父親鄭澣雖然未曾拜相,長期任朝廷官員,於開成四年(839年)卒於山南西道節度使任上,享年六十四歲。鄭從讜有三兄鄭允謨鄭處誨鄭茂休,都是朝廷官員。他的三重堂弟鄭延昌後來也成為宰相。[3]

鄭從讜於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中進士,初任校書郎,歷任拾遺、補闕、尚書郎、知制誥。宰相令狐綯魏扶都是鄭澣主持科舉時的門生,出於感激而張揚鄭從讜的聲譽,鄭從讜被提拔為中書舍人。[3][4]

唐懿宗年間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鄭從讜任禮部侍郎,知貢舉,又轉刑部,又改吏部。六年(865年)二月,考宏詞選人。他選拔官員得當,眼看即將拜相,但因拒絕權臣請託,七年(866年)三月被出為檢校刑部尚書、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御史大夫上柱國滎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充河東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任職一年有餘後,他請求回京,未獲准,十一年(870年)十一月改檢校戶部尚書,兼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宣武軍節度使。因兄鄭處誨卒於宣武軍節度使任上,他不於公署舉樂,友悌知禮操履如此。他管治宣武時政聲良好,當權者怕他被提升,[3]十二年(871年)十二月,他被調任廣州刺史、嶺南東道節度觀察處置等使。[5]在廣州期間,他幾無可用的軍隊,北面也無援軍,卻要應對南詔蠻的侵擾。他招募獠人土豪,任以軍務,因而儘管叛軍人多勢眾,廣州也得以安定。[6]

唐僖宗年間

第一次拜相前

十四年(873年),唐懿宗崩,子唐僖宗繼位。[7]鄭從讜不想再呆在嶺南,屢次上表,寧可在東都洛陽保有榮銜任散職。乾符元年(874年)五月,僖宗召他回長安,由嶺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刑部尚書改任為刑部尚書。[3]四年(877年)正月和五年(878年)三月,再考宏詞選人。九月,鄭從讜在吏部尚書任上被任為中書侍郎,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實質宰相。[8][9][10]

第一次拜相

鄭從讜第一次拜相任內的作為沒有太多記載。當時,河東屢為兵變所苦,還有被沙陀都督李國昌及其子李克用率領的叛軍攻打的危險。[3]廣明元年(880年)二月,節度使康傳圭死於兵變,朝廷決定讓宰相鎮守,任當時被稱為「開府儀同三司、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充太清宮使、弘文館大學士、延資庫使、上柱國、滎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11]的鄭從讜為檢校司徒[12]同平章事,兼太原尹、充北都留守河東節度、管內觀察處置兼代北行營招討供軍等使,[8][9][13]允許他自己選擇參佐。鄭從讜因而奏請很多名士為幕僚,奏長安令王調為副使,兵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劉崇龜為節度判官、度支判官、檢校吏部郎中、御史中丞,前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趙崇凝為觀察判官,前進士劉崇魯充推官,[14]前左拾遺李渥充掌書記,前長安尉崔澤充支使,他的幕府因而被稱為「小朝廷」。[10]

拜相間隙

回到河東的鄭從讜外表溫和,實則多謀善斷,能覺察兵變計劃並誅殺謀劃者,並安撫餘眾。如舊府城都虞候張彥球為同僚所迫參與了殺死康傳圭的兵變,鄭從讜不但安撫他,還委他以軍權,遂得其效死力。[3][10]

十二月,長安受到農民大軍黃巢進攻的威脅,僖宗差供奉官劉全及慰諭鄭從讜,鄭從讜奉詔遣牙將論安、後院軍使朱玫率步騎五千隨夏綏節度使諸葛爽南下盡力協助保衛都城,但未及相助,長安已陷落。論安率師入關至陰地,帶著數百士兵擅歸,鄭從讜集諸部校斬之於鞠場,再將兵眾交給朱玫勤王。黃巢奪取帝位,稱大齊皇帝,但鄭從讜和其他唐將繼續抵抗。[15]中和元年(881年),鄭從讜被加侍中、行營招討使,五月,李克用稱幫助朝廷,募達靼萬人趨代州,請求鄭從讜讓他南下行過河東。鄭從讜除了給李克用糧料和錢千貫、米千石外,拒絕補給他的軍隊,塞石嶺關,李克用不得前,抄近路到太原,營於城下五日,索要糧貲,鄭從讜不答,李克用大掠,還屯代州。[16][17]鄭從讜遣大將王蟾、薛威出師追擊,並求援于振武節度使契苾璋;契苾璋率突厥吐谷渾軍隊來援,李克用北撤,又攻取忻州[8][18][19]

