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枋得
謝枋得(1226年3月23日—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號疊山,江南東路弋陽縣(今江西)人,祖籍福建路邵武軍[1],南宋遺民、文學家,隱居福建路建寧府建陽縣、被元朝徵調至燕京,不降,絕食而死,門人私諡文節,世稱謝文節公、文節先生。
謝枋得 | |||||||||||||||
---|---|---|---|---|---|---|---|---|---|---|---|---|---|---|---|
南宋文學家 | |||||||||||||||
姓名 | 謝枋得 | ||||||||||||||
字 | 君直 | ||||||||||||||
號 | 疊山 | ||||||||||||||
小字 | 鍾兒 | ||||||||||||||
出生 | 1226年 江南東路弋陽縣(今江西) | ||||||||||||||
逝世 | 1289年 大都憫忠寺(今北京市法源寺) | ||||||||||||||
諡號 | 文節 | ||||||||||||||
墳墓 | 弋陽龔原 | ||||||||||||||
| |||||||||||||||
生平
父謝應琇因忤據要津者,被董槐冤劾死,母親桂氏深明大義,教養子孫。枋得自幼穎悟,「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寶祐四年(1256年)登文天祥榜進士二甲第一,除撫州司戶參軍,因董槐仍在位,拒不赴任。[2]性好直言,因得罪賈似道而遭黜斥。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逼近臨安,情勢緊張,以江東提刑、江西詔諭使治理信州(今江西上饒),枋得出資十萬貫招信、撫兩州義士萬人馳援江防部隊,功升任兵部架閣。次年(1276年)正月率兵與元軍在安仁(今餘江)展開血戰,無援而敗,妻小皆被俘,押於金陵監獄。其妻李氏饒州安仁人,至元十五年(宋帝昺祥興元年 [1278])守節縊死。[3]枋得之兄謝君禹、兩位弟弟謝君烈及謝君澤皆先後遇難,女兒謝葵英盡家資修孝烈橋後投水自盡。
南宋滅亡後,枋得隱居於福建建寧府建陽縣唐石里,流寓槐植村,以卜卦、教書度日,[4]不索錢財,惟取米、屨(白米和草鞋)而已。曾到武夷山拜訪遺民熊禾。元朝先後五次徵聘,堅辭不應,並寫《卻聘書》:「人莫不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決不失志。」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被福建行省參政魏天佑強制送往大都(今北京),四月,至京師,問謝太后、瀛國公所在,再拜慟哭。後拘留於憫忠寺(今法源寺),見壁間有曹娥碑,哭泣說:「小女子猶爾,吾豈不汝若哉!」留夢炎親自帶醫生煮藥及米湯,枋得動怒,擲之於地,初五日絕食五日而死,至死未降為元臣。遺書自稱「大元制世,民物一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某所以不死者,以九十三歲之母在堂耳,先妣以今年二月,考終於正寢,某自今無意人間事矣!」[5]其子扶棺歸故鄉弋陽,葬弋陽玉亭龔之原。門人私諡文節,與文文山、袁袁山等人並稱「江右三山」。今南昌有疊山路。
著作
著《疊山集》16卷。他評點的《文章軌範》,是科舉考試的範本,以文章類別編選文章,被譽為集合宋人評點學之大成。《千家詩》原名《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劉克莊編輯。謝枋得對原有《千家詩》有所整理增刪,成為謝枋得編輯《千家詩》。從此《千家詩》有兩種版本並行與世。謝枋得還有《詩傳註疏》,但評價不高,注意者少。
傳記
- 《宋史》卷四二五
- 《昭忠錄》
- 周應極:〈疊山先生行實〉
注釋
- ^ 南宋·謝枋得,《東山謝氏家譜》(序):「予家先世自漢夷吾公由中州而會稽而始寧,至唐末肇公守福州,乃居閩中,後裔移宅於邵武。我曾太祖通靈公宦遊弋邑,遂家於弋,至我輩已五世矣。」
- ^ 李源道〈文節先生謝公神道碑〉:「丙辰試中禮部高等。比對,力詆時宰閹宦,奮不顧前,後抑至第二甲第一人。初,潯州君以事忤使者董槐,被劾以死。先生既第,董槐執政,竟不堂參以歸。」
- ^ 鄧之誠《骨董續記》載:「以君直故,與二子系金陵獄。一將官欲得之,李紿曰:『爾能脫我械繫,乃可議此。』將以為然,禱上下釋其獄。李即具湯沐約翌日出。是夕伺二子熟寐,解衣帶 自盡死。」(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骨董續記卷二》,北京出版社1996年6月,第294頁)
- ^ 謝枋得〈送方伯載歸三山序〉云:「予方挾龜策,坐卜肆,豈得已哉!」(《疊山集》, 卷 2,頁 871b)。
- ^ 《續資治通鑑》卷一八七