中和二年(882年),契苾璋得到當時在成都的唐僖宗授權,攻打李克用,僖宗還命鄭從讜協助。[19]十月,嵐州刺史湯群因倚仗沙陀,被朝廷懷疑,調為懷州刺史,鄭從讜遣人將官告授湯群,湯群怒,殺使者,據城,接納沙陀人。鄭從讜遣張彥球率兵討之。但同月,討黃巢軍的行營都監楊復光說服朝廷徵募沙陀以擊敗黃巢。諸道行營都統宰相王鐸以僖宗名義赦免並召李克用加入朝廷軍,並下令鄭從讜勿干涉。李克用率軍南下時,仍命軍隊繞開太原,親自與數百騎去太原向鄭從讜道別。鄭從讜也不肯借道,李克用軍挨著太原紮營,跟隨的數騎喊道:「我們要西行了,要和公說句話。」以幣馬給鄭從讜,鄭從讜登城慰勉,也以名馬、器幣、糧食、軍器相贈。李克用隨後繼續南下加入朝廷軍對抗黃巢。[8][16][18][20]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唐軍在李克用的貢獻相助下收復長安後,李克用短暫回到代州,但很快僖宗下詔褒獎他,五月任為河東節度使,鄭從讜奉詔,將河東讓給李克用。[16]鄭從讜被改任東都留守、檢校司空兼侍中,同月又被任為司空、門下侍郎,再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行經絳州,依附刺史唐彥謙,留駐數月。七月,奉召到行在。[2][8][9][20]

鄭從讜與同宗鳳翔節度使鄭畋被黃巢軍稱為「二鄭」,唐朝得以復振也是這兩位儒帥之功。[3][9]

第二次拜相與過世

之前張彥球守城有功,得鄭從讜累奏為行軍司馬,鄭從讜再度拜相後,用為金吾將軍,累任郡刺史。先前鄭從讜在絳州時,唐彥謙判官陸扆嗜學有才思,鄭從讜每天與之談宴無間,於是在朝上稱讚他,使之位至高官。[3]

曾改任司徒光啟二年(886年)二月,鄭從讜被加侍中、守太傅。光啟三年(887年)三月,請辭,[9]太子太保,當時並無皇太子,故完全只是榮銜。[21]他不久去世。[2]文忠[3]

子孫

子鄭璘,字華聖。

注釋及參考文獻

  1. ^ 鄭從讜於887年被罷相後不久過世,故似卒於887年,但並不完全肯定。
  2. ^ 2.0 2.1 2.2 《新唐書》卷六十三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八
  4. ^ 唐宣宗年間,令狐綯於850-859年間拜相,魏扶於849-850年(這一年他過世)期間拜相,這為他們提攜鄭從讜仕途劃出了一個時間範圍。見《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二(《令狐綯傳》)和《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八卷二百四十九(記載魏扶拜相期間)。
  5. ^ 《舊唐書》卷一十九上
  6. ^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五
  7.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二
  8. ^ 8.0 8.1 8.2 8.3 8.4 《舊唐書》卷一十九下
  9. ^ 9.0 9.1 9.2 9.3 9.4 《新唐書》卷九
  10. ^ 10.0 10.1 10.2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三
  11. ^ 《舊唐書·僖宗紀》作三千戶,此從詔書。
  12. ^ 《舊唐書·僖宗紀》作檢校司空,此從詔書。
  13. ^ 《授鄭從讜河東節度使制》
  14. ^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九
  15.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二
  16. ^ 16.0 16.1 16.2 《舊五代史》卷二十五
  17. ^ 《新五代史》卷四
  18. ^ 18.0 18.1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八
  19. ^ 19.0 19.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20. ^ 20.0 20.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
  21.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